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书院 09月11日
年轻的巴菲特投资之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回顾了年轻巴菲特的创业历程,分析了他的投资策略和理念。从创建基金到管理生涯,巴菲特在格雷厄姆理念基础上,形成了通用型、套利型和控制型三种投资策略。他通过深入研究,完成了美国运通和桑伯恩地图等经典交易,展现了逆向投资的智慧。巴菲特强调勤奋、耐心和集中持仓的重要性,并批判了投资界的常见问题。尽管业绩优异,他仍放下身段寻找投资人,最终在奥马哈建立了自己的投资帝国。

💡通用型投资策略:巴菲特关注被市场忽视的低估股票,这些公司虽然不受关注,但拥有良好的资产质量和管理层,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

📈套利型投资策略:巴菲特利用公司收购、合并、重组或分拆等交易产生的机会,通过一系列小利润的交易实现可观收益。

🔑控制型投资策略:巴菲特通过大量买入股价长期低位的通用型公司,最终实现对公司的控制,从而释放公司价值。

🧠勤奋与深入研究:巴菲特强调勤奋是投资成功的关键,他每天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公司年报和穆迪手册,通过深入调研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耐心与集中持仓:巴菲特在投资中展现出极大的耐心,他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投资决策,并只在确信投资价值的情况下才会集中持仓。

晨岭ville 2025-09-06 08:02 上海

早年的巴菲特早已给出答案,或是做出示范。

点击上方蓝字

即刻关注我们

设置🌟星标

一起做终身学习受益人

第四届价值投资征文大赛已于今年7月正式开启!本届大赛以“巴菲特时代”为主题,在这位跨世纪投资大师宣布卸任伯克希尔CEO之际,芒格书院诚邀各位价值投资研究者共同回顾与探讨他的投资智慧。大赛收稿的截止日为10月7日,暑期已过,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们期待收到更多大作!

点击图片,了解2025征文大赛详情

今天推送的这篇《年轻的巴菲特如何做投资?》,是去年芒格书院价值投资征文大赛的晨星奖获奖作品。作者谢显明先生自2023年开始全职从事投资工作,践行价值投资理念。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知易行难。

于是他开始重读巴菲特年轻时代的经历,发现自己当下所遇到的所有问题,早年的巴菲特早已给出答案,或是做出示范。从理念应用、目标设定、仓位管理, 到工作状态、商业智慧和业务开拓,甚至连可能犯的错误,都写得清清楚楚。 

因此,他将早年巴菲特经历中让他感触最深的内容,整理成此文。希望这篇4000字的文章能给大家带来些许启发。

2024芒格书院征文大赛晨星奖颁奖现场,左起第五位为谢显明

26岁的巴菲特开始创业

1956年,巴菲特的导师兼老板格雷厄姆决定退休并关闭基金,搬到加州安享余年。“失业”的巴菲特带着妻子苏珊和一双儿女,从纽约回到家乡奥马哈。

那年,26岁的巴菲特已经攒了14万美金,虽然算不上多大的财富,但他已不必为生计发愁。他不想为任何人工作了,决定创建自己的基金。可年轻的巴菲特没有独立的过往基金业绩,很难获得投资人的信任。他只能从最亲近的4位家人和3位朋友那里入手,筹集到105000美元,成立起第一支基金。从此,年轻的巴菲特开始了近14年的基金管理生涯。

巴菲特有足够的自信管好这支基金。6年前,在哥大商学院的价值投资课程上,他就是全班成绩最好的学生。在格雷厄姆基金工作的两年,比之老师,他甚至能发现更好的投资机会(比如著名的可可豆套利交易)。以至于有人说,格雷厄姆基金那几年的业绩全靠年轻的巴菲特才支撑下去。

1957年,巴菲特夫妇花费3.15万美元,在奥马哈近郊买下一栋房子。这栋两层的住宅,既是巴菲特的家,也是他的办公室。远离纽约的喧闹,回到家乡的巴菲特更加如鱼得水,他可以安静地践行自己的想法。

