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克船长看世界 09月11日
香港稳定币牌照申请热潮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香港稳定币条例于8月1日开始实施,截至8月底,香港金管局共收到77宗稳定币牌照申请意向。申请机构涵盖银行、科技企业、证券/资管/投资公司、电商公司、支付机构以及初创/Web3企业等。金管局表示首批只会批出数个牌照,监管要求极高,包括财务稳健性、管理能力、技术能力、投资者保护以及有效的合规体系,特别是1比1法定货币准备金的要求。尽管盈利模式尚未确定,但合规成本明确。参照国际稳定币,可能的盈利模式包括息差与现金管理、生态入口费以及数据与征信。然而,合规成本除了表面上的审计、法务、系统改造和准备金外,还有流动性、跨境对账以及监管科技等隐性成本。预计这场申请将是一场淘汰赛,最终获得牌照的公司可能是银行或科技巨头。未被选中的机构可能通过收购、成为分销渠道或迁往其他地区来间接参与市场。获取香港稳定币牌照被视为进入全球资金流动的关键,即使盈利模式未定,各机构也愿意先支付合规成本以建立信任。

📌 香港稳定币条例于8月1日开始实施,金管局收到77宗牌照申请意向,涉及各类机构。

🔒 金管局表示首批只会批出数个牌照,监管要求极高,包括财务稳健性、管理能力、技术能力、投资者保护以及1比1法定货币准备金。

💰 尽管盈利模式尚未确定,但合规成本明确,可能的盈利模式包括息差与现金管理、生态入口费以及数据与征信。

📉 合规成本除了表面上的审计、法务、系统改造和准备金外,还有流动性、跨境对账以及监管科技等隐性成本。

🏆 预计这场申请将是一场淘汰赛,最终获得牌照的公司可能是银行或科技巨头。

🔗 未被选中的机构可能通过收购、成为分销渠道或迁往其他地区来间接参与市场。

🌍 获取香港稳定币牌照被视为进入全球资金流动的关键,即使盈利模式未定,各机构也愿意先支付合规成本以建立信任。

原创 库克船长 2025-09-02 18:32 中国香港

牌照只是门票,使用场景才是金矿。

Part. 1

香港稳定币条例8月1号开始实施,截止8月底,香港金管局共收到77宗申请稳定币牌照的意向,涉及机构包括银行、科技企业、证券/资管/投资公司、电商公司、支付机构,还有初创/Web3企业等。

申请的企业还挺多的,不过金管局早有表态,第一批只会批出数个稳定币牌照而已。

而且监管要求非常高,最低门槛包括:财务稳健性、管理能力与技术能力、投资者保护,还有有效的合规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反洗钱。

最关键的是企业发行的稳定币,要有1比1对应的法定货币准备金,这笔准备金不能挪作他用。

所以将来在香港有资格发行稳定币的公司的盈利模式,其实目前是出于未确定状态的,但是需要付出的合规成本,又是很确定的。

Part. 2

参照现有主流国际稳定币USDC和USDT盈利模式,无非下列几种。

(1)息差与现金管理:虽然1:1准备金必须隔离托管,但托管行通常会给发行方支付活期或隔夜利息。在万亿级发行量面前,哪怕10个基点的息差都可能变成数十亿美元的年度收益。

(2)生态入口费:稳定币只是“钩子”,真正赚钱的是后续的钱包、支付通道、DeFi 流动性池、B2B 清算网络。牌照把“发钞权”收紧,却把“通路权”放大了。

(3)数据与征信:链上透明不等于商业透明。发行方掌握的是钱包地址与现实身份的映射关系,一旦叠加交易图谱,就能在合规框架内输出风控与征信产品,向机构客户二次变现。

Part. 3

而获得香港稳定币牌照的合规成本,除了表面看得到是,审计、法务、系统改造和100%准备金;看不到还有“三座冰山” ,这可能是吞掉利润的大头。

流动性即成本:为了满足7×24小时实时赎回,发行方可能需在多家银行保留极冗余的活期头寸,资本效率极低。

跨境对账摩擦:香港采用联系汇率,但用户可能用美元、欧元、人民币甚至日圆赎回。每一笔跨币种头寸都要在离岸市场即时平盘,汇兑损耗和掉期费用会直接侵蚀息差。

监管科技(RegTech)折旧:链上监测、地址画像、Travel Rule 报文、Merkle Tree 储备证明,模块年年升级,折旧周期比传统IT系统短一半,效率要求比传统IT系统要更高,还要应对7*24*365天的需求。

Part. 4

可以预见,香港稳定币牌照申请,是一场“剩者为王”的淘汰赛。金管局已经暗示,首批只会放行“个位数”牌照,意味着77家申请者里90%以上注定陪跑。

大银行想用高合规成本,吓退小玩家,估计首批获得牌照的公司,一定会有银行。

科技巨头也会有概率拿到,毕竟这些合规成本在巨头面前都可以忽略;哪怕业务不盈利,也不能让竞争对手拿到。

至于那些初创/Web3企业,可能申请过程更类似于PR的效果,先蹭热点再融资。

Part. 5

还可以预见的是,当最终名单公布时,未被选中的机构并不会离场,而是退而求其次: 收购已持牌机构的股权,曲线获得发行权; 申请成为“分销渠道”而非发行方,赚取手续费; 把业务迁往迪拜、新加坡,用离岸港元稳定币反向渗透香港市场。

那么多企业想申请香港的稳定币牌照,也是想捷足先登,获取用户的信任窗口期。

谁能率先把“合规”二字做成品牌,谁就能在下一轮竞争中拿到最稀缺的资源--用户心智。

香港背靠内地、辐射东南亚、连接欧美,一旦拿到这里的稳定币牌照,几乎等同于获得一张全球资金流动的“快速通行证”。

于是,哪怕盈利模式尚未跑通,各家机构也愿意先交“学费”,把合规的护城河先挖出来。

牌照只是门票,使用场景才是金矿。

加入AI-web3交流群,加v:76015458.

更多精选文章,点击:

人生事业路上的第四次转身寻找 香港事业合伙人连续六年正收益 盈利超八位数 可转债 实操策略我是怎么喜欢上旅行的?丨环球旅行83国的意义80后,人生的第三次财富机遇,可能来了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香港稳定币 牌照申请 合规成本 盈利模式 金融科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