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 TOP2 09月11日
李想对话主持人与嘉宾,探讨生活方向盘与AI发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主持人、李想、张颖、余华、宁浩在阿那亚进行了一场100分钟的对话,主题是生活的方向盘。李想乐观地预测自动驾驶将在3年内乐观实现,5年内悲观实现。他认为AI的训练模式本质是人类最高效的学习方式,不会导致大规模失业,反而可以帮助减少工作时间。李想还分享了关于车的核心价值、个人爱好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观点。

🚗 李想认为自动驾驶将在3年内乐观实现,5年内悲观实现,并指出AI的训练模式本质是人类最高效的学习方式。

🤖 李想相信AI不会导致大规模失业,反而可以帮助减少工作时间,并强调AI是我们的朋友,能让我们变得更好。

🛣️ 李想认为车的核心价值包括:A点到B点的工具、遮风挡雨的空间、探索世界的伙伴。

💖 李想表示,他希望在自己的爱人眼中,自己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并强调在人际关系中需要表达自己的需求。

🌟 李想认为个人爱好是持续获得能量的重要方式,并鼓励人们找到自己的爱好,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但不要成为科技的奴隶。

2025-09-06 19:15 四川

一个主持人+李想+张颖+余华+宁浩在阿那亚的100min对话,主题是生活的方向盘。

李想表示自动驾驶乐观3年,悲观5年实现。AI最早两个标志性应用是编程和自动驾驶,自动驾驶实现后,对物理世界AI只相当于个人电脑时代的Apple 2。

现在最大的一个问题还是因为其实在端侧的算力不够,端侧的模型,还有算力跟人的大脑和心脏比的话,其实基本上还是属于昆虫级别的。

本身算力的提升,模型的提升,李想认为大概需要一个三年左右的时间。

TOP2在25年8月30日判断李想说相信2027年实现L4源自3点:

1.李想判断自动驾驶主线已经非常明确,就是提升AI能力,让车具备或超越人的驾驶能力,再解决时延问题,这事就解决了。(绝大多数人不是这个判断)

2.李想和马斯克都属于悲观者正确,乐观者成功视角下的乐观者,马斯克比李想更加乐观。

3.给资本市场画个自己真信的饼。

可以看到和李想25年9月6日叙事基本是一致的,详见《李想为什么会说相信2027年实现L4?

另外李想认为AI训练模式本质是人类最高效学习方式,AI不会导致大规模失业,更强的AI可以帮助减少工作时间。

认为车核心三个价值:1. A点到B点工具 2.遮风挡雨空间 3.探索世界的伙伴。

当没有油门方向盘刹车后,车内空间设计可能参考高铁/私人飞机,可能会坐在桌子前面。

有人问:你希望给自己的这么多个孩子和自己的爱人,他们眼中的你或者说你想将来留下一个什么样的评价?

李想的回答是“我想过这个问题。也没那么复杂,在我生活中肯定有爱人,然后有孩子,有父母,还有朋友这样的,回到我爱人那里的话,然后我觉得肯定是当我去世那一天,我爱人说我嫁给他这一辈子不后悔,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所以这时候我如果想获得这样的一个评价,我得去思考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其实第一重要的是我对我爱人的需需求是什么,因为我觉得我们很多时候看到糟糕的关系的处理,受到就像我做一个81年出生的,我从小受到了一个教育,说你不要对亲近的人有太多的需求,但我发现这是个极为糟糕的一个观念的灌输。

我觉得我们之所以身边有这么多重要的人,是因为我们需要他们,所以我觉得第一重要的是我得很清楚的想明白我对我爱人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是维持家庭的一个好的关系,是跟我的一个陪伴,是我可以聊天的知音.

