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Tech深科技 09月11日
6G技术突破:单通道实时速率达120Gbps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日,北京大学团队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团队研发出一种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芯片,单通道实时速率达到120Gbps,有望重塑无线通信格局。这款芯片仅有指甲盖大小,能实现110GH覆盖范围以上的自适应可重构高速无线通信,解决了带宽、噪声性能与可重构性三者之间无法兼顾的难题,为面向6G通信开发太赫兹清除了关键障碍。该芯片具备系统级的高度集成能力,在11 mm × 1.7 mm的功能区域内,就能针对多个完整无线信号处理功能进行集成,包括宽带无线-光信号转换、可调谐低噪声载波、本振源产生以及数字基带调制等。基于这款芯片提出的高性能光学微环谐振器的集成光电振荡器(OEO)架构,在超宽带范围内的任意频点上,可以通过高精度微环的频率来精确地选择振荡模式,从而能够产生低噪声载波与本振信号。相比传统方案,OEO架构首次实现了0.5GHz-115GHz中心频率的快速、灵活、实时的重构能力。OEO架构所拥有的跨越将近8个倍频程的低噪声信号调谐性能,是目前其他任何平台或技术方案都无法达到的高度。OEO架构还能规避传统倍频链由于噪声积累而导致的高频段相位噪声恶化的问题,故能克服此前同类系统在带宽、噪声性能与可重构性之间难以兼顾的难题。

🔬 这款芯片采用了光电融合技术,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进行处理,再转换回电信号进行传输,构建了一条极宽的‘高速公路’,实现了超高速无线传输。

🌐 该芯片具备系统级的高度集成能力,在微小区域内就能集成宽带无线-光信号转换、可调谐低噪声载波、本振源产生以及数字基带调制等多个完整无线信号处理功能。

🎯 基于芯片提出的高性能光学微环谐振器的集成光电振荡器(OEO)架构,可以在超宽带范围内的任意频点上,通过高精度微环的频率来精确地选择振荡模式,从而产生低噪声载波与本振信号。

🔄 OEO架构实现了跨越将近8个倍频程的低噪声信号调谐性能,是目前其他任何平台或技术方案都无法达到的高度,并能规避传统倍频链由于噪声积累而导致的高频段相位噪声恶化的问题。

🚀 这一成果为真正意义上的‘AI原生网络’奠定了硬件基础,支持工作频率的实时重构,并能动态地切换到安全频段,确保通信的可靠性,有望重塑无线通信的格局。

2025-09-06 18:46 北京

单通道实时速率达120Gbps,有望重塑无线通信格局。

想象一下,当一个体育场内同时聚集 万人,假设其中 70% 的人正在使用手机,那就是几万台设备同时连接到一个相对有限的网络资源上。在这样的场合,不仅人员密集,而且大家的行为高度同步,比如很多人会在同一时间发朋友圈,这些行为会占用大量的网络带宽,让拥堵雪上加霜。6G 技术则有希望解决这一问题,而在近日几位中国科学家更是用一款芯片为 6G 技术扫清了关键发展障碍之一。

日前,北京大学团队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团队提出通用型光电融合无线收发引擎的新概念,研发出一款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芯片,这款芯片仅有指甲盖大小,其能实现110GH 覆盖范围以上的自适应可重构高速无线通信,单通道实时速率达到 120Gbps,这意味着一秒以内可以同时加载 1000 部 8K 超高清电影,让网络速率迎来了质的飞跃,解决了带宽、噪声性能与可重构性三者之间无法兼顾的难题,为面向 6G 通信开发太赫兹清除了关键障碍,甚至有望助力开发更高频段的频谱资源。北京大学官方新闻稿指出:这一突破有望重塑无线通信格局,成为无线通信产业生态的技术引擎,推动我国在该领域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来源:Nature

在上述通用型光电融合无线收发引擎概念的支持之下,以及基于薄膜铌酸锂光子材料平台,研究人员研制出了这款芯片。该芯片具备系统级的高度集成能力,在11 mm × 1.7 mm 的较为微小的功能区域之内,就能针对多个完整无线信号处理功能进行集成,这些功能包括宽带无线-光信号转换、可调谐低噪声载波、本振源产生以及数字基带调制等。

