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阳 09月12日
开放科学:技术如何塑造未来与挑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采访了信息系统工程师Patricio Del Boca,他也是开放知识基金会的发起人。Del Boca强调技术是推动开放科学的关键,但私营企业常因利润导向采用封闭模式,阻碍了开放科学的进展。他分享了自己加入开放运动的经历,以及开放知识基金会致力于让技术回归简单可负担的愿景,特别是CKAN、Frictionless Data和Open Data Editor等项目。Del Boca指出,推动开放科学的最大障碍是政治、制度和文化上的旧有思维,而非技术本身。他鼓励年轻专业人士加入社区,从小处着手,共同建设开放的数字未来。文章还探讨了AI时代下的知识公平和科技发展的新模式。

💡 **技术是开放科学的双刃剑**:Patricio Del Boca指出,技术既能成为开放科学的强大驱动力,也可能成为其阻碍。非营利组织(NGO)倾向于协作导向,更符合开放科学价值观;而传统私营公司常因使用专有数据格式、不采用开放许可、不建设社区等做法,不利于开放科学的整体进展。只有构建用于共享的技术,才能真正推动开放科学与进步。

🚀 **对开放运动的热情源于自由与协作**:Del Boca的开放运动热情始于童年时期,他深感私有软件在全球南方低收入家庭中制造的数字壁垒。GNU/Linux和Ubuntu的免费、无摩擦体验让他意识到,可以在传统资本主义模式之外创造价值。从消费者转变为贡献者和生产者的经历,极大地激发了他拓展开放运动的动力,并致力于向世界展示数字体验的另一种可能性。

🛠️ **开放知识基金会致力于让技术简单可负担**:基金会的核心目标是扭转私营公司主导下技术日益复杂、获取成本高昂的局面。其项目包括CKAN(数据目录框架)、Frictionless Data(可复现研究工具包)和Open Data Editor(桌面应用,用于验证和发布表格数据)。#TheTechWeWant项目则倡导更健康的技木构建方式,Open Data Editor是当前最令人兴奋的工具,它正在重塑技术开发方式,并引发对可持续技术未来的反思。

🏛️ **政治、制度和文化是开放科学的最大障碍**:Del Boca认为,技术并非解决信息获取挑战的万能药。根本问题在于“唯有保密与利润才能驱动创新”的旧思维,疫情期间疫苗生产的例子尤为突出。他强调,技术必须被设计成能够填补社会鸿沟的工具,例如开发非技术人员也能使用的开放数据工具,或为小政府和微型企业提供平价数据发布方案,并正视经济、知识和技能上的巨大差距。

🤝 **加入社区是贡献开放科学的首要建议**:对于希望为开放科学做贡献的年轻专业人士,Del Boca的首要建议是“加入一个社区”。无论是邮件列表、聊天室还是在线论坛,关键在于迈出第一步,进行自我介绍,了解社区运作,然后从小处着手提供帮助,例如回答重复性问题。随着经验积累,将能独立解决问题,并更有信心以多种方式贡献,最终在合作、分享和建设中体验到开放视角带来的巨大成就感。

原创 范阳 2025-08-20 23:51 上海

让技术重新变得简单和可负担。

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来自 Patricio Del Boca 的个人博客。他是一位信息系统工程师,也是一位致力于推动开放运动(包括开源软件和开放科学)的倡导者,同时还是非营利组织 Open Knowledge Foundation 的发起人。我之所以关注到他,是因为之前和一些朋友讨论开放科学( open science )运动、AI4Science 与开源软件,以及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知识与数据公平等话题时,提到了这个组织,发现其中有不少不错的观点。

希望今天的文章对你有启发。

开放科学的呼声:#我们想要的未来科技

voices in open science: #thetechwewant

作者:Patricio Del Boca

编辑:范阳

发表日期:2025年5月25日

最初发布于 LinkedIn,由 GILE Journal of Skills Development - GJSD (《技能发展杂志》)发起的一系列迷你访谈。

Judit: 你曾在私营公司和非政府组织( NGO )都有过工作经验。这种跨领域的经历是如何塑造你对科技在推动开放科学( Open Science )中的作用的理解的?

Patricio: 技术既可能成为开放科学的驱动力,也可能成为它的“棺材钉”( Technology can be the driver or it can be the last nail in the coffin of Open Science )。对于 NGO 和企业来说,技术都只是实现目标的工具,但两者所创造的技术有着实质性的差别,而这也带来了不同的影响。

NGO 倾向于协作导向的工作方式,而这种方式天生更符合开放科学的价值观;相比之下,传统的私营公司则往往采用一些对开放科学和整体进展不利的做法,比如使用专有数据格式、不采用开放许可、不建设社区,或者不提供可复用的工具( using proprietary formats for their data, not using open licenses for their work, not creating a community or not providing reusable tools )

从根本上说,只有为了共享而构建的技术,才能真正推动开放科学与进步only technology that is built to be shared can advance Open Science and progress )

Judit: 你从年轻时就是开放运动的活跃分子( an open activist )。最初是什么吸引你加入开放运动?随着时间推移,你的动力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Patricio: 私有软件总是在数字体验中制造各种壁垒和摩擦( Private Software is always about barriers and frictions in the digital experience ):许可证、密钥、付费墙、闭源…在全球南方( the Global South )的一个低收入家庭里长大,要跨越这些障碍是很困难的。这种充满敌意和排他的范式一直让我感到不适( This hostile and exclusionary paradigm always left me with a feeling of discomfort )

