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Tech深科技 09月11日
亚太科技青年高光时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亚太科技青年高光时刻,聚焦35岁以下科技创新者,展现他们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突破性成果。他们以多元化背景和跨学科研究,推动未来科技发展,构建共存、共生、共创的命运共同体。

🔬 35岁以下科技创新者引领科技潮流,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推动未来科技发展。

🌏 他们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却有着共同的目标:用科技创新解决全球性挑战,构建共存、共生、共创的命运共同体。

🚀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展现创新精神,如复旦大学研究员商珞然通过微流控技术开辟医疗领域新可能,高丽大学助理教授Hanul Min设计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刷新效率纪录,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博士后Novalia Pishesha设计纳米抗体精准调控免疫系统。

🤝 他们打破时区、地域与学科的藩篱,形成一个没有时差的创新共同体,共同推动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

原创 TR35 AP 2025-09-06 18:46 北京

9月22日,中国上海,属于亚太科技青年的高光时刻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得主艾伦·凯(Alan Kay)曾说:“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创造未来。”

人工智能的跃迁,生命科学的突破,可再生能源的革新……当下的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转型,更加美好、科幻般的未来也正加速到来。

 

而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多元化背景和跨学科研究的 35 岁以下科技创新青年。他们在科创的“黄金年纪”里,挑战传统认知的边界,用一次次试验、一次次突破,把未来从概念一步步变为现实,推动不同国家和地域之间、不同民族和种族之间、乃至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之间成为“共存、共生、共创”的命运共同体。这也是本届论坛的主题:

共存:差异发展,长期稳定

共生:协同整合,互利互惠

共创:多方合作,创新无界

创新没有时差、未来没有边界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智库,以敏锐的科技洞察力而闻名。其“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MIT Technology Review Innovators Under 35,简称“TR35”)已连续评选 20 余届,成为全球极具影响力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评价体系之一。

 

2021 年全新版“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亚太区评选成功举办,至今已有一百余位优秀青年脱颖而出,这些来自新加坡、中国(含港澳台)、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韩国、新西兰、加拿大、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杰出年轻创新者,也在走向更高的国际舞台。

 

亚太这片古老、多元而又充满张力的土地,曾经孕育了一代又一代锐意进取的创新者,他们以无穷的创造力,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书写崭新的篇章。如今,从东京到悉尼,从北京到上海,从首尔到新加坡,来自亚太的众多青年创新者们正打破时区、地域与学科的藩篱,形成一个没有时差的创新共同体。

 

这些青年创新者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但却有着共同的特征:他们的灵感和创新可能源自本土挑战,却正在成为普世的解决方案他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勇气,重塑产业版图,回应人类的共同命题。他们让我们相信,在 35 岁的时钟刻度上,创新没有时差、未来没有边界。

在上海,复旦大学研究员商珞然(2024 年“TR35”亚太区入选者)通过微流控技术,制造出能传输液体的纤维、会自行组装的结构色微球,甚至能黏附在粘液上的药物递送系统。这些“微小的创造”,未来可能被用来模拟细胞、修复组织、把药物精准送入病灶。

商珞然的探索让我们看见了在细如发丝的管道里这些“流动的物质”如何开辟出医疗领域的全新可能。

图|商珞然

 

在首尔,高丽大学助理教授 Hanul Min(2023 年“TR35”亚太区入选者)设计出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刷新了全球认证的效率纪录。钙钛矿,被视为最有希望取代硅的材料。一旦真正走向大规模应用,它将彻底改变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方式,带来一个绿色、清洁、能源触手可及的未来。

 

Hanul Min 的工作让我们看到:能源转型并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正在发生的突破。

图|Hanul Min

 

在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博士后 Novalia Pishesha(2021 年“TR35”亚太区入选者)设计出一种独特的纳米抗体,能够精准找到并调控抗原呈递细胞(APC)。当这种抗体进入体内,它不会破坏整个免疫系统,而是温和却坚定地让那些“走错路”的免疫细胞静默、凋亡,从而阻止它们继续攻击身体本身。当人体因器官移植、基因治疗或治疗性蛋白质注射而产生排斥反应时,这种纳米抗体还能像一道“保护屏障”,守护细胞与器官。

 

Novalia 的探索展现了一种全新的免疫学思路:不是摧毁,而是精准调和。而且它让未来的治疗成为发展中国家患者同样触手可及的希望。

图|Novalia Pishesha(现为哈佛医学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免疫学系助理教授)

 

这些年轻科学家,来自不同的学科与国度,却因同一个信念而前行:科技的突破不仅是为了效率和规模,更是为了让未来更繁荣、更有韧性、更具包容。他们正在以各自的方式,播撒创新的火种。当这些火种汇聚在一起,便点亮了通往共生未来的道路,一个更有温度、更可持续的未来。

创新的时针指向上海 

9 月 22 日2025 科技青年论坛 Meet the TR35 2025 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亚太区发布仪式,将在中国上海举行。届时,新一届亚太区 35 位青年创新者的名字也将正式揭晓。

 

当创新的时针转动,上海将成为全球创新时区的新原点。这里不仅是东方与世界的交汇点,更是前沿科技与未来愿景的聚合地。

 

作为亚太乃至全球最具开放精神的城市之一,上海以坚实的科研土壤和完善的政策支持,吸引着来自全球的青年人才。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可再生能源、生命科学……这些关乎未来的关键领域,正在上海获得前所未有的投入与突破。

大会观众报名通道即将截止,我们诚挚邀请每一位关注未来、热爱创新的朋友加入现场,与全球顶尖的青年科学家、产业领袖和投资人面对面,在 Meet the TR35 2025 的舞台上,共同感受这群青年科技才俊的激情与智慧共同见证时针转动的历史时刻。

这里的时钟不仅记录时间,更加速未来。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亚太科技青年 TR35 科技创新 人工智能 生命科学 可再生能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