huasec 09月12日
AI IDE在威胁分析中的应用:以Havoc C2框架为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探讨了AI IDE在网络安全威胁分析领域的强大能力,特别以Havoc C2框架为例。文章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AI IDE进行代码分析,包括控制端代码逻辑、通信特征、IOC提取思路、硬编码信息以及空间测绘检测方法。通过AI生成的专业prompt,对Havoc C2框架的各个组件进行了深度静态分析,并给出了结构化的Markdown报告。此外,还深入分析了C2通信流程、加密机制、配置文件以及硬编码信息,并提供了可操作的检测规则建议。AI IDE在提升威胁分析效率方面展现了显著优势,能够帮助蓝队和威胁情报团队更有效地识别和应对威胁。

🧰 AI IDE赋能威胁分析:文章重点介绍了AI IDE在代码分析方面的强大能力,并以Havoc C2框架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AI生成专业prompt,对框架的各个组件进行深度静态分析,从而提升威胁分析的效率。这包括对控制端代码逻辑、通信特征、IOC提取思路、硬编码信息以及空间测绘检测方法的详细阐述,为安全研究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工具和方法论。

🌐 Havoc C2框架深度解析:文章对Havoc C2框架进行了全面的技术剖析,涵盖了其控制端代码实现逻辑、模块划分与函数调用关系、网络通信协议(WebSocket、TCP、HTTP)、加密与编码机制(AES-256-GCM, ChaCha20-IETF, XOR)、客户端与服务端通信流程与特征。此外,还详细分析了配置文件(profile/*.yaml)和硬编码信息,并提供了可操作的IOC提取思路和检测规则建议(Suricata, YARA, Sigma)。

💡 关键技术细节与实践:文章深入探讨了C2通信的具体细节,例如Agent如何建立连接、发送主机信息、Teamserver如何解密通信内容、使用的加密算法(AES密钥和IV的生成与使用)、以及证书生成逻辑和SMB上线方式。通过模拟HTTPS上线通信和解密证书,验证了AI分析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为理解和对抗C2框架提供了实践指导。

📈 威胁情报提取与蓝队应用:文章强调了AI IDE在威胁情报提取方面的价值,通过对Havoc C2框架的详细分析,可以生成结构清晰的Markdown报告,包含可操作的IOC,适合蓝队和威胁情报团队使用。这有助于识别潜在的攻击活动,并制定相应的防御策略,从而增强网络安全态势。

原创 花十一一 2025-08-12 20:28 北京

AI IDE的上下文窗口和关联分析能力还是比较强大的。

上篇写到了AI IDE强大的代码生成能力,那不妨反向思考下大模型能够高效生成代码的同时,它在代码分析方面又具备怎么样呢?以威胁分析为例传统人工分析方法往往耗时耗力,该如何借助大模型的理解与推理能力提升分析效率呢。

首先思考下在威胁分析上我们关注哪些点,这里笔者列举几条

1.控制端/客户端生成逻辑

2.控制端/客户端通信特征

3.提取IOC的思路

4.代码中的硬编码信息

5.如何检测,以及利用空间测绘主动发现ioc

按照这个思路,利用AI生成专业的prompt。

需求:

    你是一个专业的网络安全工具开发和研究专家,具备代码分析、逆向分析、
    协议解析和威胁狩猎实战经验。分析havoc的控制端下的每个文件中的代码,
    分析每个函数的作用及其调用关系,为每个函数生成功能注释,得出如下结论,
    控制端的代码逻辑控制端与客户端通信特征代码中的硬编码信息如何从空间测
    绘中提取控制端IOC的思路把分析结果输出到markdown文档。

    AI生成的提示词如下:

    你是一名具备实战经验的网络安全研究专家,精通C2框架逆向、Go语言分析、协议解析、加密识别与威胁狩猎。现需对 **Havoc C2 Framework** 的以下组件进行深度静态分析:


    - `teamserver/`:核心服务端逻辑(Go)
    - `client/`:控制端UI与本地接口(Electron + Go)
    - `profile/`:通信与载荷配置模板(YAML)
    - `data/`:内嵌资源(证书、脚本、图标等)


    请基于源码逐文件分析,提取函数功能、调用关系,并生成结构化Markdown报告,涵盖以下九项内容。所有结论必须有代码依据,禁止推测。


    ---


    ## 一、控制端代码实现逻辑


    1. **架构模式**  
       判断是否为事件驱动、插件化、C/S分离架构,说明并发模型(goroutine + channel)。


    2. **启动流程**  
       从 `main()` 开始描述执行链:  
       `main() → LoadProfile() → StartListener() → LaunchUI() → EventLoop()`