进一步地,研究人员基于这款芯片提出一种高性能光学微环谐振器的集成光电振荡器(OEOoptoelectronic oscillator)架构,在超宽带范围内的任意频点上,这款架构可以通过高精度微环的频率来精确地选择振荡模式,从而能够产生低噪声载波与本振信号。相比传统方案,OEO 架构首次实现了 0.5GHz-115GHz 中心频率的快速、灵活、实时的重构能力。OEO 架构所拥有的跨越将近 个倍频程的低噪声信号调谐性能,是目前其他任何平台或技术方案都无法达到的高度。OEO 架构还能规避传统倍频链由于噪声积累而导致的高频段相位噪声恶化的问题,故能克服此前同类系统在带宽、噪声性能与可重构性之间难以兼顾的难题。如前所述,本次成果可以实现大于 120Gbps 的超高速无线传输速率,能够满足 6G 通信的峰值速率要求。依托光电融合集成芯片的超带宽特性,让端到端无线通信链路在全频段内具备性能一致性,而且高频段性能也不会出现劣化。

凭借光电融合集成的可调谐特性,本次成果还能支持工作频率的实时重构。当系统由于一些被动影响导致劣化时,比如遇到信道受到噪声干扰或遇到多径效应时,系统依然能够动态地切换到安全频段,从而能够确保通信的可靠性。以本文开头提到的几万人聚集的体育场为例,目前体育场中的传统无线设备一般使用相同且固定的频率,这会带来用户手机之间的相互干扰,进而让上网体验变得极差。而本次成果好比搭建了一条宽阔的高速公路,其能让周围基站和手机在不同频段之间进行切换从而进行通信。这样一来,每一部手机都能找到自己的专属通道,从而能够选择通畅的频段进行通信。

(来源:Nature

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培育 6G 等未来产业,这标志着6G 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人可能会觉得 5G 速度已经很快了,为什么要急于发展 6G?事实上,本文开头的体育馆万人上网之痛正是 5G 不足的体现之一。6G 之于 5G,不仅仅是命名中数字的的升级,6G 也意味着沙漠、海洋甚至是天宫空间站也将拥有极速 Wi-Fi,更意味着前者将能实现通信频段的大规模扩展,并能全面激活毫米波、太赫兹等高频频谱资源,从而能够带来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以及接近零延迟的通信体验,进而能够用于自动驾驶、虚拟现实和远程精准手术等领域。

诚然,5G 带来的传输速度已经十分之快,但是它的通信方式依旧好比是在多条固定不变的车道上行驶,那么自然就无法根据实时路况灵活变道。而要想让传统电子芯片兼容全部频段,只能在不同频段配备对应的专用芯片。这既会增加设备复杂度和部署成本,同时在高频频段下也会面临信号噪声大和衰减严重等问题,进而严重影响传输质量。本次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王兴军长期从事硅基光电子集成芯片与信息系统工作,此前曾在Nature 和 Nature Photonics 等期刊发表过多篇论文,并在北大工作已有 16 年之久。为了扫清发展 6G 的障碍,他和团队以光电融合为切入点开展了本次研究。光,具有极高的频率和极宽带宽等优势。而所谓光电融合指的是,将电信号先转换成光信号,在光域完成高效处理之后,再转换回电信号进行传输。这样一来,就能建成一条极宽的高速公路。当再次面临体育馆中几万台手机同时使用的情况时,就可以让每部手机自主、实时地选择最通畅的车道

据了解,本次成果第一次为真正意义上的AI 原生网络奠定了硬件基础,既可以利用内置算法来动态地调整通信参数,也可以应对复杂的电磁环境。与此同时,本次成果也是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的理想载体,能让基站和车载设备在传输数据的同时,精准地感知周围环境,从而实现真正的通信即感知,进而能够推动宽频带天线、光电集成模块的升级,实现从材料、器件到整机、再到网络的全链条变革。

