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斑马智行,一家由阿里巴巴和上汽集团联手打造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提供商,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公司成立近十年,其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搭载于超过800万辆汽车,覆盖14个国家。斑马智行最初由阿里巴巴和上汽于2015年成立,旨在推进互联网汽车的开发。在获得近50亿元融资后,公司估值达到220亿元。阿里巴巴是第一大股东,其合伙人张建锋担任董事会主席。斑马智行通过系统级操作系统、AI全栈技术和车载平台服务,连接主机厂、车主及内容服务商,并获得了高德地图、支付宝等阿里巴巴生态系统的支持。尽管收入可观,公司也面临净亏损,并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全球市场拓展和AI技术投入。
⭐ 斑马智行由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于2015年合资成立,旨在推动互联网汽车的研发与运营。公司落地上海,得益于当地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深厚的汽车工业基础以及芯片全产业链的优势,为互联网汽车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其核心技术聚焦于“芯片+操作系统+AI”,致力于打造专为汽车设计的底层操作系统。
💡 阿里巴巴在2019年重组后成为斑马智行第一大股东,并提供全方位支持,阿里巴巴合伙人兼达摩院院长张建锋出任公司董事会主席。此次重组标志着斑马智行全面深耕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并开始打造面向未来的智能汽车操作系统。首款搭载其自研智能座舱操作系统的车型智己L7于2021年上市。
🚗 斑马智行的核心业务是智能座舱解决方案,通过系统级操作系统、AI全栈端到端解决方案及车载平台服务,连接主机厂、车主和内容服务提供商。该方案已成功搭载于60家主机厂的超800万辆车,覆盖14个国家,并在2024年解决方案搭载量上居中国首位。其收入在2022年至2025年3月期间波动,净亏损也持续存在,尤其在2025年前三个月亏损达15.82亿元。
💰 斑马智行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包括国投创新、云锋基金、恒旭资本、上海国和投资、国寿投资、一汽产业基金在内的多轮融资,并逐步提升了公司估值,目前达到220亿元。阿里巴巴和上汽作为控股股东,分别持股44.72%和34.34%。公司计划利用上市募集的资金拓展全球市场,并加大对AI驱动业务的资源投入。
🚀 面对市场竞争和战略转型,斑马智行提出“AI in All”的未来十年战略,将自己定位为OS系统级软件服务商、全栈AI技术服务商、AI软件生态服务商与联合运营商。公司目前现金储备为3.16亿元,此次上市旨在获得新一轮资金以支撑其高速发展和全球化布局。
原创 鲁智高 2025-09-01 10:04 北京
阿里巴巴是第一大股东。

将东四十条资本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作者丨鲁智高
来源丨东四十条资本
在阿里巴巴和上汽联手打造下,一家上海明星独角兽来到港交所门前。近日,斑马智行申请在港上市。成立近十年后,他们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在60个主机厂的超800万辆车上搭载,覆盖超过14个国家。他们的这番成绩背后,除了得益于阿里巴巴和上汽的庞大资源,还离不开国投创新(国投招商)、云锋基金、恒旭资本、上海国和投资、国寿投资、一汽产业基金等投资者的大力支持。最终,在拿到近50亿元融资后,斑马智行估值达到220亿元。阿里联手上汽,干出一家上海明星独角兽
斑马智行的故事,得从阿里巴巴和上汽说起。时间回到2015年,为了推进互联网汽车的开发和运营平台建设,阿里巴巴和上汽联手成立10亿元规模的互联网汽车基金。同年11月,双方通过互联网汽车基金投资成立斑马智行,并将公司落地在上海。这番选择背后,源于上海汇聚了上汽等汽车龙头企业,拥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和深厚的汽车工业积累。此外,当地还拥有芯片全产业链,也为互联网汽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他们看来,汽车等智能终端离不开高性能计算平台,其底层技术就是“芯片+操作系统+AI”。最终,斑马智行从阿里巴巴和上汽挑选精英组建创业团队,开始自研专为汽车打造的基础性底层操作系统。作为汽车的“大脑”,汽车操作系统能够支持并连接车内的应用和功能,同时让用户可以更便捷地控制车辆和使用导航、娱乐等服务。当时,上汽拥有的车辆及驾驶行为数据,还有车主在阿里巴巴生态系统留下的数据,以及双方各自拥有的庞大资源,为斑马智行的飞速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燃料和动力。到了2016年7月,上汽便联合阿里巴巴发布了搭载斑马智行自研的汽车操作系统的荣威RX5。作为中国首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刚一上市就受到市场追捧,首月订单超过2.5万辆,同时销量一路走高。眼见形势一片大好,这家公司又与名爵、大通、神龙、福特汽车等更多品牌达成合作,并在短短数年时间让全球近百万辆搭载斑马系统的互联网汽车行驶在路上。转折点发生在2019年,为了打造面向未来的下一代智联网汽车,上汽和阿里巴巴对斑马智行进行重组。