要把这个需求表达出来,因为越是我们亲近的人,然后她也需要,因为被我们需要是每个人最大的一个价值,但是我们很多时候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受的一种教育,说你不要对身边人有太多的需求,这个时候我们就看到类似特别明显的,我也会看综艺,再见完爱人

那里边的话基本上是把这个东西把一个反向的表达到极致,一个极致,这个需求从来不讲,那就会进入到一个恶化,第一个其实感觉不到,对方相互的被需要对吧?紧接着然后就会互相的冷落,冷落了以后,如果要找一个事就要互相战胜对方,然后最后逃避对方就永远在忽视对方,战胜对方和逃避对方在跑。

清一色全是这样的现象,但这里边的一个本质是越是我们重要的人,我们也应该知道我们真的需要他们并把这样的需要表达出来。

我觉得相反的一个方向就是当我们能够对身边最重要的人,有需要有表达的时候,其实我们也会开启另外然后一个视角,我们会很认真的去看我们这些最新最亲近的人,他们对我们的需要是什么,而且可以看得非常的清楚,而且能行之有效,包括对孩子也是一样的,对吧?

我需要孩子,因为孩子在完善我的成长。其实孩子是来完善我们的,并不是我们去完善孩子的,孩子自己可以长得很好,但是孩子来完善我们。这时候你能看到孩子需要,你要再去看孩子需要什么。孩子需要其实做最好的自己以及我们去支持他们。没有那么多管教什么这样的,对吧?我觉得其实然后所有的关系就会变得越来越好。我觉得越是亲近的人之间越能持续的产生能量。”

加微信,进群深度交流理想实际经营情况与长期基本面。不是车友群。

以下为李想部分的文字版:

主持人 

李想老师,要不你说说你平常生活啥样的,我觉得他们把你想的不对。我听说你从来不加班是吧?

李想 

没有,周六要上班,又传错了。

主持人

其实李想老师特别适合来聊这个话题,首先他跟方向盘打交道最多,然后另外一点是因为我看您的履历,您是中学的时候就开始创业,然后说是24岁身家过亿,然后现在造汽车又是在行业的最前沿,感觉你好像从小就有一种要把生活的方向盘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这种意识是不是。

李想 

也没想那么多,但实际上而言我是2015年创办理想汽车的,在2015年之前我开车开了有超过100万公里,所以从21岁开车开着到处都去,基本上中国所有地方都去过。

但是我这10年又变成了另外一个方向,就是我争取有一天把方向盘去掉,让车没有方向盘。把它变成一个移动的机器人,回到你刚才说的生活中的方向盘,对我觉得挺怪的,因为我确实从来没有给别人工作过,我从高中毕业就开始来创业了。这个事情是源于什么原因,

小学的时候就有一个想法。小学的时候,我们那个年代还有叫思想品德课,思想品德课老师经常会问一些特别奇怪的话题,比如一堂课问你们长大了想成为什么,对,这是我们80年代初那帮人上课经常会问的问题,大部分同学回答的都是要成为战士,成为博士、成为科学家,我当时就脱口而出,我想成为总经理,那时候还没有CEO和董事长你能翻到的这些书杂志,包括看我爸爸的书上最高的级别叫总经理,所以那时候就有了一个类似这样的意识。

包括后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意识,我作为80年代初的,我们生活的院子环境都是一样的,所有的家的父母都在指导着小孩你应该怎么样,我们的父母特别希望我们活成他们想要的那个样子,然而他们想要的样子都是他们在脑子里想象的样子,但不是我们想要的样子,所以我对这件事就特别反抗。

我就说我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不能活成他们猜的那个样子。

所以我说这个其实是对我后边的可能做的各种选择,无论多么难做的选择的背后的一个从很小就产生的1个驱动力。

主持人 

李想老师要不要回应一下,因为我知道你好像也看过这个电影是吧?2001太空漫游。

李想 

我看过,因为那个电影里边还有海尔9000算是一个比较坏的人工智能角色。其实我们看到所有的科幻电影里边无非就是两类,然后一类像终结者这样的,还有一类其实我更乐观的先看到钢铁侠的Javis那样的,Javis就是另外一个场景就是钢铁侠,托尼斯塔克在复仇者联盟4,为了拯救人类,死了。其实他自己的这些经验意识其实就被Javis给延续了,所以我们看到后边的话,漫威宇宙的世界里边电影在继续延续,那Javis已经在继续帮他照顾,他老婆小辣椒还有孩子。