    3. **生命周期管理**  
       是否支持热重载、信号处理(SIGTERM)、会话持久化。


    ---


    ## 二、功能模块划分与函数调用关系


    ### 1. 模块划分
    | 模块 | 职责 | 关键目录 |
    |------|------|----------|
    | 配置管理 | 加载YAML Profile | profile/ |
    | 通信服务 | 监听、Beacon处理 | server/, transport/ |
    | 任务调度 | 任务队列与下发 | tasking/, job/ |
    | Agent管理 | 会话注册与状态 | agent/, session/ |
    | 载荷生成 | Stager/Agent构建 | payload/, builder/ |
    | 插件系统 | 扩展接口 | plugin/ |
    | UI交互 | 前端API桥接 | api/, web/ |


    ### 2. 函数级分析(每模块选2-3个核心函数)
    格式如下:
    ```go
    // Function: HandleBeacon
    // File: server/beacon.go:120-215
    // Purpose: 处理Agent上线请求,解密载荷,更新会话,返回任务
    // Params: conn net.Conn, data []byte
    // Returns: error
    // Calls: Decrypt(), ParseBeaconPacket(), GetPendingTasks(), Encrypt(), Write()
    // Called By: acceptLoop() (goroutine)
    // Concurrency: 使用session.Mutex保护
    // Security: 高 - 涉及密钥使用与反沙箱逻辑
    要求:分析不少于15个核心函数,覆盖通信、任务、Agent、加密等路径。


    3. 调用链摘要
    Agent上线链:Accept() → HandleBeacon() → Decrypt() → RegisterAgent() → SendTask()
    任务下发链:UI.Input → CreateTask() → QueueTask() → EncryptTask() → Transmit()
    三、网络通信协议
    协议类型
     WebSocket(默认路径 /ws)
     自定义TCP二进制协议
     HTTP(可选)
    支持多协议并行?是否可配置切换?
    传输特征
    是否启用TLS?默认证书是否自签名?CN是否固定?
    支持域前置(Domain Fronting)?Header字段(如 X-Front-Host)?
    使用长连接或短轮询?Beacon间隔是否可变?
    应用层协议结构
    分析加密前/后的包格式:
    深色版本
    | Magic (4B) | Len (4B) | SessionID (16B) | Jitter (1B) | Encrypted Payload |
    是否使用分块传输?任务与心跳是否同一路由?
    四、加密与编码机制
    1. 加密算法清单
    算法 模式 用途 密钥来源
    AES-256 GCM 任务与Beacon加密 Profile配置或硬编码
    ChaCha20 IETF Agent通信(低延迟场景) 动态协商或PSK
    XOR 自定义 载荷混淆 固定种子
    2. 密钥管理
    是否使用预共享密钥(PSK)?
    是否支持ECDH(如X25519)密钥交换?
    密钥是否绑定Session?生命周期?
    3. 编码与混淆
    Base64、Hex、Gzip使用场景
    是否使用自定义Base64表?
    载荷是否分段、延迟解密、反射加载?
    五、客户端与服务端通信流程与特征
    1. 通信流程
    Agent启动 → 连接C2地址(来自Profile)
    发送Beacon(含主机信息)
    Teamserver解密 → 验证 → 分配Session
    Agent周期拉取任务(间隔 + Jitter)
    执行任务 → 加密结果 → 回传
    Teamserver解密 → 显示至UI
    2. 可检测特征
    类型 示例 可变性
    URI路径 /beacon, /ws, /task 可配置
    User-Agent Havoc-Agent/v1.0 可伪装
    HTTP方法 POST为主 固定
    TLS指纹 JA3: 771,4865,107... 若使用默认库
    包大小 Beacon <512B,任务可变 可调
    时间模式 定时Beacon + Jitter(默认5s±20%) 可配置
    六、配置文件分析(profile/*.yaml)
    是否加载配置?


    是,使用YAML格式(profile/default.yaml),支持命令行指定。
    可配置参数清单
    | 参数 | 默认值 | 说明 |
    |------|--------|------|
    | server.host | 0.0.0.0 | 监听地址 |
    | server.port | 4444 | 监听端口 |
    | server.domain_front | "" | 域前置域名 |
    | beacon.interval | 5000 | 心跳间隔(ms) |
    | beacon.jitter | 20 | 抖动百分比(%) |
    | crypto.aes_key | "DefaultAesKey123!" | AES密钥 |
    | payload.user_agent | "Havoc-Agent/v1.0" | Agent UA |
    ⚠️ 注:即使可配置,若默认值广泛使用,仍构成有效IOC。


