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 Soojung 2025-08-18 19:03 浙江
工作是生存的必要手段,而“闲暇”才是人得以思考、感受、完善自我的时刻。
01
休息不是浪费时间
亚里士多德认为,工作只是为了生存,而“闲暇”才是人得以思考、感受、完善自我的时刻。
可今天的我们,似乎很少真的进入过那种心安理得的闲暇状态。我们甚至觉得,休息是一种奢侈。
它不是日程上的“正事”,也很少被当作一种重要安排。会议、deadline、成长目标、赚钱计划……我们总会优先为这些任务留出空间,却很少主动为自己腾出一段完整、安静、不被打扰的休息时间。
哪怕偶尔停下来,心里也常常会感到愧疚——我是不是又浪费时间了?
久而久之,我们甚至忘了:休息,不是拖延或懒惰,而是一种能力,一种必须练习的生活方式。
哪怕只是中午走出办公室绕几圈,哪怕只是黄昏时独自坐在公园长椅上看看天色变暗——真正有恢复力的休息,往往从身体走出去、从感官沉下来开始。
你必须走出密密麻麻的任务清单,让自己回到那个有感、有觉的状态里。
本文内容策展自 Alex Soojung-Kim Pang 的《How to Rest》,我们围绕「如何高质量休息」,编辑整理了几条值得尝试的实践建议。
希望它能成为你重新建立“休息能力”的起点——不仅为了更好地工作,也为了活得更清醒、有力。
02
调整态度:认真对待休息
我们常常把休息当成“做完事之后”的奖励,但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项值得优先安排的事情。
现实是:永远都有事情等着做,永远都有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正因为如此,真正的高质量休息,不是“等来的”,而是“争取来的”。
你需要像对待工作一样,主动在日程中为休息划出专门的时间,并努力去守护它。
不妨看看你的日历:是不是被会议、ddl、家庭责任排得满满当当?
如果是,是时候重新规划一下节奏了。你愿意放弃什么,来换取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
有时候,这需要一点创造力。比如和朋友互相帮助照看孩子,以便各自挤出一些个人时间;或者和伴侣协商,调整彼此的安排,让休息也能成为共同优先的事情。
03
明确界限:别让工作偷走你的休息
在高压工作中还能守住边界、定期休息的人,往往比那些时刻在线的人更不容易感到疲惫。
真正的挑战在于,很多人根本没法真正“下线”。手机、电脑随身带,结果就是一边出游,一边回消息——不仅工作没做好,休息也没真正进行。
我们需要做的是,重新掌控自己的晚上、周末和假期,让这些本该属于休息的时间,不再被悄悄侵占。
你可以从几个小习惯开始,比如:
· 晚上和周末尽量不看工作消息;
· 白天集中时间处理事务,抵制信息碎片的打扰;
· 和他人一起安排休闲活动——每天散散步、定期小聚,这些都能帮你更容易守住界限。
同时,试着为每天的节奏设定一个基本框架。
我们每个人的高效时间段不同,有人清晨精力最好,有人则在傍晚状态最佳。无论你是哪种类型,都可以尝试这个简单的节奏安排:
· 不间断、高度集中的工作时段(90-120分钟),随后是20至30分钟的休息时间;
· 把最重要、最费脑的任务,放在你精力最集中的时段来完成,剩下的时间再处理琐事和会议。
04
充足睡眠:最被低估的恢复方式
关于睡眠的重要性,其实早有研究证明。
1993年,瑞典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对柏林音乐学院的小提琴学生做了一项研究——这项研究后来也启发了格拉德威尔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
结果发现:成绩最突出的“顶尖组”学生,不仅练习更刻苦,还有一个共同习惯——更频繁地午睡。他们每天会专门安排时间小睡,通过这段时间恢复体力,为之后的练习蓄能。
研究还指出:只要20分钟的小睡,就能带来明显的精力提升,像一杯浓缩咖啡,却没有后劲过猛的副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助于巩固记忆和学习新内容。
即便你平时无法午睡,也可以从调整作息做起。比如设定规律的睡觉时间、养成固定的睡前习惯——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长期下来却能带来显著好处:
身体更健康、情绪更稳定,更好地应对老化、延缓痴呆风险。
所以,别再熬夜拿健康“换时间”了,好好睡一觉,是最划算的恢复方式。
05
深度游戏:培养创作型爱好
如果你想在高强度的工作中保持创造力和恢复力,光靠“躺着休息”可能还不够。真正有帮助的,往往是那些让你沉浸其中、全情投入的爱好——也被称为“深度游戏”。
丘吉尔曾说:“光是把工作这盏灯关掉还不够,你还得点亮另一盏属于兴趣的灯。”
他并不认同“什么都不做”就是休息。他认为,只有当新的细胞被激活,新的星辰升起主宰天空时,我们才能真正得到放松、休息,进而焕发精神。
那这个“不同的世界”该是什么样?完全看你自己。有人登山、航海,有人跑步、画画、弹琴——重点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它是否能让你完全“换频道”,进入另一种注意力模式。
这种爱好最好是带一点挑战感,能够吸引你持续投入,同时与工作内容拉开足够距离。
比如对丘吉尔来说,绘画就是这样一种深度游戏:
它既讲究判断力和手艺,又不需要对政敌的舆论做出回应;既能在户外创作,又能安静独处。它和他的工作相隔足够远,又带来另一种成就感。
如果你一直觉得“停下来”很难,不妨试着换一种“主动休息”的方式。
选一件你愿意慢慢做、认真做的事——哪怕只是每天半小时,你也会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和心绪开始真正地恢复。
06
共同休息:让休息成为一种默契
当你开始认真对待休息,可能会发现并不容易——
你需要顶住“工作越多越有价值”的观念压力,也要学会和那些总想占用你注意力的干扰源拉开距离。
这个世界总在强调“工作很重要”,但我们也需要发出另一种声音:“休息同样重要。”
这样的想法,有时会引发争议:
同事可能不理解,伴侣可能不配合(比如谁来收拾屋子?),但如果我们能把休息当作一件可以协作的事,而不是个人的“偷懒”,情况就会完全不同。
休息不该只是个体的挣扎,更可以成为一种集体的选择。你可以:
· 和家人约定固定放松时段,让彼此都能真正放松;
· 和朋友定期组织“什么都不做”的小聚,而不只是“再约”;
· 和同事一起调整节奏,比如上午专注工作、下午才开会,这种安排一旦变成团队共识,会比单打独斗容易太多。
如果你是团队负责人,甚至可以推动更系统的改变。比如实施每周四天工作制,让“好好休息”成为整个组织的文化。
一些公司已经在这么做,比如Cockroach Labs、Noma餐厅、YLaw律师事务所……他们发现:当每个人都参与进来,休息反而变得更容易被守护,也更有实际效果。
真正好的休息方式,从来不是靠牺牲别人的时间换来的,而是彼此成全。当我们开始一起为休息腾出空间,也就有了更充沛的精力,去做那些真正重要的事。
内容|摘编自《How to Rest》,Alex Soojung-Kim Pang 著
策展|参考答案阅览室
合作|微信联系 lyydemi(请注明来意)
以上内容由参考答案阅览室策展推荐。
👇和5万+同路人,一起深度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