同时Javis还在继续跟他胖助理来管来管理斯塔克公司,而且管理得更好了,因为他自己过去的时候毛病比较多。

甚至我们还可以看到蜘蛛侠里边,Javis还在帮着蜘蛛侠在开发新的战衣,某种程度上而言,其实钢铁侠所有的意志知识情感都在被Javis得以延续,我说这是看到一个比较好的场景,今天我们实际在做人工智能,其实我觉得人工智能给人类出了一道新的题。

我觉得我们过去的时候,比如说我们在工作在人生规划着的时候其实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自由随机的,一种方式是编程的,我要什么东西都规划好。然后父母要参与规划,包括如果是个大的企业,然后最大的团队,比如日本叫企划团队。中国然后所有的公司里边都有战略规划团队,它比较像什么?

比较像一种编程的方式,就是我要写好一个程序,最后让这些事情围绕这个程序来展开。但是我觉得到了人工智能其实发明出现了一个新的跟编程时代有很大的不同,会跟过去的it时代有很大不同,最强的一个团队需要训练的团队,所以它核心做的是训练。但其实训练什么,我觉得训练恰恰是我看到了一些我们自己认为一些很厉害的人,其实更善于使用的一个方式,相当于他不停的在给你的出题,然后进行迭代,无论是对还是错,只要有反馈就继续往下走。

或者说我们过去的时候,最近这些年很少说了,前些年经常说的一个话题叫1万小时训练,就在任何一个专业里边,我们要获得1万小时的训练,但这1万小时训练并不是我们师傅给的,也不是任何一个编程里出的题,而是我们在真实的工作和生活场景中,通过真实的反馈不停的去进步。我觉得其实是人工智能和然后人类的过去的一些最佳实践是非常相符合的,所以今天我们又经历了短视频碎片化的时间。

然后过去的时候经济高速增长,现在进入一个中等速度增长,我觉得这个以后其实我们同样也看到,其实我们多了一种选择,一种是自由式的选择,然后是编程式的,还有一种选择其实是强化训练的方式的,对,我觉得这是这三种选择。

如果是强化训练的方式,我觉得能看到你会发现你现实身边中他在运用强化训练,然后让自己往前走的这些人有一个好很大的好处,它的能量特别足,因为它始终有好的反馈,编程,你收到的反馈是对和错。如果大家是有程序员的话,就这个东西运行不了, Bug就死机了。

但是强化训练不是是他给你在训练你的成功的概率,只要你的概率在提升,只要反馈是好的,你又始终能获得能量。我觉得其实给我们可能再往下一步,然后人类的发展找到了一个然后更有效的一个方式,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掌握这样的方式,其实我们就能够及时掌握人工智能,并让人工智能成为然后成为我们的助手,然后跟我们一起来来协同,如果我们还是用程序的一个方式在工作,大家所有的审视都是对错,今天网上所有的评论都是是非对错,不去看进步,不去看训练。

我觉得我们大概率可能会被人工智能毁灭,因为两个智慧程度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所以说我是相对乐观的,但是我的乐观是其实人工智能出现也给了人类变得更好的一个机会。

主持人

刚刚李想老师说了很多专业名词,我稍微用我已经干翻了的cpu,稍微归纳一下,大概就是说其实人工智能在教会我们一种方法让我们更聪明。

李想 

我觉得某种程度而言,人工智能在运用人类的最佳实践,而人类往往其实大部分时间并不运用自己的最佳实践。

主持人

但其实我有时候在网上看一些大家网友的疑问,或者说其实会担心人工智能不会让我们变得更好,有可能反而会让一部分人失业。您对这个事情是怎么看的?

李想 

从历史上看这件事没发生过。举一个例子,今天报纸在消失,纸质的杂志也在消失,电视台的很多档的节目也在消失。但是有一个问题是说我们在座的所有的人,我每天然后去阅读内容,去浏览内容,无论是图片视频文字的是更多还是更少了?

