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法国运动零售品牌迪卡侬(Decathlon)正计划出售其中国子公司约30%的股权,初步估值区间为10亿至1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00亿元。这一消息使得消费并购市场再次成为焦点。今年以来,加拿大鹅、彪马等知名运动品牌也传出股权出售或战略调整的消息,显示出大众运动品牌在业绩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正积极寻求新的发展动力。迪卡侬自1976年创立以来,以“将所有运动汇聚在同一个屋檐下”和“自助销售”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成功,尤其在中国市场拥有广泛的消费者基础。然而,近期中国市场业绩增速放缓,以及品牌向高端市场拓展的挑战,可能是促使其考虑出售股权的原因之一。此次股权交易若成行,将是消费并购市场又一备受关注的案例。
📈 迪卡侬中国子公司或出售30%股权,初步估值高达100亿元人民币。此举预示着消费并购市场依然活跃,尤其是在运动品牌领域,多家知名品牌近期均有股权出售或战略调整的传闻,反映出行业整合和资本运作的趋势。
💡 迪卡侬品牌起源于1976年的法国,以其“一站式”运动装备集合店和自助销售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其核心理念是将各类运动装备汇聚一处,并通过优化成本来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满足大众运动爱好者的需求。
🇨🇳 尽管迪卡侬在中国市场拥有超过200家线下门店,曾是其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但近年来业绩增速明显放缓,2023年增速仅为1.15%。同时,品牌尝试向高端专业运动市场拓展,但短期内尚未见显著成效,这可能是促使公司考虑出售中国子公司部分股权的重要原因。
📉 类似迪卡侬,加拿大鹅和彪马等知名运动品牌也面临业绩增长乏力的挑战,并传出股权出售的消息。例如,加拿大鹅近年来销售额增长大幅下滑,而彪马也出现了销售额和净利润的下降。这些案例共同表明,头部运动品牌正面临市场压力,并积极寻求通过资本运作来重振旗鼓。
🔄 迪卡侬中国在2004年曾以700万元收购上海迪卡侬中路体育用品零售35%股权,使其持股比例达到100%。如今,若按100亿元人民币的估值出售30%股权,20年间该部分股权的增值幅度已超过1000倍,显示出中国市场的巨大增长潜力和早期投资的丰厚回报。
原创 陈美 2025-08-30 10:31 北京
消费并购成了市场中最热门的“流通货”。

将东四十条资本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作者丨陈美
来源丨东四十条资本
迪卡侬(Decathlon)中国子公司可能也要被卖了。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法国运动零售品牌迪卡侬(Decathlon)正计划出售中国子公司约30%的股权,初步估值区间达10亿至1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00亿元。以此估算,整个迪卡侬中国的估值约285亿元。对此,迪卡侬中国方面回应称:“市场传言,不予置评。”回顾今年的消费并购市场,尤为“热闹”。先是“羽绒服一哥”加拿大鹅传出其控股股东贝恩资本,考虑出售其所持股份,目前两家PE已经报价,60.5%股权对应估值约100亿。紧接着,另一运动品牌——彪马也曝出其主要股东之一皮诺家族,正考虑为彪马探索包括出售在内的战略选项。再加上迪卡侬(Decathlon)中国子公司的相关消息,消费并购成了市场中最热门的“流通货”。
迪卡侬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1976年。彼时,法国体育潮流兴起,每10人里就有4人热衷运动,门店以运动品牌代理集合店为主,销售网络遍布全国。但这一销售网络却呈现“分散化、高溢价”的特点:即市面上的小型品牌代理集合店很多,然而一家店铺却只能覆盖1-2类运动装备,消费者想买齐不同运动的装备需奔波多家门店;且由于代理环节层层加价,普通运动爱好者很难用合理价格买到专业装备。基于这样的消费格局,35岁的米歇尔・雷勒克萌生了开一家大型体育用品商场的想法,他希望所有运动爱好者都能在其中以合理价格找到所需的运动装备。为实现这个想法,米歇尔・雷勒克和另外6名同样爱好运动的伙伴,成立了创业团队,在法国一个小村庄里开设了第一家迪卡侬商场。