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书院小芒 2025-08-13 08:03 上海
希望树创始人评价《大道》,段永平眼中的立身之本
点击上方蓝字
即刻关注我们
设置🌟星标
一起做终身学习受益人
■《大道:段永平投资问答录》的第二章,整理了段永平对“差异化”的理解。
有网友质疑,在价格战面前,企业花费巨大精力打造的差异化很快就被“秒成渣渣”,还不如直接抄袭爆款稍加改动。
对此,段永平辛辣回应:所谓“秒成渣渣”的实际上本来就是渣渣。差异化不是简单的不同,而是用户需要但同行还没满足的东西。
在阐释差异化之余,段永平更强调企业的立身之本——正直、诚信(integrity)。这是所有伟大企业的共性,也是问题企业的最大“漏斗”。
希望树创始人潘浩在读完《大道》后深有共鸣,他这样评价:
段永平先生作为“小霸王”“步步高”的创办者,先后培育出了OPPO、vivo以及拼多多等世界级企业;与此同时,他在二级市场的投资上也取得非凡成就,被誉为新一代价值投资的重要传承人。这样兼具创业与投资双重身份的经历,使得他对企业“护城河”的理解既简洁又清晰,尤其从企业家实际经营的角度切入,格外具有指导意义。
在《大道》中,段先生着重强调了“差异化”与“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只有当企业提供的某种差异化恰好契合用户需求,而其他竞争对手却难以满足时,才能形成真正的护城河。这种护城河若能长期维持,就能带来持续的定价权和更好的利润表现,也即更充沛的净现金流。相比巴菲特先生对于护城河的宏观定义,段先生更聚焦于企业家自身如何“造河”和“守河”,这一视角非常贴合创业者的实际需求。
为了深入理解企业竞争优势的构成,我也对比了巴菲特先生和哥伦比亚大学布鲁斯·格林沃德教授所阐释的护城河概念。他们多半从市场分析与案例研究的角度切入,探讨了行业竞争、企业利润与股价表现之间的关系。而段永平先生的贡献在于:作为一位企业经营者兼价值投资人,他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加直接的思路——以企业文化为根基、以差异化为抓手,借此形成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与定价权。
对创业者而言,我们可以从价值投资人的角度来反向审视自己的商业模式:如果一家企业能长期维持差异化,为用户不断创造难以替代的价值,并通过企业文化固化这一特质,就更有机会得到价值投资者青睐,同时也能赢得稳固的市场地位和丰厚的净利润。段先生的经历表明,善于创业的人也能成为成功的价值投资人,而卓越的投资思维也能反哺企业经营。这是本书极其宝贵的洞见之一。
作为新一代消费品牌的创业者,我非常推荐《大道》给所有已经创业、或正寻求长远竞争优势的同行们。在这本书中,你能读到段永平先生有关“护城河”的犀利见解与实例剖析,这些经验不仅来自投资研究,也源于他多年的企业实战。对于正在摸索企业文化、差异化路径和利润增长模式的创业者而言,这些内容堪称“从理论到实操”的直接指南。能够如此系统、深入、直白地剖析“差异化与竞争优势”并给出实践案例,在市面上并不多见。
因此,如果你正思考如何为自己的企业构筑坚实的护城河,或在创业路上踌躇下一步战略规划,那么这本《大道》能够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考方向:学会像价值投资人那样评估企业,把握企业文化与市场需求的深度结合,打造出持续创造价值与利润的商业模式。
点击👆图片,立购新书!
受潘浩先生的启发,小芒又翻开了《大道》,书中有关“差异化”和“护城河”的核心观点摘录如下:
什么是“差异化”
段永平认为,关注企业只能从关注产品开始,强大的产品是强大商业模式的前提。除了极少数垄断企业,缺乏差异性的产品很难支撑好的商业模式,因此投资要尽量避开长期难以形成差异化的公司。
如果产品没有差异化,最终难免陷入惨烈的价格竞争。从长期来看,低成本策略并不靠谱,差异化才是关键,而专一是产生差异化的基础。产品差异化程度越低,行业里的企业就越难盈利。航空公司就是个极致的例子:安全性没有差异时,消费者最关心的是价格;尽管服务态度会有细微差异,但整体差异化有限,因此价格竞争异常激烈。
有些行业看起来差异化很小,但微小细节也可造成很大的差异化,比如零售行业的地理位置,往往会让人们觉得方便胜过便宜,尤其是在低客单价产品上。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差异化呢?
段永平的方法很直接:“明白差异化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自己当消费者,想象一下自己的体验”。他所说的“差异化”,核心是用户需求满意度上的差异——这绝对不仅仅指的是外观,也不是“为了不同而不同”,而是恰好能满足大量用户的需求,而其他人没做到。
当多数企业都具备某种差异化时,它便会沦为基本需求。而好产品的差异化不必多,有时一个关键差异就能让企业或产品脱颖而出。
差异化的内核往往离不开创新,段永平曾说过:“很难有企业不靠创新可以生存下来的”,但他也强调,盲目创新存在风险。他说的“创新”是以用户为导向的创新,而非无意义的“花样翻新”,这种消费者导向的创新,是企业生存的重要基础。
看不见的“护城河”
有人问段永平,步步高是如何在家电这个几乎没有护城河的行业里生存,并一步步走得更高,除了对产品高品质的执着追求、对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满足,本分专注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原因?
段永平给出的回答是,最重要的是正直和诚信,这是一条看不见的护城河。
他曾在多个公开场合使用过“护城河”的比喻来阐释企业竞争力。在他看来,正直、诚信、用户导向等“本源的东西”,是所有伟大企业的共性,也是失败企业的最大漏洞。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企业和完美的人,但有一些底线是绝不能触碰的,尤其是诚信这一原则。如果一家公司不诚信,段永平就不会投资。他非常注重一家公司的生意模式与企业文化,段永平判断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它是否“经常说瞎话”。
他也非常不喜欢“商场如战场”、“兵者,诡道也。”这样的经营思路。在段永平眼中,持这种理解的企业很难做成百年老店。因为“讲”信誉谁都会,但在关键时刻“守”信誉的企业不多。有时候,为了暂时逃避问题或者获取一点短期利益,就可能失去内心的平静,也失去了长久发展的可能。
通常来说,诚信(不隐瞒、扭曲信息)被看做一种交易中的策略选择,这种策略在社会协作与市场交易中会获得持续的正反馈。
但段永平认为,这种基于利益的诚信并不牢靠——当不诚信能带来巨大利益时,把诚信当策略的人往往会选择不诚信。
真正的诚信,应该根植于“本分”的价值观中——始终做正确的事。
本分不仅意味着做对的事,也意味着选对的人。只有时间才能看清一个人的本质,当觉得合作伙伴不合适时,一定要尽早分开。若是对方而无信,合作大概率不会有好下场,此时停止合作,已经与投入多少无关,能减少损失就是运气。
点击👆图片,立购新书!
👇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