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汽水铺 09月11日
新用户=突破点-用户惯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技术浪潮中产品成功的关键因素,强调产品本质是解决能产生商业价值的痛点。作者提出创业公司要找到「正确的问题」,并给出了三个衡量标准:显著收益、人群增长和自带传播。文章分析了 AI 时代的核心变量,如生产力、语言能力、创造力、Agency 和实时性,并指出下一个成功的产品不会是现有产品的 AI 版本,而是基于全新变量构建的全新物种。文章还提供了一些实践建议,如抓住生产力、创造力、新交互和新人群,并警惕 Mobile First、内容平台和过分迷信数据驱动的思维定势。

🔍 产品本质是解决能产生商业价值的痛点,而非仅仅满足用户无限的痛点和需求。

🚀 「正确的问题」应具备显著收益、人群增长和自带传播三个特征,例如美图秀秀。

🌐 AI 时代的核心变量包括生产力、语言能力、创造力、Agency 和实时性,例如 Cursor 和 FlowSpeech。

💡 下一个成功的产品不会是现有产品的 AI 版本,而是基于全新变量构建的全新物种,例如「世界生成引擎」。

🛠️ 实践中应抓住生产力、创造力、新交互和新人群,例如打造 AI First 的工具和探索语音交互。

⚠️ 需警惕 Mobile First、内容平台和过分迷信数据驱动的思维定势。

原创 有机大橘子 2025-08-16 19:21 北京

新用户 = 突破点 - 用户惯性

大家好,我是 Orange。

今天的文章,来自我为 CSDN 的产品经理大会所写的一份演讲。

三个月前 CSDN 的朋友们邀请我来产品经理大会做演讲的时候,我其实是想拒绝的。

理由是,我的创业公司才刚成立半年,也没有太多真知灼见,可以给大家分享。

不过 CSDN 的朋友们说,没关系,大会还有三个月,还有的是时间,也可以分享一下之前的一些产品经验。

好巧不巧,上周我们发布 FlowSpeech 之后,产品口碑爆棚,MRR 增加3倍,ARR 也突破了一个小目标,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用户通过使用产品赚到了真金白银,这是对我们产品力的最佳证明。

所以我昨天在演讲的时候,我跟大家开玩笑说,今天这份 PPT 的含金量已经直线上升了,请大家好好听。

00. 我们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从去年到现在的创业,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每个技术浪潮来临时,为什么总有一些产品能乘风而起,而另一些看似更完善、功能更强的产品却迅速被遗忘?

我们常说,做产品要解决用户痛点,满足用户需求。这当然没错,但如果仅仅停留于此,可能会陷入一个误区。因为用户的痛点和需求,是无限的。

比如,我们都希望有一个“万能出行助手”,能随时随地、用任何方式把我们送到任何地方。这是一个巨大的需求。但最终成功的,是滴滴这样,把“打车”这个能产生巨大商业价值的单点问题解决到极致的产品。

所以,产品的本质,是解决能产生商业价值的痛点。

这引出了一个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可能比技术更重要的问题:

我们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01. 什么是「正确的问题」?技术本身,尤其在今天,往往不是最高的壁垒。你所需要的一切,很多时候都能在云端找到。Airbnb 的成功,也并非源于革命性的技术创新。

创业公司最重要的事情,是找到一个「正确的问题」。

一个问题是否“正确”,我认为可以用三个标准来衡量:

显著收益:解决这个问题,能给用户带来显而易见的价值,比如帮他们赚到钱、节省大量时间,或是获得纯粹的快乐。

人群增长:遇到这个问题的人群,正处在一个快速增长的曲线上。

自带传播:这个问题的解法,具有“人传人”的效应。

一个经典的案例是美图秀秀。

它带来的“显著收益”,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轻松获得一张“更好看的自己”的照片。随着智能手机摄像头的普及,自拍和修图的“人群”爆炸式增长。而它的“人传人”效应更是明显——当你看到朋友发了一张特别好看的照片,第一反应往往是:“你用的什么 App 修的?”

一个能赚钱,能赚大钱,还能持续赚大钱的商业模式,背后一定藏着这样一个“正确的问题”。用户会反复遇到它,而你的解决方案好到让他们忍不住告诉别人。

那么,在 AI 时代,这样的问题藏在哪里?