巴菲特的家。在2010年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称这套房子是他一生中第三成功的投资,前两笔投资是一对结婚戒指。“仅仅花了3.15万美元,我和家人获得了52年的美好回忆,而且今后还将继续受益。”

在格雷厄姆理念基础之上,巴菲特把价值投资落实到三个具体策略:

通用型(Generals即低估的股票。这些公司通常不被市场关注,因此足够便宜,但资产质量和管理层水平并不差。

套利型(Workouts这种机会因为收购、合并、重组或分拆等交易而产生。套利不是内幕交易,即便每笔赚得少点,但集腋成裘,收益也很可观。

控制型(Controls):有些通用型公司股价长期低位,因此有机会大量买入,直到可以控制公司。

巴菲特的策略简洁清晰,看似浅显易懂,但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如今很多人觉得买股票是件很简单的事,动动手指头就能下个单。但在巴菲特看来,找到合适的投资机会(investment idea),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绝不轻松。巴菲特无时无刻不在工作,他说自己每天还没下床,就开始琢磨工作,直到深夜。他珍惜每一分钟,每天从早到晚地翻阅公司年报和穆迪手册。

投资不是一个160智商打败130智商的游戏,但是勤奋是必须的。凭借着这样的工作热情,巴菲特完成了几笔经典交易,收益颇丰。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和桑伯恩地图(Sanborn Maps)。

14年管理基金生涯,仓位比例最高的2次

美国运通是当时旅行支票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公司的信用卡业务也正蓬勃发展。这一切的基础,正是美国运通响当当的品牌声誉。有杂志评论美国运通的旅行支票是永远不会遭到拒付的支票,执行着像货币一样的功能。然而,1963年,美国运通公司被坑了。在轰动当时的拉油丑闻当中,美国运通公司一时疏忽,为大骗子Tino出具了错误的货物存单。

为了维护公司的声誉,美国运通管理层主动承担了4500万美元的赔偿,这笔赔偿相当于公司4年的净利润,占到公司净资产的60%。[1]市场吓坏了,股价从60元一路跌到35元。

此时巴菲特嗅到了机会。他亲临一线,完成了许多细致的调研工作,即所谓的闲聊投资法(Scuttlebutt)。他去餐厅、超市、银行和旅行社,和顾客及店员攀谈。他去参加公司的股东大会,询问管理层和审计师关于公司的财务情况。通过自己的调研,他认定美国运通公司并没有衰败,美国运通依然是世界上畅行无阻的品牌之一

1964年开始,巴菲特先后购入了1300万美元美国运通股票。到1967年,巴菲特卖出全部持股,这笔交易为他带来了150%的回报。[2]

如今,人们常说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婪贪我恐惧1964年的美国运通股票,确实让人心生恐惧。这家公司会不会一蹶不振?会不会走向破产?巴菲特通过自己的研究工作,证明这一切都是无谓的担心。所谓的逆向投资,不是情绪上逆向,而是基于事实的逆向。

桑伯恩地图公司是另外一笔经典交易。地图公司曾经经营着一个优质生意:为保险公司提供专业火险地图订制和更新服务。这个业务模式和如今的SaaS公司很像。一旦拥有了这些保险公司客户,地图公司接下来每年都可以向这些有钱的客户收取固定的订阅费,而付出的地图更新成本非常低;即便新增一个客户,也不需要什么额外成本。然而,时代会变,技术也会变。随着一种新技术引入,保险公司不再依赖以往的专业地图了,地图公司业务面临衰退。

多亏地图公司在好年景时未雨绸缪,买入了大量的证券。到1959年,这些证券的账面价值,已占到了公司总资产超过一半,市场价值也已经翻了3倍。单单是这些证券,地图公司就值每股70美元;加上其他账面资产,每股价值将达到86美元。然而此时公司股价却只有41美元。[3]

问题出在哪?其实就在地图公司的董事会。公司大部分的董事会成员来自于保险公司。这几个人只在意地图公司能否维系日薄西山的业务,能否为保险公司提供最后一点价值。至于股价和中小股东的想法,他们完全不在意。