    七、硬编码信息(Hardcoded Artifacts)
    列出所有源码或data/中明文出现的静态值:


    类型 值 位置
    默认密钥 "DefaultAesKey123!" crypto/aes.go
    Magic Bytes 0xDEADBEEF transport/packet.go
    字符串标识 "Havoc Session Established" agent/session.go
    内嵌证书 server.pem, server.key data/certs/
    图标资源 havoc.ico data/icons/
    脚本模板 loader.js, shellcode.asm data/scripts/
    ✅ 建议:提取data/所有文件的SHA256作为文件级IOC。


    八、空间测绘与IOC提取思路
    1. 主动扫描
    扫描端口:4444, 7777, 8888, 8080
    探测路径:/beacon, /ws, /task
    抓取响应:
    HTTP Header(Server, UA, Set-Cookie)
    Body特征字符串
    TLS证书(CN, Issuer)
    JA3S指纹
    2. 被动情报
    GitHub搜索:filename:*.yaml "c2:" site:github.com
    恶意样本回连日志(VirusTotal, ANY.RUN)
    域名注册信息(Whois)关联
    3. IOC生成建议
    输出可用于SIEM/SOC的检测规则模板:


    Suricata 示例:


    suricata
    alert http $HOME_NET any -> $EXTERNAL_NET any (msg:"Havoc C2 Beacon";
      http.uri; content:"/beacon"; http.method; content:"POST";
      http.user_agent; content:"Havoc-Agent"; nocase;
      sid:2025081001; rev:1;)
    YARA 示例:


    yara
    rule Havoc_C2_Server {
        strings:
            $key = "DefaultAesKey123!" ascii
            $path = "/beacon" ascii
            $ua = "Havoc-Agent" ascii
        condition:
            all of them
    }
    Sigma 示例:


    yaml
    detection:
      c2:
        method: POST
        uri: /beacon
        user_agent: Havoc-Agent
      condition: c2
    九、最终输出要求
    生成一份结构清晰的Markdown报告:


    markdown
    # Havoc C2 全栈分析报告


    ## 1. 架构与执行逻辑
    ## 2. 模块划分与函数调用
    ### 2.1 模块地图
    ### 2.2 核心函数注释(≥15个)
    ### 2.3 调用链
    ## 3. 通信协议
    ## 4. 加密机制
    ## 5. C2通信流程与特征
    ## 6. 配置系统分析
    ## 7. 硬编码IOC清单
    ## 8. 空间测绘与IOC提取
    ## 9. 检测规则建议(Suricata/YARA/Sigma)
    ## 10. 附录:data资源哈希表
    要求:语言专业,引用文件与行号,IOC可操作,适合蓝队、威胁情报团队使用。

    根据这份信息,我们看下trae生成的结果。

    可以看到关于项目的分析内容比较详细,对于威胁情报的提取很有价值。看完这个文档后,可以从几个维度做威胁情报提取,首先了解下agent和server的上线过程。提示词如下:

    从代码侧分析下C2通信的流程,大概包含以下维度

    1. Agent启动时和C2地址如何建立连接

    2. 发送主机的哪些信息

    3. Teamserver如何解密客户端发送的内容

    4. 这个过程agent发送的内容具体有哪些,然后teamserver进行验证的方式,加解密用的密钥是啥,以及最后返回的Payload的内容有哪些。

    返回的分析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通信过程中的使用了AES加密,AES的密钥和IV在agent初始连接的时候会发送到服务端,接下来我们看下AES密钥生成的过程,提示词如下:

    Beacon中提供的32字节AES密钥和16字节AES IV 具体是什么字符,在那端代码中实现

    根据回复看到AES密钥和IV都是随机生成的,那接下来利用AI生成伪造http协议agent上线数据包以及解密上线后server段返回内容的脚本。

    正常curl http端口看不到 Havoc header特征。

    接下来看https协议上线的逻辑,https协议上线和http差不多,我们关注证书生成的逻辑以及有哪些特征。可以看到AI分析的还是很全面的,证书有效期是三年,subject是通过randomSubject(host) 函数随机生成的等等。

    根据这些描述我们模拟下https上线通信的过程并解密证书,验证下AI的分析结论。可以看到证书的内容和teamserver\pkg\common\certs\certs.go中的内容一一对应。

    最后是smb上线, smb上线依托http监听器,默认管道名称为demon_pipe

    但是实际创建监听器的时候必须指定pipe name。

    总体来说AI IDE对代码分析能力还是很强的,在威胁分析上确实能事半功倍,下一节我们继续分析。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 IDE Havoc C2 Threat Analysis Cybersecurity Code Analysis IOC Extraction Blue Team Threat Intelligenc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