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09月11日
电子时代语文教育面临挑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在数字时代,短视频和游戏改变了学生的文学生活,语文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指出,电子屏幕分散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使他们难以形成深度思维。语文教育需要适应这一变化,关注学生的情感培育,并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温儒敏认为,孩子们喜欢的绘本、漫画和流行读物也是他们的语文生活,应该得到重视。

📱 电子屏幕和游戏改变了学生的文学生活,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难以形成深度思维。

📚 温儒敏认为,语文教育需要适应这一变化,关注学生的情感培育,并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 孩子们喜欢的绘本、漫画和流行读物也是他们的语文生活,应该得到重视。

🧩 语文教育需要从知识传授转向全面育人,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共情能力。

🌟 情感培育不是语文学科的额外任务,而是它义不容辞的责任。

原创 杜寒三 2025-09-10 12:50 广东

▲ 2025年9月1日,重庆沙坪坝凤鸣山小学的学生在上语文课。(视觉中国/图)

全文共2125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在温儒敏看来,有的孩子并不喜欢阅读教材指定的必读书目,阅读无非也是为了考试。他抛出了一个问题,“孩子们喜欢的绘本、漫画和各种流行读物,他们的思考方式和语言表达很大程度上受这些事物的影响,这难道不就是他们的语文生活吗?”

    情感培育不是语文学科的额外任务,而是它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南方周末记者 杜寒三

责任编|钱炜

在当下的数智时代,一部分学生的语文生活发生了颠覆性变化。温儒敏打了个比方,就像下了场暴雨,“来不及撑开雨伞,就把我们全身都浇湿了”。

2025年9月5日,北京大学举行了一场题为“‘文学生活’与‘语文教育’: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拓展的空间与路径”的研讨会。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统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在会上说了这番话。

短视频和游戏正在塑造新一代国民。温儒敏认为,他们的语文生活是好是坏,“我们定不了标准,标准也正在改变”。声光电迸发的电子屏幕,分散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很难形成深度化思维。用温儒敏的话说,“跳过了看白雪公主的阶段,一步就跳入了眼花缭乱的成人世界。”

研讨会上,一个热烈讨论的问题是:变化之下,语文应该做些什么?

1 

阅读的危机

上幼儿园时就能独立阅读,小学一年级读《纳尼亚传奇》,四年级开始读沈从文和汪曾祺的作品。直到2025年寒假,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韩卫娟发现自己的孩子迷上了电子游戏。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孩子就从认真完成作业,变得对很多事都敷衍了事,每读几页书都要起身看看手机。这使韩卫娟真切感受到,手机和游戏正在破坏孩子们的注意力,重塑他们的文学生活,并产生一系列副作用。

阅读的危机无处不在。“我们作为文学教育工作者,怎么让孩子们真正保持对阅读的兴趣,真的是难上加难。”韩卫娟感慨道。

用经典阅读对抗屏幕时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温儒敏回忆,北京一所中学的老师曾对他讲,放学一发手机,所有的孩子都在玩。“让孩子不要玩手机,这是不可能的事。”温儒敏说,既要让孩子能玩手机又不要沉迷,这也很难办,“很多大人都做不到,一玩就是一小时。”

此前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温儒敏表示,中国学生的阅读量,往往在初二以后一路下滑。成年以后,通常读的都是一些功利性读物。所以要在小学阶段培养读书的兴趣,这样到了中学尽管学业紧张,也会保持阅读的习惯。

情况未必有想象得糟糕。因为语文的学习,不光停留在语文课和语文教材上。

在温儒敏看来,有的孩子并不喜欢阅读教材指定的必读书目,阅读无非也是为了考试。他抛出了一个问题,“孩子们喜欢的绘本、漫画和各种流行读物,他们的思考方式和语言表达很大程度上受这些事物的影响,这难道不就是他们的语文生活吗?”

他举了个例子,几年前他的外孙女读《哈利波特》入迷。他也翻了翻这本书,觉得是很难得的作品,能让孩子一看到这本书,眼睛就发亮。

温儒敏说,孩子们既从语文教学中获益,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语文知识和能力是在家庭和社会交往中习得的。

2025年9月5日,“‘文学生活’”与‘语文教育’: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拓展的空间与路径”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南方周末记者杜寒三/图)

2 

重知识传授,轻情感培育

除了知识传授,语文还承载着更重要的作用。

前段时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学语文编辑室原主任王本华参加了孙女的入园仪式。幼儿园的空地上搭了几个台阶,从下往上依次写着“左脚清华”“右脚北大”“清华北大”“统统拿下”。

第一天迈进幼儿园大门的孩子,都遇到这样的阵仗。这让她想到当下年轻人面临的更大的学业、职业和生活压力。

“基础教育的使命已经从知识传授,转向全面育人,在这个时代我们特别需要情感培育。”王本华解释说,指尖社交挤压了青少年真实的交往空间,使他们情感表达扁平化,共情能力退化,情绪调节困难。虽然情感培育的重要性已经达成共识,但在实践中仍然被忽视和被边缘化。

王本华说,包括语文学科在内,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都没有专门提到情感培育。在课堂教学层面,她认为很多学科陷入了重知识灌输、轻情感培育的惯性,把情感培育作为附加任务。这也与在纸笔测试中,情感培育没法量化评价有关。

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曾爱华在2018年刊发的《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一文,验证了王本华的判断。

曾爱华在文章中写道,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中,能增强学生的情感素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

但她在对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不同乡镇的3所初中和2所高中的语文教师调查后发现,几乎所有老师都认为语文教学中情感培育很重要,但缺少具体实施的策略和方法,几乎所有老师都认为实际开展这项工作阻力很大。

有受访老师告诉她,大多数学校和家长只看重语文考试的成绩而已,对语文课程涉及的情感教育重视不够。

在王本华看来,语文学科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以人文精神为内容,本身就是情感的结晶。这决定了情感培育不是语文学科的额外任务,而是它义不容辞的责任,但这不是课堂上老师说一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就能实现的”。

王本华说,要通过文学介入生活,培育学生的情感,“让孩子们最后能够发现,文学原来不只是书本里的故事”。

其他人都在看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语文教育 数字时代 文学生活 情感培育 阅读兴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