一定是更多了,只是这些过去的时候在杂一在一本杂志或者在报纸里以程序化的方式,每天在更新在制作内容的人,其实可能变成了自媒体,也不像大家想那样的,所有人都去做短剧短视频了,它是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分层,也有做长视频的,就像你对吧?还有罗永浩现在已经做了4个小时了,

然后也有做高质量内容的,然后也有像食贫道这样的,然后做高质量非常高质量内容的,对吧?我觉得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丰更丰富的内容,然后不同层次的内容,而不是过去的时候一些固定的结构固定形式的这样一个内容。

所以我觉得内容的从业者更多了,然后内容的获得者更多了,那只不过你说有的人一抱着手机一天看15小时短视频,对,其实他如果不看短视频,他过去的时候也可能干别的事,打牌1个能打15个小时也没什么区别。

主持人

我还是问一下李想老师,是因为我们都知道你其实现在在做智能驾驶这方面的推动工作,我想问一个还是我刚刚问题的基础上的一个更基础的问题,就是当我们想尽一切办法用人工智能或智能驾驶这种东西,把人从具体的操作之中解放出来,目的是什么?

李想 

我觉得没有什么,只是为了替代,包括刚才说那个问题,其实今天的话题是方向盘,包括心中的方向盘就为什么叫方向盘?不是叫心中的按键,对吧?因为方向盘就是做选择的,就意味着其实我们有的选不是没得选,按键很多时候就按了就结束了,其实是没得选。

比如刚才你说那个问题,说点了一个拼好饭没那么好吃对吧?我们更应该到线下去吃饭了,而且线下所有的商家就需要我们到线下去吃饭对吧?

我觉得其实而且你在线下的时候,就跟朋友坐在饭桌前吃饭,那感受是更好的,跟朋友跟家人在一起吃饭是更好的,我觉得这个没什么不好的,因为我们有这样的选择权,回到回到其实用人工智能或者做自动驾驶的车,我觉得车对我们到底有什么意义,因为我开了非常多里程的车了,21岁就开始来开车,我的车对我有三个意义,第一个意义是我每天a点b点的交通工具,我觉得这是第一个意义。

第二个是一个对我而言一个挡风遮雨的空间。其实如果只是两个,我也开不了那么多里程,我觉得第三个是我探索世界的一个伙伴,是吧?我觉得这是他的三个需求,我觉得人工智能带来最大好处是说他会把这三个需求其实变得更好。

第一个其实今天然后在北京在任何一个城市,谁上下班都要一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没有任何意义。就是在路上堵着。如果我们把这时间解放了,整个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为什么不能坐在一个桌子前,然后吃着东西,然后看着你们俩聊天的视频,然后就上班了。

这是完全可以的,所以我这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改变,因为我们每天在城市里如果能够解放1~2个小时,对我们的整个的生命价值,对我们的体验是完全不一样,哪怕在车上睡一两个小时好不好。干嘛非要开在那里,跟着别的车在那里斗气。

第二个如果做一个空间,今天的一个车的空间是完全围绕开车设计的,你为什么要窝在那里坐,而不是像一个座椅坐在这里对吧?是因为你要踩油门和刹车。对,当你不需要踩油门刹车的时候,车内的空间可以发生变化。为什么不能像高铁那样的一个空间对吧?然后为什么不能其实像对更好的私人飞机那样空间,作为一个然后5米长2米宽的没有问题。然后为什么不能坐在一个桌子面前,而不是而是前面,对着一个空的前风挡。所以我觉得空间的价值,挡风遮雨的空间价值也可以提升变得更好。我觉得第三个对,然后包括我们去然后出去玩去探索世界也不一样,比如说我从北京来,阿亚我开车要4个小时。原来都是我在这开着车,然后我们家孩子坐在后座,这4个小时我跟孩子其实没什么关联。如果换一种方式,当有这样的技术的时候,就是我们一起探索世界的时候,我们是有关联的,我们看到任何东西都是可以讨论的,总之无论是作为交通工具,还是作为一个空间,还是作为一种生活的扩展的一种方式,它都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精彩。

我觉得这也是科技要带来的一个意义,并不是要把职业司机替代了,或者把网约车司机替代了,这个没有意义。

宁浩

韩寒导演的飞驰人生怎么办?