02. 突破点 = 抓住时代的变量一个新产品想要挑战现有巨头,必须找到一个突破点。因为用户是有惯性的。

新用户 = 突破点 - 用户惯性

这个突破点从何而来?答案是:时代的变量

很多人以为,微信的突破点是免费发短信。但如果只是这样,它很难战胜当时已经拥有海量用户关系的 QQ。

微信真正的突破点,是“附近的人”和“摇一摇”。这两个功能利用了智能手机带来的全新变量——GPS 地理位置,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陌生人社交场景,这股力量足以打破用户原有的惯性。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核心变量。

PC 时代:上线

这个时代的核心是从 0 到 1,是整个物理世界的数字化迁徙。核心变量是硬件(人们愿意为电脑付费)、上网(人们愿意为连接付费)和信息(门户网站兴起)、连接(QQ 的诞生)。

Mobile 时代:在线

这个时代的核心是无处不在,数字世界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核心变量是手机硬件的普及、基于人人在线的网络效应摄像头和 GPS带来的新场景,以及最重要的——推荐算法。算法让爆炸式增长的内容得以被个性化分发,也造就了广告这个最强的商业模式。

AI 时代:智能

那么,AI 时代的核心变量又是什么?我认为,这个时代的主题是“智能”,它将造就无数的“超级个体”。其核心变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力:AI 极大地提升了专业工作的效率。比如 Cursor 这样的 AI 代码编辑器,正在重塑工程师的工作流。

语言能力:跨越语言和媒介的障碍。无论是“沉浸式翻译”插件,还是我的产品 ListenHub 里的 FlowSpeech 技术,都在致力于让语言的转换和表达变得前所未有的流畅。

创造力:大幅降低内容创作的门槛。从文生图的 Midjourney,到最近备受关注的视频生成模型可灵(Kling),都在让过去需要专业团队才能完成的创作,普通人也能触及。

Agency(自主性):让机器可以理解复杂任务,并自主调用工具去完成。

实时性:实时的生成与交互能力,让消费和创作的过程融为一体。

理解了这些变量,我们就能更好地判断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03. 下一个抖音,不会是更好的抖音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要做“AI 版的抖音”。但这可能是一个误区。

抖音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它的成功建立在那个时代的变量之上:它是一个聚集创作者和消费者的双边平台,交互方式是“刷”,技术核心是推荐分发,商业模式是广告。它满足的是用户低脑力消耗、即时满足的娱乐需求。

而基于 AI 时代变量诞生的新物种,会是完全不同的形态。

它可能更像一个“世界生成引擎”。在这里,你不再是被动地“刷”别人创造好的内容,而是主动与 AI “对话”,共同创造一个属于你自己的世界。它的技术核心是生成,商业模式是为独特的体验付费。它满足的是用户高投入度、沉浸式的创造和探索需求。

所以,下一个抖音,不会是一个更好的抖音。它会是一个基于全新变量构建的、完全不同的物种。

04. 如何在实践中抓住变量?理论终究要落地。在实际的产品探索中,如何抓住这些变量?

一些正确的实践方向:

抓住生产力:打造 AI First 的工具,让 AI 成为团队效率的倍增器。

抓住创造力:做那些在 AI 出现之前,不可能实现或成本极高的事情,比如 AI 生产视频。

抓住新交互:探索语音等更自然的交互方式。

抓住新人群:关注那些伴随新技术成长起来的群体,比如 Vibe Coder,新兴的内容创作者。

Day 1 就收费:在 AI 时代,付费用户才是真实用户。收费是验证产品价值最直接的方式。

善用社交媒体:用视频等形式,将产品的突破点放大,实现快速传播。

一些需要警惕的思维定势:

Mobile First:移动端是存量市场,不再是核心变量。许多强大的生产力工具,如 Cursor,都是从 PC 端开始的。即使是 Character.AI[1],也有一半的用户来自 PC。

做内容平台:AI 生成的内容目前还缺乏独特性和稀缺性,很难撑起一个全新的内容平台。

以使用时长为目标:时长是移动互联网广告模式的基础。而 AI 产品的商业模式更多是交付结果,可能是按量、按次、按结果付费,不再需要用时长来衡量价值。

过分迷信数据驱动:在技术范式快速变化的初期,当下的数据未必能指引未来。A/B 测试无法帮你找到突破点,此刻,创始人的品味(Taste)和远见(Vision)可能更为重要。

最后,对于应用层公司而言,我们应该聚焦于找到好场景,而不是陷入底层模型或工程能力的内卷。AI 无法取代产品经理的职能,因为它无法真正理解商业世界里那些错综复杂的问题。

AI 时代的大门刚刚打开,我们每个人都站在一片充满未知和可能性的新大陆面前。找到并抓住那些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变量,就是我们能给出的最好答案。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如需完整的 PPT,请关注橘子汽水铺公众号,并在后台回复两个字:

变量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产品经理 AI 时代 创业公司 突破点 用户惯性 核心变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