飙叔科技洞察 09月12日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及设备厂商机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固态电池产业正处于从实验室攻关迈向产业化初期的关键阶段。全球主要汽车级电池厂商预计在2027年前达到GWh级产量,国内厂商如比亚迪、广汽、上汽计划2026年装车上市。固态电池生产设备产业链最先受益,先导智能、利元亨等厂商具备整线设备供应能力。当前设备端核心突破集中于干法工艺与硫化物电解质适配。

🔍 固态电池产业化尚需时日,但设备产业链已确定成为关键赛道。当前全球及国内厂商均加速推进固态电池量产计划,预计2026-2027年进入产业化初期。

🏭 先导智能、利元亨等设备厂商具备固态电池整线供应能力,覆盖电极&电解质制备、电芯堆叠集成、化成检测等全流程,市场占有率超70%。

🛠️ 设备端技术突破集中于干法工艺(涂布、辊压、叠片)与硫化物电解质适配,其中纳科诺尔推出国内首台高速宽幅干法电极成膜复合设备,已交付头部主机厂。

📈 随着丰田、宁德时代等头部厂商量产计划落地,设备端将迎来订单集中释放,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将加速固态电池规模化应用进程。

原创 飙叔科技洞察 2025-09-09 18:10 广东

目前固态电池大规模产业化还有段距离之时,生产设备产业或是最为确定的赛道了

最近有网友在后台问飙叔:最近固态电池爆火,是由于国产固态电池已经量产了吗?对于网友的问题显然不是一句话能够说得清楚的,今天尝试了简单梳理一下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基本逻辑。

最近固态电池概念爆火,确实是由于目前固态电池产业正处在从 "实验室攻关" 迈向 "产业化初期" 的关键阶段。根据集邦咨询近日发布的调研报告,丰田、日产、三星 SDI 等全球制造商已开始试制全固态电池,并加快了量产的节奏,预估产量可于2027年前达 GWh(吉瓦时)水平。

从上表可知,全球主要汽车级电池厂商的研发和量产都在2026年之后,集中于2027-2030年之间但这只是预期和计划排期,并不代表真正实现。

相对国内厂商在量产和商用的推进上更为落地,如比亚迪、广汽、上汽均宣称2026年全固态锂电池将装车上市长安汽车则预计到2030年推出包括液态、半固态和固态在内的8款自研电芯。

宁德时代相对保守一些,据其首席科学家吴凯曾透露,宁德时代2027年或可小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但大批量生产仍然会面临成本等问题。

其实,无论是国内或国际厂商大家都在“抢时间”,因为固态电池不仅单纯技术和产品的突破,可能是改变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的核心所在。但抢时间的关键取决——规模生产以及成本的递减

也就是说,国内货海外量产时间都在2026-2027年,从固态电池产业链来说,最先受益必然是设备环节,真正最先兑现业绩的也必然是相关设备厂商。

固态电池的核心结构来说主要包括:正极、固态电解质(分隔层)、负极。生产设备就是高质量地制备这三层结构并将它们高效、可靠地集成在一起。因而,固态电池整个产线通常分为:前段(电极&电解质制备)、中段(电芯堆叠与集成)、后段(化成与检测)。

从目前固态电池设备厂商来说,先导智能全球少数具备固态电池整线设备供应能力的龙头,市场占有率超70%。其覆盖前中后道所有设备生产工段,获国内外头部电池厂商批量订单。拳头产品是固态电池整线设备(干法电极、等静压机等)。另一个设备集成商利元亨也具备整线设备供应能力,与20多家固态电池客户开展技术交流;其拳头产品是固态电池整线解决方案、等静压设备等。

另外曼恩斯特在涂布、纳科诺尔在辊压和干法设备等环节也进行了关键的技术和产品布局同时,纳科诺尔推出了国内首台高速宽幅干法电极成膜复合设备,并已交付头部主机厂,具备从实验室到量产线的全流程交付能力。

因此,目前固态电池大规模产业化还有段距离之时,生产设备产业或是最为确定的赛道了。随着各大车企以及电池集成商,如丰田、宁德时代等头部厂商的固态电池量产计划落地,设备端将迎来订单集中释放。当前设备端的核心突破集中于干法工艺(涂布、辊压、叠片)与硫化物电解质适配两大方向

而固态电池其他环节,如电池材料、电池集成以及电池规模化上车目前都为时尚早!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固态电池 产业化 设备厂商 先导智能 利元亨 干法工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