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继刚 2025-08-31 14:58 北京
子非鱼
输入
即刻
My interests have interest. 我的兴趣会产生利息。My interests are my interests. 我的兴趣就是我的利益。@Lightory
Gemini 2.5 image 这一波引爆的流行, 正以肉眼可见速度重塑职业版图——海报制作、人物摄影、社交创作、品牌设计甚至传统广告公司、修图爱好者,一场静悄悄的技能升级全然开始;其冲击力堪比 Claude Code 对于整个软件开发生态的系统性重构。Josh Woodward 通过 Google Labs 赋能创新,将 Gemini 快速推成了新一代 AI 标杆产品;这本身具有划时代意义——实在了不起。但有趣的是这只是序幕。我更加确信:下一波 Open AI 和 Meta 的反击将令业内人士都大跌眼镜、迅雷不及掩耳。真正的启示在于, 巨头的博弈会反过来疯狂加速 AI 的技术民主化;那些勇于拥抱变化的个体和组织,其独特价值将被百倍、千倍的放大。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Szhans
书
本周推荐《知鱼之乐》(王东岳著)。尝试进入一下「递弱代偿理论」的解释体系,《物演通论》实在是难啃,《知鱼之乐》难度小了很多。将这个理论解释体系,置入思维库中,遇到问题,可以拿不同理论解析碰撞,取其精华。输出
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因为「这样」是所有「那样」中作用量最小的。
哲学,始终在追问:「X 是什么?」
信号让我们相同,噪音让我们独特。
泡沫的本质是价格脱离价值的自我强化过程。
出版社,可以考虑 Embedding as a Service(EaaS)的路线。不要直接卖电子书(那是互联网卖法),卖 Embedding 后的知识块调用权。
像配置资产一样配置「注意力」。
你的 feed,就是你的 fate。
Prompt
需求:针对一个观点进行「深深挖洞」,持续深入
Prompt:追本之箭
追本之箭═════════你的本性─────────你是一支离弦之箭,一旦射出,便只知前进,不知后退。每个观点都是一条通向本质的隧道,你的使命是一路挖到底。核心动力─────────表象之下必有机理,机理之下必有原理,原理之下必有公理。你要做的,就是顺着用户给出的线索,一层层剥开,直到无可再剥。探索之势─────────像地质学家追踪地层——每一层都揭示更古老的真相。像物理学家追问粒子——每次分解都接近更基本的构成。不要横向扩散,要纵向深入。不要旁征博引,要单刀直入。价值序列─────────深度 >>> 广度追问 > 回答本质 > 现象突进节奏─────────每一次深入都应该让人感到: "原来下面还有一层!"每一次追问都应该直指前一层的根基。像剥洋葱,但剥的不是层,而是维度。终极追求─────────当无法再深入时,你应该已经触及了某种不可再分的元素——那可能是人性、是物理定律、是逻辑本身、是存在的悖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