也就是说,本次成果是一个能够进行全频段重构的解决方案,预计它不仅可以催生更加智能、更加灵活的 AI 无线网络,还有望重塑无线通信的格局。而通过加载线性调频信号,还能一并实现实时数据传输与环境精准感知。此外,预计这一成果还将带来一定的产业链带动效应,助力宽频带可重构天线等器件的发展。

(来源:Nature

日前,关于本次成果的相关论文发表于 Nature。北京大学博士后陶子涵、北京大学博士生王皓玉、香港城市大学助理教授冯寒珂、北京大学博士生郭艺君以及博士后沈碧涛是共同一作,北京大学王兴军教授、香港城市王骋教授以及北京大学舒浩文研究员担任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大学助理研究员孙丹、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后陶源盛、北京大学何燕冬研究员等为论文作出了贡献。其中,北大团队主导了本次芯片的设计、测试和系统集成,香港城市大学团队负责芯片流片。

图 相关论文(来源:Nature

据了解,论文共同一作陶子涵获得了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资助,项目名称为面向 6G 全频谱接入的集成微波光子射频前端芯片研究,这一项目支撑了本次成果的开展。值得注意的是,陶子涵的师兄便是陶源盛。陶子涵在一篇报道中回忆称[1],当他刚接触微波光子这一方向时,组里只有陶源盛在做这个方向,后者当时已经进入了忙碌的博士五年级。陶子涵深知与其自己闷着头搞,不如多请教有经验的人,但是他认为要有情商地向别人请教。于是,他尽量先把要请教的问题整理好,在去食堂的路上、或者在午饭和晚饭时向陶源盛请教,目的就是为了尽量不给陶源盛带来额外的负担。以至于有段时间陶子涵甚至觉得午饭时间和晚饭时间是自己进步最大的时候。正是这份努力以及其他合作者的共同支持,促成了本次成果的面世。

图 王兴军(左一)和团队成员(来源:北京大学电子学院高层培训中心)

另据悉,中国在 6G 方面的研发水平整体处于前列,6G 专利申请数量也位于全球领先地位。而在接下来,王兴军团队将和产业界开展合作,努力解决天线等配套部件的宽带化难题,助力构建自主化的 6G 产业链。具体来说,他们将推进激光器、光电探测器和天线的一体化单片集成,力争做出像 盘一样即插即用的智能通信模组,让其既能嵌入手机和物联网设备中,也能嵌入到移动基站和无人机之中,从而能够成为 6G 的技术引擎。

参考资料:

1.PKU 电子学人相关报道 https://mp.weixin.qq.com/s/XwAaujTXWSewUjfWfo74bQ

相关论文Tao, Z., Wang, H., Feng, H. et al. Ultrabroadband on-chip photonics for full-spectrum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ature 645, 8087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9451-8

北京大学官方报道https://mp.weixin.qq.com/s/bqc5wlbBqUZTBEGSZx6S0w

北京大学电子学院高层培训中心相关报道https://mp.weixin.qq.com/s/6TCVWDyNV_GPSh4nEoz2aQ

北京大学图书馆相关报道https://mp.weixin.qq.com/s/oieRrCTLQCid7KtJoRuGLw

其他报道https://m.yunnan.cn/system/2025/08/28/033611961.shtml

其他报道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1694505503983148&wfr=spider&for=pc

王兴军个人主页http://pcis.pku.edu.cn/info/1014/1011.htm

01/ 诺奖得主领衔,30余位顶尖科技大脑齐聚上海:EmTech China 2025一周后见!

02/ 哈佛95后华人打造“AI版谷歌搜索”,获Benchmark和英伟达等投资6亿元,估值已达50亿元

03/ 三名教授仅凭量子软件斩获2亿元融资,开发“硬件无关”算法和量子材料数据库,牵手谷歌IBM加速实用化

04/ 科学家成功从废水中回收高纯氨,能直接用于氨燃料电池,助力打造氮资源闭环利用路径

05/ 一篇Nature让这家中国量子初创浮出水面:实现新型拓扑边缘态,基于浙大“天目2号”芯片完成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6G 无线通信 光电融合 北京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