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WHYLAB 2025-09-08 22:35 广东
▼ 以下为图文版本
6 月份华为 Pura 80 Ultra 发布,一镜双目的设计既大胆又巧妙,让人忍不住好奇它的影像实力。于是我们在做完了一期影像测评之后,就把它带到了新疆,准备记录一下大西北的自然风光。但是这趟高强度拍摄下来,我们发现,除了影像能力的升级,华为Pura 80 Ultra 的屏幕好像也有点说法。老规矩,先看实验室数据,华为 Pura 80 Ultra 的屏幕最高亮度 600nits,激发亮度 1600nits。亮度均匀度非常不错,达到了97.73%,在今年的一众旗舰里面排第一。屏幕色温则是华为钟爱的 6700K,均匀度也做到了接近 98%,sRGB 色域和 P3 色域覆盖率更是接近 100%。其实华为现在的色温色准表现是从五年前,也就是 Mate40 系列开始的,屏幕色温降到 6700K 附近,Delta E 也一下子突破到了 3 以内,而且每年都在稳步推进。相比于其他几家近一两年才稳定下来的成绩,华为在屏幕上的布局和谋划可太早了。这次的华为 Pura 80 Ultra 更胜一筹,色准做到了一点几。但是做好屏幕色准才只是第一步,随着各家在手机影像上的持续发力,很多时候手机屏幕还要显示手机相机拍摄的画面,从相机拍摄到画面处理,再到屏幕呈现,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看完这个视频,你就会知道:参数,是华为 Pura 80 Ultra 的屏幕上最不重要的部分。就拿我们平常用手机干得最多的事儿——刷视频来说,在以用户生产内容为主的 APP 上,因为拍摄设备五花八门,实际的画面效果也是参差不齐,最多只有一个分辨率的选项。而在「优爱腾」这些影视内容平台上,由于是专业的影视作品,APP 里画质选项的最高一档,除了分辨率的提升,还普遍给到了 HDR 功能。开启之后画面黑色区域更纯净、高光区域的亮度也更高,华为 Pura 80 Ultra 20% APL 3000nits 的峰值亮度得到了完全的发挥。画面从明到暗的层次细节更明显不说,色彩也更讨好眼球,可以更好地反映真实环境中的视觉效果和内容创作者的意图。华为 Pura 80 Ultra 支持的是 HDR Vivid,这也正好是国内热门电影电视剧都在采用的格式,一样的技术标准带来的好处是,在手机上就能直接欣赏到原汁原味的画面。单看影音视听方面,只要符合 HDR Vivid 标准的手机都可以做到这样的体验。但在手机日益成为一个随身相机的趋势下,要讨论从拍照到显示,再到分享的全链路 HDR 体验,那好像确实是华为会更突出一些。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明明在取景框预览看到的画面是一个样子,但是最终的成片,画面却是另一个样子?这是因为预览的时候,相机通常是速度优先的,以保证用户能够实时看到拍摄画面为主。这种快速处理就导致预览的图像在清晰度、色彩和亮度等方面是打了折扣的。而最终成像的时候,又是质量优先的,相机在这一步会进行复杂的软件算法处理,调整清晰度、颜色和亮度,针对拍摄场景进一步优化图像质量,以呈现出最佳的图像效果。设计想法是好的,但实际拍照的时候,成片和预览之间的差异,带来的并不总是惊喜。所以在华为 Pura 80 Ultra 上,全链路的 HDR 从拍摄预览界面就开始了。相比于友商,华为 Pura 80 Ultra 在户外强光下拍摄时画面更清楚,也拉近了预览图和成片之间的距离,可以说是真正的所见即所得。除了相机预览界面的 HDR,在最终成片的 HDR 效果上,华为 Pura 80 Ultra 也给到了新东西。我把拍摄的照片双指放大,你就可以看到,放大后的区域画面对比度提高了,细节也变得更加清晰和丰富了。这个功能主要适用于一些动态范围比较大的场景,特别是那些暗部画面看不清楚的,它会提亮放大区域的画面,提高对比度。但是对于一些全局都很亮的场景,这个功能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了。华为管这个叫仿生视觉,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功能不光支持本机拍摄的照片,连第三方下载的照片也可以通过它看清楚暗部,是不是很 bug?由于拍摄和显示的环境光线差异,色温也是色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华为 Pura 80 Ultra 在屏幕色温上也做了动态调整,在设置里打开自然色彩功能,屏幕色温就会随着环境光色温动态调整;这个功能在相册里尤其明显,依靠红枫原色摄像头在拍摄的时候记录色温信息,后期在手机上查看,华为 Pura 80 Ultra 的屏幕就能结合环境光线对画面色温进行还原。除了显示效果上的秀肌肉,华为 Pura 80 Ultra 在护眼上的投入也很值得关注。1440Hz 的 PWM 调光就不用我多说了,懂得都懂。它这个 AI 智能护眼是有点东西,它支持 Swing 眨眼检测,实时分析眼部疲劳状况,综合考量使用时长、环境光线和疲劳程度,最后反映在屏幕色温的调节上,这个功能可以说就是瞄着眼疲劳来打的,太精准了。这期视频之所以这么晚才发布,还有一个原因:鸿蒙系统更新得太频繁了。我这好不容易找到个节奏放缓的间隙,跟你分享一下,现在这个时间点使用鸿蒙系统的日常感受。如果你是从苹果或者安卓转过来,那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软件生态。但完全不用担心,相比鸿蒙系统刚发布的时候,现在的转换过程可以称得上是无感。我在安卓手机上的第三方 APP 有 69 个,其中 56 都适配了原生鸿蒙,占比 81%,这些在华为的应用商店里就可以直接下载。剩下的 APP 里有 7 个可以在卓易通里安装,也算是曲线救国了。至于连卓易通里都没有需要自行寻找 APK 安装包的,只有两个小众应用和几款游戏,其实也无伤大雅。解决了量的问题,接下来就是质的问题了。在这方面,频繁更新就是最直接的解法。我这里面很多 APP 从一开始的简陋,到现在基本都补齐了功能。比如抖音最近的直播全屏观看模式和后台播放音频功能,终于可以让我听着直播助眠了。还有华为老用户都非常喜欢的实况窗,在华为 Pura 80 Ultra 上也适配上了,点个外卖、听首歌,看着窗口缩小到刘海里,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鸿蒙作为新系统,也有让我惊喜的地方,比如微信。你点击拍摄按钮,它是可以调用原相机的。变换焦段、套用滤镜、视频美颜都可以,看来想用上更丝滑的微信,还是得看华为啊。新系统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系统功能和 APP 的融合度更高,比如华为的智能助手小艺,就被整合到了系统输入法里,什么开场白啊、节日祝福啊,都可以找小艺帮写。还有 HDR 功能也适配到了小红书,你在查看支持 HDR 效果的图片时,显示效果那是肉眼可见的提升。屏幕是我们和手机交互的核心,但是单纯的报屏幕参数已经不能打动用户了,得把参数带来的产品力优势融入到具体场景上,真实地提高用户体验。这方面要想做的好,一个是看适配的场景广度,一个得看优化的体验深度。华为这次在 Pura 80 Ultra 上做了拍摄预览、照片查看、第三方 APP 这些高频场景下屏幕显示的优化和特调,大幅提升了用户感知力,我觉得这是很重要而且很厉害的。因为只有好的真实体验才能打动用户。这就像屏幕高刷一样,用户看惯了好东西,眼睛就彻底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