面对这种情况,又该如何才能释放公司的价值呢?巴菲特费劲了心思。他悄悄收购了24000股;又找到另外两个小股东,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加在一块,巴菲特控制了公司接近一半的股份。然后,他开始向地图公司董事会发难。

具体过程我们如今已不得而知。总之,事情闹得挺大。最终,在美国证监会的裁决下,巴菲特的重组方案获得了通过。除了留下125万债券作为留存资金,公司账面剩余的证券将用于回购72%的股票。按此方案,估算下来,巴菲特获得了大约80%的收益。

在地图公司上,巴菲特前后花费了2年多时间。1961年,当这笔交易完成之后,巴菲特在投资者信中简述了事件的过程,告诉大家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用一年这样的短时间来衡量我们的业绩是毫无意义的。

美国运通和地图公司是巴菲特大获全胜的两笔投资。大家可能会好奇,巴菲特在这两笔投资上,投入多少的仓位?答案是接近40%。这是巴菲特在14年管理基金生涯中,仓位比例最高的两次。

在投资的仓位管理上,我们经常碰到两种极端。第一种是绝对集中。我们经常听到诸如看准了就要下重注,就要all in这种话,听起来慷慨激昂,鼓舞人心,仿佛人生成败、逆天改命在此一举。但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特别是股票投资。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另一个极端,就是过度分散。巴菲特称之为诺亚方舟式投资”——所有热门股票都买上一点,就如诺亚在末日方舟上把每种动物都带上雌雄两只,一个不落。巴菲特断言,基金行业所普遍采用的这种方式是无法取得优异的投资业绩的。巴菲特说,如果能够找到50个超过指数回报15%以上的投资标的,那么他乐意每个股票投2%。但是那是不可能的。他必须要非常努力地工作,才能找到一些很有吸引力的机会。在1965年的投资者信中,他说:在过去的9年时间里,我们大概只有5-6次,把一支股票买到了25%以上。只有当他确信事实和推理是正确的,而且几乎不可能有任何因素会改变投资的内在价值时,他才会把一支股票买到40%仓位。

这是巴菲特对于集中持仓把握的分寸。

点击上图,立购图书!

巴菲特也为找投资人犯难

出色的投资的业绩,让年轻的巴菲特多少有些桀骜不驯,他尖锐地批评投资界的一些常见问题。这些问题现在依然存在。在每年的投资者信中,巴菲特持续跟踪业界有名的4支基金的表现。十多年的数据证明,这4支收费昂贵的基金不仅无法战胜巴菲特的合伙基金,甚至连道琼斯指数也无法跑赢。

对于这些同行,巴菲特有些刻薄,但是一针见血。他说,这样一个群体,有着最聪明勤奋的员工,有几乎无限的资源和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为什么业绩还这么差劲?这是源于基金行业的从众心态,既要急功近利取得业绩,又想安安稳稳避免出错,所以结果往往是集体决策、推诿责任。这些投资经理每天的工作就是对各行各业的管理层评头论足,但是轮到他们自己的业绩,竟然闭口不谈。投资界中,不少人通过预测短期市场走势买卖股票,完全不顾企业质地和估值。也的确,有人用这种方法赚了快钱。

被中国人称作股神的巴菲特坦言,这种预测市场的方法他搞不懂,也不符合他的秉性。他不会尝试预测市场,也不知道明年指数会涨到多少。但有一点他说得很确信:任何涉及大量资金的过度活跃都会为所有市场参与者带来麻烦。

虽然业绩优异,创业初期的巴菲特其实并没有太多流量。很多时候,这个创业青年,还需要放下身段,主动出击寻找投资人。巴菲特的老邻居,也是后来可口可乐公司COO的唐·基奥,多年之后在电视上讲述了一段趣事[4]