李想

这时候我就要提一个最明确的观点,从我做上一家公司叫汽车之家开始,然后我认为汽车赛事和汽车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是运动,一个是工具。

张颖

我举个例子,我跟李想我们在一个群里面对他们聊天,聊得非常多的一个话题就是减肥药,这里面很多每个大佬都在打针,都在打什么减肥药,对吧?然后他们都沾沾自喜说20我30斤,我瘦了35斤,对吧?但是他们不想为真正长远的减肥,更好的身体做出任何的付出。除了打针,我就觉得如果你没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你没有一个持续的锻炼,你没有一个运动的爱好,铁定两年之内他们就回归本心,这是不用想的。这几个大佬还跟我们争论,这大佬说出来人家都知道的名字,争论了半天对吧?李想来了一句,我们也是差不多良好的饮食,你要健康的运动加上一个健康的爱好,大多数人,他不是想不到,他就是不去做。

李想 

我再补充一个对我的一个最大感受是我认为AI今天能力远远不够,每个公司都在讲AI,每家企业都在讲AI,我就经常问一个问题,我说你们公司然后因为AI员工每周少工作一个小时吗?你们公司因为用AI,然后真正创造,然后帮助用户节省多长时间吗?没有,我觉得我们今天所有的时间甚至超过了每天8小时都在用于生产,古代都不这样。往前2000年前都不这样,今年我们所有人每天都在生产,都在忙碌的生产,然后要么用于这个要去搬运信息。这些东西其实并不创造什么价值,只是要让大家显得很忙,对。然后大家非要搞什么996没有必要,第一,首先如果AI做得好的话,所有人都不应该加。甚至一些必须过去要定点的夜班的什么客服什么的都可以让AI去做。如果AI再做得好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一周工作4天,2天你哪都去不了玩,你只能在周边转一转,对吧?如果能一周工作4天,对吧?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用于日常的常规工作越少,我们的创意就会越强,我们的智慧就变得越来越好。

我们现在太弱了,不是太强了,我觉得所以AI要变得AI如果变得更强,它会帮助人变得更强。因为人在做的大部分工作是没有办法让自己变强的,人应该去做,变自己更强大,比如去做更多的体验对吧?有足够的时间去锻炼身体,有足够时间去创造自己的爱好。我觉得不用担心AI。对,我觉得AI是我们的朋友,AI能让我们变得更好。对,只是ai还远远不够强而已。

宁浩

你大概什么时间你觉得能实现无人驾驶?

李想 

乐观一些3年,悲观一些5年。如果自动驾驶都实现不了,今天看到所有的机器人都是胡扯的,自动驾驶是所有的,然后物理设计里控制最简单的,对对,因为一个车其实只有三个维度,就是前后转,3个维度机器人上来就是45个自由度开始的,

如果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来看,最显着的可以看两个标志性的东西,如果是数字世界的话,看编程。什么时候大概我们写的所有的代码里边80%是AI在写的,我觉得AI基本上就成立了,就AI真正成立了。如果是看物理世界,其实最重要就是自动驾驶。就什么时候其实人可以不开车了,对,但是该想你想开还是能开的,但是你不想开就不开了,然后什么时候能实现这个基本上物理世界的人工智能基本上就可以开始了。我觉得只是开始,如果实现这一刻的话,大概只相当于1975年苹果的Apple 2出的那一刻。如果放在个人电脑时代。

主持人 

您说的这三年是这种技术成熟的意思?

