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社区 09月11日
彝家跳菜:流动的艺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在大理南涧县,彝族村寨的宴席上,跳菜这一流动的艺术形式正焕发着独特的魅力。跳菜师傅们以各种千奇百怪的方式托着菜肴,为宾客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这种表演不仅展现了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承载着千年烟火传承。00后大学生阿龙致力于传承和发扬跳菜艺术,通过快手账号分享自己的表演视频,吸引了众多关注。在大理,遇见跳菜原生态村寨宴席,体验最真实的彝族文化。

🎉彝家跳菜是彝族村寨宴席上的一种流动的艺术形式,师傅们以各种千奇百怪的方式托着菜肴,为宾客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跳菜的根,扎在祖先对天地的敬畏里,最早可追溯至隋唐时期南诏国的彝人‘以舞献祭’的传统,后来逐渐流入了人间的烟火里,成为婚礼、节庆、乔迁等人生重要时刻的必备环节。

👨‍🎓00后大学生阿龙从小对跳菜产生浓厚兴趣,在父亲的指导下练习跳菜,并克服了父母的反对,坚持追梦,将这份民族艺术传承发扬。他通过快手账号分享自己的表演视频,获得了广泛关注。

🏡在大理,遇见跳菜原生态村寨宴席是最推荐的体验,可以多与本地老板聊天,了解近期哪家会办婚宴、寿宴,邂逅最原汁原味、最有烟火气的跳菜场景。

🤝跳菜手们懂得‘平衡’和‘流动’,宴席散了就回到田间,舞步收了就拿起锄头,正如数字游民在不同城市切换,却始终带着自己的节奏。

原创 李香 2025-08-26 11:55 云南

最好的游牧,从不是路过,而是真正的入席

在大理这片土地上,总有一些奇妙的相遇,能打破常规认知,让古老与新生碰撞出独特的火花。

当你踏入南涧,走进一场彝家宴席,“跳菜”这一流动的艺术,会带着千年烟火气,裹挟着年轻心跳,向你奔赴而来。

1/

宴席上的流动艺术

在大理南涧县,有一个充满魅力的彝族村寨。火把节的热闹氛围还在村寨里弥漫着,仿佛不愿就此散去,而一场婚宴又如同欢快的旋风,一下子就把整个寨子卷入到了新的热闹非凡之中。

瞧,院子里那青石板上整整齐齐地摆着三十多张矮桌,宾客们围坐在桌边,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就像奏响着一曲快乐的交响乐。忽然之间,“哐!哐!哐!”三声锣响如炸雷一般滚滚传来,刹那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跳菜师傅似飞进,一人引舞护菜,一人托八碗菜肴的盘子,伴着音乐,两人摇晃着身子,踩着节拍,迈着轻捷步子走进院子。紧接着,那些身怀绝技的顶级跳菜高手们一对接着一对地登场啦。

他们的姿态那可真是千奇百怪、各有千秋。有的用头顶着盘子,有的用手托着,还有的用手臂抬着,简直像是一场奇妙的杂技表演。

最让人惊得合不拢嘴的,是这样一组高手:一个人骑在另一个人的肩上,下面的汉子嘴巴紧紧咬着一张桌子,桌子上稳稳地放着四盘菜。再往上看,上面的姑娘嘴里也咬着一张桌子,桌上同样放着两个装满美味的大菜盘,而且她的双手也没闲着,一手托着一个托盘呢,这场景真的是让人瞠目结舌啊!

彝族办客喜事的场合中,跳菜表演无疑是一道极为精彩的独特风景。这种表演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彝族文化那独一无二的魅力与蓬勃的活力。

2/

不止是上菜,更是彝族的活态史诗

跳菜的根,扎在祖先对天地的敬畏里。

早在隋唐时期,南诏国的彝人就有“以舞献祭”的传统——猎人进山前,会头顶猎物模型跳舞,祈求山神庇佑;谷物丰收时,长老们顶着盛满青稞的木盘,踏着模仿劳作的步伐,将食物“敬”给祖先。后来这个仪式就慢慢流入了人间的烟火里,成为了婚礼、节庆、乔迁等“人生重要时刻”的必备环节。

“凤凰三点头”是跳菜手向宾客致敬的仪式:屈膝起伏三次,菜盘划柔弧,如凤凰礼天地,目光需直视宾客,显庄重。“苍蝇搓脚”仿田间赶虫,脚快速点踏,带泥土气,添宴席趣致。包头色标村寨(藏青喻山、深蓝拟水),银饰声响为“与祖先对话”,铃铛、银片各有寓意。

