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09月11日
职场迷茫与自我和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离开职场两年,作者回顾了从期待与现实间的职业选择,发现无论结果如何,每个决定都似乎是正确的。文章探讨了有工作和无工作时的不同烦恼,以及如何从对金钱与前途的不确定中逐渐释怀。作者意识到,迷茫并非必须解决,学会与之共处,专注于当前行动,反而能找到内心的平静。通过健身等具体行动安抚精神的不确定,作者找到了与迷茫相处的平衡。

😔作者回顾了从武汉到深圳的职业经历,每个阶段都因期待与现实的差距而纠结,但事后证明每个选择都是正确的,这揭示了职业路径的复杂性和个人成长的不确定性。

🤔文章对比了有工作和无工作时的烦恼,有工作时多为工作相关,如放假、辞职;无工作时则面临更复杂的金钱与前途问题,强调了工作不仅提供收入,还给予社会身份认同。

🏋️‍♂️作者通过打造家庭健身房进行系统健身,发现动用身体并看到具体成果(如负重增加、大汗淋漓)能有效安抚精神层面的不确定感,体现了行动对心理的积极影响。

🧘‍♀️文章的核心观点是,迷茫并非必须解决的问题,学会与之共处,专注于当前行动,反而能找到内心的平静,这种自我和解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有效方式。

已经离开职场两年多了,这段时间里,最常环绕在我心头的,不是自由,而是一种若有似无的迷茫,映射着我对未来的不确定。

回顾我的职业路径,似乎总是在「期待」与「现实」之间徘徊:

    大学毕业前,我想找一份离家近、工资不低的工作。第一份在武汉的工作实现了这个目标,却遇到了管理风格压抑、擅长 PUA 的领导。于是我想,下一份工作一定要轻松、能学到东西。后来在深圳的工作确实满足了这一点,但对接客户的压力以及公司层面的动荡,又让我身心俱疲。那时我又想,不如进一家轻松的外企,远离客户的烦恼。我也学了一段时间英语,但最终,我并没有进入外企。

如今回头看这几个节点,我发现不论当时我多么纠结、多么期待自己能做出「正确」的决定,事后都证明我选对了。但这些选择,在如今来看,似乎没有产生多么大的区别。

我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

焦虑从「时间稀缺、厌恶工作内容」转变成了「对金钱与前途的不确定」,很难说二者谁更耗费心力。根据我的经历,刚离开岗位的前半年我会纠结「如果当时继续工作是不是更好」,但半年后这种想法就逐渐消散了。如今我偶尔也会怀念上班的日子,但我确信我已经无法再回去了。

如今的我已经慢慢学会与迷茫共处。我意识到,执着于先找到驱散它的办法,或许并不是最优解。只需要慢慢沿着过来的道路前进,终究能看清脚下的路。

一个很好的朋友点醒了我:人不仅仅是由精神或意识组成的,肉体也是重要的部分。于是我在家里书房放了一台龙门架,打造了一个小型健身房,开始系统健身。这种动用身体、然后产生具体结果的事情——负重的增加、练后的大汗淋漓、食欲的提升——反而安抚了精神层面的不确定。

迷茫其实并不是什么一定要解决的问题。慢慢学会和它好好相处,然后继续做自己的事,就够了。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职场迷茫 自我和解 职业选择 不确定性 健身 心理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