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苍洱大道因“路的尽头是山海”的美景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大量游客。然而,游客为拍照不顾交通安全,甚至在马路中央驻足,引发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当地已成立专项小组,劝阻并计划增设隔离设施。此类冒险拍照行为在全球蔓延,已导致多人遇难。文章探讨了网红效应与公共安全如何平衡,呼吁各地在打造网红点时进行安全评估,网络平台完善审核机制,并强调个人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指出真正的“人生照片”不应以生命为赌注。
📸 **网红景点安全隐患凸显**:云南大理苍洱大道以其绝美景致吸引了大量游客,但部分游客为了拍摄“人生照片”,不顾往来车流,贸然在马路中央拍照,严重扰乱交通秩序,造成交通拥堵,并对游客自身及车辆通行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 **官方整治与物理隔离措施**:为应对苍洱大道交通乱象,当地交管部门已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并采取了增加劝阻频次、增设隔离栏和绿化带等物理隔离设施的措施,旨在有效分离行人和机动车,从源头上防止游客进入机动车道进行危险拍摄。
🌍 **全球性冒险拍照现象警示**:文章指出,冒险拍照行为已成为一种全球性风潮,许多人为了所谓的“人生照片”不惜冒生命危险,导致了严重的伤亡事故。截至2024年底,全球已有480人因此丧生,这一数字敲响了警钟。
💡 **多方协同应对与安全意识提升**:文章呼吁,在打造网红打卡点时,相关部门应提前进行安全评估,设置安全拍摄点和观景台;网络平台应完善审核机制,标注风险提示,避免错误诱导。同时,个人应加强安全意识,放下对“人生照片”的执念,认识到真正的“人生照片”不应以生命为代价。
2025-09-11 22:26 上海

澎湃特约评论员 毕铭连接苍山之麓、直通洱海之滨的云南大理苍洱大道,因其“路的尽头是山海”的绝美景致,成为近年来备受追捧的网红打卡地,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游客慕名而来。然而,为了定格一张“人生照片”,不少游客竟不顾往来车流,贸然驻足甚至穿梭于马路中央拍照,致使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凸显。日前,当地交管部门表示,已成立苍洱大道交通乱象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自7月以来,已劝阻群聚路面旅拍照相2890余人次。与此同时,将通过设置隔离栏、绿化带等物理隔离设施,将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进行有效分离,防止游客和摄影师进入机动车道。
约拍摄影师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作品即便未曾实地体验,相信不少人也应该在社交媒体上刷到过苍洱大道的“人生照片”。这些照片确实视觉效果出众,构图极具冲击力。然而,美丽影像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危险。大量游客涌入主干道拍照,不仅导致交通拥堵、扰乱通行秩序,还引发商贩违规占道经营,增加公共管理成本,更直接威胁到拍摄者自身及车辆通行安全。如何平衡网红效应与公共安全?实际上,当地对此已展开系统讨论并推进具体措施。在今年大理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就有相关方面提交《关于整治苍洱大道交通及拍照乱象的提案》,给出了“疏堵结合”的建议,包括在公路关键路段加装隔离栏,并在公路附近安全地带设置专属拍照点与观景台等。目前当地加大了对占道拍照的劝阻力度,并将增设隔离栏、绿化带等物理隔离设施,可以说迈出了有效干预的第一步。但此类非理性拍照行为是否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仍需观察。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冒险拍照行为的流行早已超越地域界限。近日,就有媒体以“为什么不顾白眼和死亡,只为拍一张人生照片”为题报道了这一蔓延世界的风潮:越来越多的人不顾劝阻、抗议、白眼、警告,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只为了拍一张照片。而这种行为所对应的代价,可能是惨痛的。上述报道就显示,在斯里兰卡的一个位于火车隧道的打卡点,今年3月,一名中国游客在拍照过程中头部撞到铁路隧道。类似的悲剧远非个例。据《每日电讯报》报道,截至2024年底,全球已有480人因在危险场景中拍照遇难。这样的数字,值得所有人警醒。在社交媒体主导视觉传播的当下,人们对“出片”的追求,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自我独特性与认同感的渴望,这种心理并非不能理解。然而,如果“出片”是建立在个人冒险,并放大公共风险的前提之上,显然是一种危险的走偏。同时,该现象也提醒各地在打造网红打卡点时,应提前进行必要的安全评估。比如,合理设置安全拍摄点、增强引导提示、完善隔离措施等,以实现游客体验与安全保障的兼顾。此外,网络平台也应考虑完善相应的内容审核机制,对危险拍照行为及时标注风险提示,避免形成错误的流量诱导。面对愈演愈烈的冒险拍照风潮,既需要社会多方协同引导,也需要个人加强安全意识,放下对“人生照片”的执念。总之,真正的“人生照片”,不需要赌上人生。
本期编辑 邹姗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