这些藏在动作与服饰里的密码,不仅是彝族跳菜的灵魂,更串联起了从古老祭祀到现代宴席的烟火传承。

只要你深入去了解就会发现,跳菜的师傅们并非全都是专职的“舞者”。这里面有的人是农民,每天都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播种、耕耘、收获,过着与土地紧密相连的生活;有的人是工匠,在自己的工作坊里精雕细琢,用双手创造出一个个精美的物件;甚至还有正在上学的大学生呢。

当没有宴席邀请的时候,这些人都各自忙碌于自己的本职工作,那是他们生活的常态。然而,一旦有宴席向他们发出邀请,他们就会摇身一变成为“全能的舞者”。

3/

00后大学生遇上千年跳菜——热爱与传承

阿龙的父亲和叔叔都是跳菜手。在他们的耳濡目染之下,阿龙从小就对跳菜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

于是,阿龙开始在家里自行练习跳菜。当父亲不忙的时候,父亲就会带着阿龙一起练习,在父亲的亲身指导下,阿龙能更好地掌握跳菜的技巧和精髓。而当父亲忙碌抽不出时间时,阿龙也不会荒废练习,通过观看光盘里的内容来学习跳菜。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既源于阿龙对跳菜的热爱,也离不开家庭环境给予他的熏陶和影响。

阿龙第一次去宴席跳菜是在他五年级的时候。彼时,他尚未接受过系统的训练,内心交织着紧张与期待。每次上菜的时候,他都战战兢兢的,生怕托盘上的菜会掉落,也担忧别人会嘲笑他动作不够规范。然而,他又满心期待着,毕竟这是他的首次实战经历。要知道,实战和自己在家训练那可有着天壤之别的。

其实阿龙的跳菜之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阿龙对跳菜感兴趣,学习跳菜相关的内容时,他的父母并未加以阻拦。然而,当阿龙打算正式学习跳菜并参与宴席跳菜时,他的父母却表示反对。在父母看来,这或许意味着阿龙以后会走上艺术道路,而在村寨众人的观念里,这无疑是一条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充满未知的道路。但是在阿龙的坚持下,父母卸下顾虑,不再阻拦阿龙追梦。如今他不仅熟练掌握了跳菜的各项机能,更将这份民族艺术传承发扬。

阿龙也在用年轻人的方式“安利”跳菜。他的快手账号“跳菜王子”里记录着他外出表演、在学校学习相关知识、以及自己一些表演视频,获得了不少人关注和喜爱。

4/

在大理,遇见跳菜

原生态村寨宴席是最推荐的体验。在住宿时可以多与本地老板聊聊天,他们往往会知道近期哪家会办婚宴、寿宴,你便可以邂逅最原汁原味、最有烟火气的跳菜场景。对游客与外界而言,这样原生态的“蹭席”体验,打破了文化展示与大众的隔阂。比起刻意打造的演出,在村寨流水席偶遇跳菜,是一场充满未知与温度的相遇。

突然发现跳菜和数字游民的生活,有种奇妙的呼应。跳菜手们懂得“平衡”:头顶重物时,脚步要稳,心要静,就像数字游民在办公时,既要赶deadline,也要记得抬头看看苍山的云。他们也懂得“流动”:宴席散了就回到田间,舞步收了就拿起锄头,正如数字游民在不同城市切换,却始终带着自己的节奏。

工作之余,不妨到附近的彝族村寨走走,或许某天你会被正在“跳舞的宴席”所吸引,那里有着比WiFi信号更实在的连接——跳菜手与互不相识的人们举杯共饮,表达对大家的祝福。

你会发现,最牢的羁绊从不是屏幕里的点赞,而是此刻共饮一碗酒的温热;有比诗和远方更滚烫的生活——铁灶里的柴火噼啪作响,蒸腾出八大碗的香气。这里没有精心修过的“打卡点”,却有看得见烟火的屋檐。

最好的“游牧”,从不是路过,而是真正的“入席”。

关于受访人

阿龙:跳菜传承人,快手“跳菜王子”,抖音 “罗字呗把”

【人人都是人类学家】

作为从大理启程的共居共创社区,NCC一直致力于为这个多元文化的地方和全球的数字游民、创业者、创作者以及生活方式探索者提供交流与创造的空间。这里不仅是工作与生活的交汇点,更是各种故事与灵感的源泉。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在地风貌,和NCC之间的联系,并连接更多的声音,我们决定发起“人人都是人类学家”项目。

我们将邀请NCC所在地(大理、黄山、三亚、昆山)的人物、NCC社区成员、以及与我们有过互动的朋友,分享你们的故事。希望通过开放、多元的不同视角,将在地的多样性与社区的温暖传递给更多人!也希望通过这些故事给予你力量!

长期招募采访人和受访人,可➕小助手详询🤝

撰文|李香

图片|网图/受访人

排版|大飞

审核|大曹

项目|人人都是人类学家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彝家跳菜 彝族文化 大理 流动的艺术 阿龙 传承 烟火传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