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外观上最大的变化莫过于 Pro 系列全新的背部设计,在结构上采用铝合金整体切削而成,后盖也不再用整块玻璃覆盖,而是无线充电器区域单独覆盖一块超瓷晶玻璃。这也是苹果从 iPhone 11 Pro 系列之后首次对整个后置镜头模组的外观做出“大改”,镜头模组贯穿式的突出的部分可以塞下更加“专业”的影像模组。
图源:Apple
iPhone 17 Pro 系列在内部采用全新的天线设计,天线模组由中框向背部相机 Deco 做了延伸,这一改进使 iPhone 17 Pro 系列在移动网络、Wi-Fi 以及蓝牙连接性能上相较于前代机型得到显著提升,为用户提供更稳定、更快速的网络连接体验。
iPhone 17 Pro 系列后盖配备超磁晶面板,耐裂性提高了 4 倍,更薄的设计也让它塞下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电池。
图源:Apple
性能方面,全新的 A19 Pro 处理器采用台积电第三代 3nm 工艺 N3P,这一工艺相较前代 N3E 实现了约 15% 的晶体管密度提升。同时 iPhone 17 Pro 全系搭载了更大的运行内存,在 AI 性能和后台留存方面都有着更好的表现能力。
图源:Apple 图源:Apple
为了更好的压制这枚强大的处理器,苹果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在 iPhone 17 Pro 上增加了 VC 均热板。有了它的加入,iPhone 17 Pro 系列或许能够避免打游戏、拍视频时烫手降亮度的情况发生。
图源:Apple
屏幕显示方面,iPhone17 Pro 系列标配了备具有哑光效果的防反射显示屏(类似 Mac 和 iPad Pro 的纳米纹理玻璃),能够有效减少光线对屏幕造成的影响。
图源:Apple
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影像部分,iPhone17 Pro 全系标配了 4800W 像素的融合式摄像头,传说中的浮动长焦镜组并没有出现。
作为 iPhone 的入门机型之一,Plus 系列用相对轻薄的三维尺寸、持久的续航能力和大屏等产品特点,在中国大陆市场的销量一直不错。而这一次砍掉 Plus 系列选择更加轻薄的 iPhone Air,究竟能为市场带来多少销量我们不得而知,但仅目前的纸面参数来说,iPhone Air 俨然离“够用”相去甚远。
由于需要轻薄的机身,iPhone Air 的电池容量仅为 3000mAh 左右。为弥补电池缩水的短板,苹果在 iOS 26 系统引入的「自适应电量」(Adaptive Power Mode)功能可以通过智能调节性能、降低亮度、限制后台活动来延长续航。
影像方面,iPhone Air 配备单颗 4800 万像素主摄像头与 1600W 像素前置摄像头,这也是苹果继 iPhone16e 之外,首款不支持空间视频、照片拍摄的新机。
图源:Apple
令人惊喜的是,苹果在 iPhone Air 上搭载了性能最强大的 A19 Pro 处理器(阉割版)而并非此前传闻的 A19,还在 iPhone16e 发布仅半年后,就快速迭代了第二代自研通讯芯片 C1X,搭配全新的自研调制解调器——N1 和 ProMotion 动态刷新显示,让 iPhone Air 在极其轻薄机身的基础上也能拥有一整天的续航时间。
图源:Apple
并且苹果终于更新了自家的 MagSafe 外挂电池,以最高 12W 的功率进行充电。
官网显示可为 iPhone Air 提供最多 65% 的额外电量容量,并且支持使用 USB-C 为小型配件进行充电(如 AirPods),不过目前这块电池的描述是“iPhone Air 专用 Magsafe 电池”,所以它是否能在其他 iPhone 上使用暂时不得而知。
图源:Apple
但问题是,购买 iPhone Air 的用户为的不就是这种“极致轻薄”的手感吗?如果需要长时间的使用 MagSafe 外挂电池来续命,那为什么不选择电池续航更佳、影像能力更好的 iPhone 17 Pro Max 呢……
由此可见,iPhone Air 这一超薄的产品形态,更像是苹果为了验证明年即将发布的 iPhone Fold 折叠机型超薄电池的“试验品”,它很有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不会作为常规机型每年迭代。
今天的整场发布会,苹果并没有着重的演示产品的 AI 功能,这恰恰表明了这家科技巨头在 AI 领域的“失利”。有消息指出,苹果将在 iOS 26.4 中推出自家的生成式 AI 功能,预计明年3月发布。这一举措虽然晚于竞争对手,但足以表明苹果正在积极追赶,并试图通过深度整合的方式,打造出对标 ChatGPT 和 Gemini 的独特优势。
然而,苹果在 AI 领域的步步为营,也暴露了其在这一新兴技术上的战略保守。当竞争对手们争相发布颠覆性产品时,苹果依然选择稳扎稳打,这种“慢半拍”的策略已经让其远远的落后于其他竞争对手,影像、电池容量等硬性配置的“停滞不前”,也让用户逐渐对新款 iPhone 失去兴致。
总的来说,本次发布会虽然带来了多款重磅新品,但并没有太多令人惊叹的“One More Thing”。iPhone Air 的 eSIM 战略,更多是基于手机内部结构优化的被动适应而非主动引领;传出的自研生成式 AI 也更像是对落后局面的弥补而并非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