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维术 2025-08-22 21:28 广东
最近,我注意到手机端 AI Agent 应用的兴起,例如 DroidRun 和 AutoGLM。这类应用能够模拟用户操作,在手机上自动执行任务,全程无需人工干预——比如自动发布一篇小红书笔记,或是在美团上点一杯咖啡。
对用户而言,这类应用的核心价值在于解放双手、节省时间。 想象一下,那些每日重复的应用签到、定时的优惠券抢购、或是在不同应用间搬运信息的繁琐操作,都可以交给一个不知疲倦的后台“数字助理”来完成。这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个人效率,更让用户能将精力专注于更有创造力和价值的事情上。
然而,这些应用在实现上普遍面临一个核心痛点:独占屏幕。当 Agent 运行时,它会接管手机屏幕,导致用户无法使用自己的手机。加之目前 Agent 的执行效率还不高,用户往往会发现,看着它慢吞吞地操作,还不如自己动手来得快。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行业内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云手机”方案。其思路是,在云端为用户分配一台专属的安卓设备,让 AI Agent 在这台云手机上执行任务。这样一来,用户自己的手机可以被完全解放出来,同时,标准化的云端系统也解决了安卓生态碎片化带来的适配难题。这看起来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案。
但这个方案并非完美,它带来了两个显而易见的问题:
1. 额外成本: 市面上的云手机服务,对普通用户的定价通常在每天一元左右。
2. 隐私风险: 许多任务需要登录用户的个人账号,而在远程服务器上输入和保存这些敏感信息,难免会引起用户的安全顾虑。
如果能在用户的手机上直接开一台 Android 虚拟机,然后用 agents 在后台操作虚拟机,这两个问题便迎刃而解。我之前开发的两仪就是这种类型的应用,或许能在 AI 时代焕发第二春?
唯一的遗憾是,Android 12 及以上版本对“幽灵进程”的限制,为了确保应用能在后台稳定运行,需要引导用户进入“开发者选项”并手动关闭一个相关开关。虽然这对普通用户可能构成一定门槛,但对于乐于探索的“极客”用户来说,这通常不是什么大问题。
展望未来,真正的终极方案可能在于 Android 自身的虚拟机技术——AVF (Android Virtualization Framework)。近期,AVF 已经开始支持图形化界面。如果未来这项技术能够得到高通、联发科等主流芯片厂商的普遍支持,而不再局限于谷歌 Pixel 的 Tensor 芯片,那么我们就能在手机上拥有一个原生、高效且安全的虚拟环境来运行 AI Agent,这将彻底解决当前的所有痛点。
推荐阅读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虚拟框架”,原创技术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