1960年的一天,巴菲特找到唐·基奥:老唐,你看你这几个孩子。你得考虑他们将来大学学费的事了。

……

老唐,我正在组建一个基金。有几个朋友已经投了1万美元。我也许可以搞出点名堂。

此时气氛略显尴尬。

·基奥真有点看不上巴菲特。他回忆道:记住,他不上班,我工作。他每天就坐在家里看看年报之类的东西。我倒是可以凑出1万美金,但是我怎么会把钱交给一个不上班的人。

·基奥拒绝了巴菲特的提议。

如果唐·基奥在1960年给了巴菲特1万美金,那么这笔钱到1969年将价值8.6万美金。而如果唐·基奥家族将这笔投资留到现在,那么价值将超过13亿美金。

点击上图,立购图书!

中年巴菲特,追寻自己的内心计分卡

酒香不怕巷子深,随着巴菲特的业绩越来越好,他的名气逐渐在奥马哈流传开,基金规模也越做越大。巴菲特没有辜负投资者的信任。在早期的投资者信中,巴菲特说他的收益目标是要超过道琼斯指数10%。在1957—1968年的12个完整年度里,他的年化收益率达到了惊人的31.6%,分给投资者的年化收益为25.3%。而同期道琼斯指数回报为9.1%,巴菲特基金的超额收益达到了16.2%

不要小看这16.2%的差异。12年间的复利效应,让巴菲特的投资者赚取了14倍的回报,而投资指数回报则只有1.9倍。巴菲特完美地做到了他对投资人的承诺。而那4支经常被巴菲特拿出来比较的基金,12年间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只有9.45%。收益最高的一支基金,年化收益率也不过10.3%,勉强跑赢市场,12年的整体回报也只有2.25倍。

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1969年,巴菲特合伙基金的规模超过了1亿美金,巴菲特的个人资产规模也达到了2650万美元。此时年近40的巴菲特,多少也有点中年危机。财务上,金钱本身对他已经没有意义,他已经有足够的财富保障一家人的优渥生活。除了桥牌、高尔夫和偶尔钓鱼,巴菲特也没什么癖好。相比于他的财富,这些癖好都花不了什么钱。即便不再工作,后半辈子也衣食无忧。

那几年的市场情况,也让他感觉无所适从,充斥了让他看不懂的乱象。多年的牛市,让市场中便宜的股票越来越少。他感觉已经无法找到足够多的好机会。他在投资者信中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20多岁的时候,他年轻、向往财富,也有些争强好胜,为了赚钱起早贪黑的工作。而人近中年,情况已大不相同。他发现自己已经没法像年轻时候那样不遗余力地追求财富。有时候,他宁愿少赚一些钱,也乐于从事一些有乐趣的事情,比如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共事。

1969年,39岁的巴菲特正式关闭的自己的基金。结束了自己青年时代的这一段传奇投资经历。此后,在经历短暂的休整之后,步入中年的巴菲特重新上路。这次,他要追寻自己的内心计分卡inner score card,一种源自金钱,但不止于金钱的追求。


注释

[1]据美国运通 1964 年年报。

[2]The Deals of Warren Buffett, Vol 1, Glen Arnold

[3]Inside the Investments of Warren Buffett Twenty Cases, Yefei Lu

[4]唐·基奥访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jAB0eJk2E4


 往届价值投资征文大赛

回顾与作品大赏:

🟡首届价值投资征文大赛完整获奖名单公布!这些佳作百里挑一中选!

🟡陈蔚文:Buffett@1962,首届价值投资征文大赛一等奖

🟡肖良:关于留存收益和资本支出的一些思考,首届价值投资征文大赛一等奖

🟡第二届价值投资征文大赛完整获奖名单公布!

🟡冯震宇:为何巴菲特做出了投资中国石油的重要决策?第二届价值投资征文大赛二等奖

🟡芒格书院2024年价值投资征文大赛颁奖典礼在京举办

🟡“芒格之道——2024价值投资征文大赛”完整获奖名单公布

点击⬇️图片,进入芒格书房微店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巴菲特 价值投资 投资策略 逆向投资 勤奋 耐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