李想 

就能实现的意思。

宁浩

然后他就在我就发现原来是每一个在远程都有一个可以接管的司机,你做他无人驾驶的时候,如果他出现问题,后面司机就接管了,然后雇了一层的司机师傅,因为那司机师傅跟开出租的是一样的,也一人拿个茶杯然后往这一放,坐在这就看着这个你无人驾驶这个屏幕,然后等如果万一出现了什么情况和问题,他这边就瞬间接管了。

我就在想是不是每个无人驾驶的背后都需要这么一个司机远远的得盯着你这个问题,还是说这只是个过渡技术,我只是那天看到的这么个情况。

李想 

我觉得是个过渡技术。

因为现在最大的一个问题还是因为其实在端侧的算力不够,就是说如果你今天拿,然后跑到端侧的模型,还有算力跟人的大脑和心脏比的话,其实基本上还是属于昆虫级别的。

所以本身算力的提升,模型的提升,我认为大概需要一个三年左右的时间。

张颖

按照李想这个思路对吧?

我自己也比较认可这种算法的优解,它其实是解放出来了,你一定的时间跟精力,你就要问自己解放出来的时间跟精力,我是否用在了自己更有意义的事情,跟兴趣跟人上,如果是科技对我们来说正向的,我们是在做它的主人,这个算法这个优解,如果不是你省出来的时间,你又再去做一些更加低效的事情,更加无谓的这种事情。

你其实在做这个算法跟优解的努力,你行进进入了一个闭环状态,我相信我不是这样的人,我相信理想也不是,于老师也不是,宁导也不是,所以我觉得大家也要有这样子的意识,不要变成科技的奴隶,算法的奴隶,视频的奴隶。

主持人

想老师要不要回应一下这个问题?

李想 

我还是还是那个观点,我觉得方向盘给我们提供的是个选择题。

我讲一个更具体的例子。然后因为我没上大学直接创业了,所有人都说你父母是怎么同意这件事情的,是因为我跟父母在一起做的并不是一个对错题,做的是个选择题,如果我们讨论的是否是上大学还是不上大学,其实就是个对错题,我最后一定没法解决这问题,但是我跟父母讨论的是个选择题,一是我可以选择去创业,创业有我的得和失,对是什么讲清楚。

而且另外一个选择我选择上大学,上大学得会得到什么以及会失去什么,对这两个放在这里其实就很容易做选择了,对吧?我觉得我们很多时候对如果想乐观的话,然后其实应该做选择题,包括刚才今天讲算法这个问题,对我们始终有选择题,你可以把抖音删掉,但你可以把小红书删掉,你的生活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对但是你又不愿意删,然后你还要抱怨这就有问题了,所以我说我们永远有选择权,我特别喜欢的一本书,我很小就读的叫高效能是7个习惯,刚7个习惯的第一个习惯叫主动积极,对,但是由于那本书写的太像成功学了,他这里边主动讲的不是说干什么事,我要凑过去积极去干,他讲的其实是主动做选择并选择积极的一面。

我们从小都会遇到各种问题,身边的朋友就会,然后今天这个大学是我妈我爸让我选的,我不喜欢,所以我就不好好上了,我就大学期间一直打游戏,这害的是谁?害的是自己,其实你有选择权的,对吧?你永远是有选择权的,但是你要如果做选择的话,其实就意味着你要有的选。对,然后一个路是什么样,另外一个路是什么样,然后如果能看到两个路,然后你选这个路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路的得和失,然后当你失去一些东西的时候,你也不会痛苦,对,你才能够积极永远看乐观的一面往前去走。

所以我说今天回到方向盘也是一样的,对我们之所以有方向盘是因为有不同的道,然后有不同的分岔口,这个选择权在我们这里。对,而不是说其实我们走到前面永远是条死路,我要必须踩下一个刹车停止在那里。对,所以我觉得今天讨论所有的问题,如果想积极想乐观,想获得能量,就一定要去做选择,并多用一点时间,然后把我们能做的选择列在这里对吧?对,算法是个讨厌的东西,但是删掉APP是可以的。对这是最差的选择,也能做到这种程度对吧?所以对我一个朋友王兴就说了一个挺很早的时候说的一个话题,大部分人为了不去做选择,愿意干任何辛苦的事情。