尽管这家门店远离市中心,但却精准踩中大众需求:一方面,以“将所有运动汇聚在同一个屋檐下”为核心理念,首次将跑步、游泳、登山、球类等20余类运动装备集中陈列,消费者无需再跨店选购;另一方面,开创性采用“自助销售”模式——去除传统门店的导购推销环节,让消费者可自由试用装备,同时通过减少人力成本进一步压低价格。同时,“迪卡侬(Decathlon)”的名字,也来源于十项全能,象征着品牌覆盖全运动品类的广度,以及对“专业、全面”的追求。在第一家门店验证了模式可行性后,迪卡侬开始探索“自有品牌”之路。1986年,迪卡侬开始布局自有产业链,成立“迪卡侬工业采购中心”,研发生产出第一件产品——一款高性价比自行车;1996年,又启动“激情品牌”战略,先后推出针对水上运动的Tribord、专注户外山地运动的Quechua两大子品牌。此后,迪卡侬陆续推出超过20个细分运动品牌,覆盖瑜伽、跑步、滑雪、马术等几乎所有大众运动领域。1992年,迪卡侬开启全球化扩张之路。这一年,它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出首家海外门店;随后进军意大利,在米兰开设门店,巴西圣保罗等地也有迪卡侬身影。到2003年,迪卡侬在上海浦东落地其在亚洲地区的第一家分店,意味着这家大众运动品牌正式进入中国。经过多年发展,迪卡侬在中国的线下门店数量已有两百多家,成为迪卡侬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在迪卡侬被爆其中国子公司有计划出售前,迪卡侬中国曾有过一笔股权交易。2004年,上海永久股份下属子公司——上海中路实业,以700万元向法国迪卡侬转让其所持有的上海迪卡侬中路体育用品零售35%的股权。自此,迪卡侬持有迪卡侬中路100%的股权。尽管目前传出的35%股权出售计划还未正式对外公布,但从价格上来看,迪卡侬2004年以700万元代价入手,到目前这一股权被估100亿,20年间该笔股权交易已然翻了1428.57倍,成为投资回报超1000倍的大Deal。就全球业绩来看,2024年迪卡侬实现营收162亿欧元(约1342.37亿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5.2%,净利润为7.87亿欧元(约65.2467亿元),同比下滑15.5%。在中国市场上,迪卡侬中国业绩逐渐增速放缓。2021年至2022年,公司销售额同比增速从21.3%一路降到了12%,2023年更是骤降到1.15%。2024年,迪卡侬中国的线下门店数尽管依然维持在200家以上,但中国市场的销售表现落后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地。并且,定位大众的迪卡侬,尝试进入高端市场,在2024年推出公路自行车、跑步、攀岩、狩猎四大专业品牌,意图打造专业运动品牌形象。然而,高端专业品牌的培育需要漫长周期,短期内尚未看到显著业绩增长。由此,业绩的放缓,或是迪卡侬想要出售中国子公司35%股权的真正原因。此前,麦当劳中国股权被出售后,中信资本与凯雷带领麦当劳中国实现门店数量与经营业绩的双增长,让麦当劳成为“中国餐饮行业的领导品牌之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迪卡侬考虑出售中国子公司的相应股权。迪卡侬萌生出售中国子公司35%股权的想法,并非孤例。从加拿大鹅到彪马,再到迪卡侬,头部品牌们的股权被出售,最根本的原因或是业绩增长的乏力。此前,被控股股东贝恩资本计划出售的加拿大鹅,近年来遭遇业绩滑铁卢。财报数据显示,2022财年至2024财年,加拿大鹅的整体销售额分别增长21.54%、10.84%和9.6%。到2025财年,这一数据直接下跌至1.1%。加拿大鹅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也不甚乐观:2021年,加拿大鹅在中国市场因为虚假广告宣传被罚45万,之后又因双标退货政策陷入舆论漩涡,使得加拿大鹅在国内消费者中的好感度一落千丈。同样,曾经火爆出圈、人人都想抢一双的彪马鞋,也遭遇业绩增长乏力之势。根据2025年上半年财报,彪马初步销售额同比下滑4.8%至40.18亿欧元(约333.175亿元),经货币调整后同比下降1.0%。其中二季度,彪马期内销售额经汇率调整后下降2.0%至19.42亿欧元(约161.022亿元),调整后息税前亏损(不包括一次性成本)1320万欧元(约1.09亿元),季度净亏损达2.47亿欧元(约20.54亿元)。种种迹象表明,曾经名声显赫的“羽绒服一哥”和运动大牌们,都亟需为旗下品牌注入新的活力,股权交易或许是最好的办法之一。特别是在战略视角和管理经验上,精耕细作的PE老司机,往往可能是最能“看病抓药”的人。合作咨询
投中信息小助理(微信号:ChinaVentureWeixin)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