最终,阿里巴巴成为斑马智行的第一大股东,并为对方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人才和技术便是关键资源。于是,阿里巴巴合伙人兼达摩院院长张建锋成为斑马智行董事会主席。作为淘宝第一代技术负责人,张建锋曾担任过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阿里巴巴云智能事业群总裁等岗位。随着重组完成,斑马智行选择全面深耕智能网联汽车,开始打造面向未来的智能汽车操作系统。到了2021年,首款搭载他们自研智能座舱操作系统的车型智己L7上市。至于智己汽车,则是由上汽、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联合打造的汽车公司。在聚焦电商和云计算战略下,阿里巴巴为了更好地反映斑马智行的价值,选择分拆这家公司在港上市。这也意味着,在成立近十年后,这家汽车操作系统与人工智能科技公司最终来到港交所门前。产品覆盖超800万辆车,一年入账超8亿元
能够撑起一个IPO,斑马智行凭借的是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从底层技术到车内服务,这家公司会通过系统级操作系统解决方案、AI全栈端到端解决方案及车载平台服务,将主机厂、车主和内容与服务提供商连接起来。这里面的好处在于,主机厂能加快推出智能座舱功能,而车主能拥有个性化的车内体验。至于内容与服务提供商,则能获得进入车载环境的直接渠道。斑马智行能够成功建立互利共赢的生态系统,离不开阿里巴巴和上汽的大力支持。高德地图为他们的实时导航和定位功能提供支持,而支付宝保障了车内的支付体验,至于阿里巴巴的千问则支持自然语音交互与个性化内容。这家公司通过与饿了么合作,还研发了业内首个AI车载点餐应用。与此同时,斑马智行借助上汽提供的平台,积累了大规模车辆量产的工程经验。截至2024年底,他们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搭载在上汽超150万辆汽车,覆盖了对方包括智己、荣威、名爵及大通等在内的所有主要品牌。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这家公司不断获得市场的认可,不仅与中国及国际市场的40家主机厂建立合作,还成为喜马拉雅、优酷和酷狗等18家内容与服务提供商的合作伙伴,自身的车载平台服务也能支持从娱乐、外卖到汽车维护等超过180种类别的应用。最终,他们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在60个主机厂的超800万辆车上搭载,覆盖超过14个国家。按照灼识咨询的话来说,如果用2024年的解决方案搭载量计算,斑马智行在中国位居首位。翻看招股书,在2022年至2025年3月,这家公司的收入分别约为8.05亿元、8.72亿元、8.24亿元和1.36亿元。与此同时,他们的净亏损分别达到约8.78亿元、8.76亿元、8.47亿元和15.82亿元。从2025年开始,斑马智行3个月的净亏损达到15.82亿元。究其原因,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和内部战略转型,他们计划增加对AI驱动业务的资源分配。最终,经过一系列评估,这家公司系统级操作系统解决方案相关无形资产确认了减值损失18.41亿元。4个月前,斑马智行便表态,面向新十年将AI in All,做OS系统级软件服务商、全栈AI技术服务商、AI软件生态服务商与联合运营商。这也意味着,他们需要庞大的资金来支撑自身继续高速发展。手握3.16亿元现金,这家公司也到了通过上市获得新一波资金的时刻。融资近50亿元,估值达到220亿元
一路走来,斑马智行获得众多重磅投资者支持。在阿里巴巴和上汽联合投资成立这家公司后,国投集团旗下的国投创新(国投招商)、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联合成立的云锋基金、拥有上汽背景的恒旭资本、上海国资委控股的上海国和投资、中国人寿旗下的国寿投资、中国一汽为大股东的一汽产业基金,纷纷成为他们的股东。成立三年后,斑马智行从国投创新(国投招商)、云锋基金、恒旭资本拿到超过12亿元,完成了自己的首轮融资。当时,这家公司在见国投团队前,没有太接触其他投资人。在评测了市面上所有互联网汽车的国投团队的看来,斑马智行拥有阿里巴巴和上汽作为股东,一出生就拥有非常高的平台和起点。到了2021年5月,阿里巴巴、上汽和国投创新(国投招商)、云锋基金又出手了,一起拿出30亿元支持斑马智行。几个月后,首款搭载斑马智行自研智能座舱操作系统的车型智己L7上市。那个时候,汽车出行是云锋基金在创新科技领域重点布局的板块之一。对于云锋基金而言,他们判断汽车将成为智能生活的第三空间,同时希望通过探索智能、绿色的出行方式,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从2023年4月开始,斑马智行在半年内又完成两轮融资,获得了上海国和投资、国寿投资、一汽产业基金投资的7亿元。在持续的融资中,这家公司的估值也是一路上涨。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全球独角兽榜》显示,斑马智行的估值已经达到220亿元。上市前,阿里巴巴和上汽两位控股股东,分别持股44.72%和34.34%。如果按照220亿元的估值计算,他们的持股价值分别超过98亿元和75亿元。按照斑马智行的规划,准备将通过在港上市募集到的部分资金,用于拓展全球市场。目前,他们已实现元神AI对智己和荣威车型的量产搭载,协助智己和荣威拓展泰国、澳洲、欧洲、拉美、中东等海外市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香港正在成为内地企业“出海”的关键通道。对于斑马智行等众多有志全球化布局的企业而言,现在显然是一个不容错过的上市时机。
合作咨询
投中信息小助理(微信号:ChinaVentureWeixin)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