主持人

我觉得我还是可以开放两个问题给到现场的读者,就是看看读者们有没有什么想问的,因为我感觉我问的问题好像很有限,能不能主办方我有这个权利吗?能不能给两观众两个问题?有没有想提问的可以举手示意我。

现场读者:

我想问李想一个问题,我是理想L9的车主,也是股票的全仓持有者,,我想问一个关于生活方面的,你想你希望给自己的这么多个孩子和自己的爱人,他们眼中的你或者说你想将来留下一个什么样的评价?

李想 

我想过这个问题。也没那么复杂,在我生活中肯定有爱人,然后有孩子,有父母,还有朋友这样的,回到我爱人那里的话,然后我觉得肯定是当我去世那一天,我爱人说我嫁给他这一辈子不后悔,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所以这时候我如果想获得这样的一个评价,我得去思考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其实第一重要的是我对我爱人的需需求是什么,因为我觉得我们很多时候看到糟糕的关系的处理,受到就像我做一个81年出生的,我从小受到了一个教育,说你不要对亲近的人有太多的需求,但我发现这是个极为糟糕的一个观念的灌输。

我觉得我们之所以身边有这么多重要的人,是因为我们需要他们,所以我觉得第一重要的是我得很清楚的想明白我对我爱人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是维持家庭的一个好的关系,是跟我的一个陪伴,是我可以聊天的知音.

要把这个需求表达出来,因为越是我们亲近的人,然后她也需要,因为被我们需要是每个人最大的一个价值,但是我们很多时候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受的一种教育,说你不要对身边人有太多的需求,这个时候我们就看到类似特别明显的,我也会看综艺,再见完爱人

那里边的话基本上是把这个东西把一个反向的表达到极致,一个极致,这个需求从来不讲,那就会进入到一个恶化,第一个其实感觉不到,对方相互的被需要对吧?紧接着然后就会互相的冷落,冷落了以后,如果要找一个事就要互相战胜对方,然后最后逃避对方就永远在忽视对方,战胜对方和逃避对方在跑。

清一色全是这样的现象,但这里边的一个本质是越是我们重要的人,我们也应该知道我们真的需要他们并把这样的需要表达出来。

我觉得相反的一个方向就是当我们能够对身边最重要的人,有需要有表达的时候,其实我们也会开启另外然后一个视角,我们会很认真的去看我们这些最新最亲近的人,他们对我们的需要是什么,而且可以看得非常的清楚,而且能行之有效,包括对孩子也是一样的,对吧?

我需要孩子,因为孩子在完善我的成长。其实孩子是来完善我们的,并不是我们去完善孩子的,孩子自己可以长得很好,但是孩子来完善我们。这时候你能看到孩子需要,你要再去看孩子需要什么。孩子需要其实做最好的自己以及我们去支持他们。没有那么多管教什么这样的,对吧?我觉得其实然后所有的关系就会变得越来越好。我觉得越是亲近的人之间越能持续的产生能量。

主持人

另外两位老师要不要讲一讲我们最cue一下主题,你们觉得如果想把握生活的方向盘,最重要要具备的1个或几个技能或者习惯是什么?

李想

我觉得这里边如果是按方向盘来的话,还是找到自己的爱好,我觉得爱好工作可以是爱好,然后生活上也有自己的爱好。之所以要有爱好,是因为你热爱一件事情的话,然后它一直能给你带来良好的反馈,而这个反馈能持续的给你带来能量。

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然后因为方向盘虽然是个方向盘的背后也要有然后也有要么有电池,然后要么有油箱,你还是需要有持续的能量,我觉得人生中也是一样的,要有持续的,然后要有持续的能量。

我觉得持续能量最好的方式还是爱好,哪怕不爱也得变成爱好。

加微信,进群深度交流理想实际经营情况与长期基本面。不是车友群。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李想 自动驾驶 AI 人际关系 个人爱好 阿那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