自由与协作是开放运动最让我震撼的地方( The Freedom and the collaborative nature of the open movement was an eye-opening experience for me )。我第一次安装 GNU/Linux 时的感受至今难忘( 感谢 Ubuntu 当年免费寄送的光盘 )。那一刻让我意识到:你完全可以在传统的资本主义逐利范式之外去构建、去创造价值 ( you can build and you can create value outside the traditional capitalist for-profit paradigm )。再也不需要破解、盗版或拷贝 CD,也不用依赖私有软件。至今我仍记得第一次打开 Ubuntu 的应用程序管理器时的感觉:你可以从众多由人们创造并共享的程序中自由选择和安装,没有附加条件,也没有摩擦。

当我发现自己不仅能成为消费者,更能成为贡献者和生产者时,我的热情呈几何级增长 ( my motivation grew dramatically when I realised that I could become a contributor and a producer and not just be a consumer )。如今我既能开发开源软件、参与社区建设,又能以此谋得体面生活 ( I can craft open software, build and participate in communities and what’s more, make a good living out of it ),这种可能性让我对拓展开放运动充满动力。我想向人们证明,数字世界还存在另一种体验方式( expanding the open movement and want to show people that other ways of experiencing the digital world are possible )

Judit: 开放知识基金会( Open Knowledge Foundation )在推动开放运动方面是重要的力量。你目前最兴奋的一些项目或倡议有哪些?

Patricio: 我们当前的核心重点是让技术重新变得简单和可负担( Our current main focus is to make technology simple and affordable again ),这其实和你第一个问题紧密相关:私营逐利公司塑造的技术格局,正在把世界引向一个被垄断的方向,技术日益复杂,获取技术的门槛越来越高,也变得越来越昂贵( the way private for-profit companies shaped the technological landscape are leading the world to a place where technology is monopolised, its nature is complex and the access to it has become expensive )。我们正在努力改变这一点。

我们有几个与开放科学( Open Science )相关的项目:

CKAN:一个实现数据目录的框架;

Frictionless Data:一套支持可复现研究的工具包;

Open Data Editor:一个桌面应用,用于验证和发布表格数据( publish tabular data )

同时,我们通过#我们想要的科技( #TheTechWeWant )这一总括项目,倡导更健康的技术构建方式,公开探讨如何简化技术开发生态。

目前让我最兴奋的就是 Open Data Editor。它不仅正在塑造我们组织内部的技术开发方式,还带来了许多反思和学习时刻,让我们看到如何创造一个更可持续的技术未来。作为 NGO,我们并非与科技趋势隔绝,如何在一个由“大科技公司”设计并主导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航向,这本身就是一段令人兴奋的旅程( As NGOs we are not isolated from Tech Trends, so learning how to navigate a world designed for and by BigTech is quite an exciting journey )

Judit: 根据你的经验,技术人员在科研环境中尝试推动开放实践时会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what are some of the biggest barriers technologists face when trying to implement open practices in scientific environments )

( 或者一个替代问题 ) 公民科技( Civic Tech )工具如何能够赋能社区,让他们获取和使用科学知识,尤其是在那些对机构缺乏信任、或信息获取受限的环境中?

Patricio: 主要的障碍其实是政治、制度和文化( political, institutional and cultural )。因此,技术并不是解决信息获取挑战的万能工具( technology is not THE tool to tackle the challenge of access to information )

根本问题在于,我们仍被困在"唯有保密与利润才能驱动创新"的旧思维中( we are still in the mindset that only secrecy and money drives innovation and growth )疫情大流行时期就是最鲜活的例证:当生命消逝、经济崩塌时,决策者仍坚持用专利经济的老套路管理疫苗生产。那些本可加速疫苗研发的公共资助科研成果,被让位于资本增值的逻辑。仿佛没有巨额利润,制药巨头就会停止创新。

我依然相信技术能改变世界,但前提是,它必须被设计成能填补社会现有鸿沟的工具( only provided that it is designed to fill the gaps that our society has )。比如:比如开发让非技术人员也能受益的开放数据工具,或是为小政府和微型企业提供平价的数据发布方案。我们必须开始构建真正考虑到在地现实的技术,正视巨大的差距,无论是经济上的,还是知识与技能上的。

Judit: 对那些想要为开放科学( Open Science )做出贡献,但不确定从何开始的年轻专业人士或研究者,你的首要建议是什么?

Patricio: 很简单:加入一个社区( join a community )

社区的形式多种多样:邮件列表、Discord 聊天室、本地聚会或在线论坛。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迈出第一步,先加入一个社区。先做自我介绍,花些时间了解社区的运作方式,然后慢慢开始提供帮助。

我年轻时参与过好几个在线论坛,我最初的贡献几乎都是回答一些重复的问题,这永远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既能帮助别人,也能建立自信。随着时间推移,你会发现有新的问题你可以独立回答。当这发生时,你就会有信心以更多方式来增加自己的贡献。

慢慢地,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在与人合作、在分享、在从一个开放的视角去建设和创造。相信我,这种感觉真的很棒( You will find yourself collaborating, sharing and building from an Open perspective and trust me, it feels great )

Judit:感谢您接受采访,Patricio。

Patricio:这是我的荣幸。

原文链接:

https://pdelboca.me/writings/2025/05/25/open-science.html

21 世纪的贝尔实验室是一家前沿 AI 公司,或者是一个网络。

无限知识游戏:未被充分开发的知识,是新时代的闲置资产。

科技媒体进化:博客圈、播客矩阵与“智识共同体”

Arc Institute 与 Convergent Research 深度访谈:FROs、元科学运动、 ARPAs、快速资助。

思想期货(Idea Futures):激励诚实共识 & 科学突破 | Robin Hanson,1995年《连线》杂志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开放科学 Patricio Del Boca Open Science 技术 开源软件 知识公平 Open Knowledge Foundation CKAN Frictionless Data Open Data Editor AI4Science 数字鸿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