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社区 09月11日
NCC社区生活体验分享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记录了NCC社区成员分享的生活体验,探讨了社区生活如何改变他们对生活的想象。文章中提到了社区成员在NCC的共居生活中体验到的自由、友谊、多元文化和对生活的全新理解。他们分享了在社区中结识朋友、探索世界、感受平静幸福的故事,并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喜爱和向往。

🌟 NCC社区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生活环境,让成员们有机会接触到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人,从而拓展视野,改变对生活的想象。

👫 社区生活中,成员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相互支持、相互慰藉,共同创造美好的回忆。

🌍 NCC社区鼓励成员们探索世界,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获得对生活的全新理解。

💼 社区生活让成员们看到了另一种工作方式的可能性,例如远程工作或数字游民生活,从而获得更多的自由和灵活性。

🏞️ NCC社区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环境,让成员们能够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自然的美景和宁静的生活。

原创 细普 2025-09-10 12:36 云南

记录下,那些在NCC被我们所创造的普通日子

「当生活遇见另一种可能」

我们向曾在NCC屋檐下停留过的伙伴们抛出一个问题:  

在社区的共居时光,是否轻轻拨动了你对“生活”的想象?

答案如溪流般汇来。  

有人想起童年“和朋友住一起”的天真愿望,竟在此落地生根;  

有人触摸到“只工作不上班”的自由形状;  

也有人发现,原来人与人之间,可以如此轻盈又深刻地相遇。  

这些文字没有标准答案——  

它们是被晨光晒暖的天台,是深夜狼人杀的笑闹,  

是鸟吊山的风吹散的困惑,

是在某个深夜的厨房里,火锅蒸汽模糊过的几个坦白脆弱的时刻。

当然也是至今还留在某件T恤的褶皱里的、火把节的炭灰,  

是一群普通人,在某个时空里认真生活的痕迹。 

我们小心拾起这些碎片,不为定义理想,只为告诉你:  

“看,生活还可以这样过。” 

没有滤镜,无需总结——  

生活自有其纹路,而我、我们只是拓印者。

(以下是他们的声音,原原本本,未经修饰)

@东易

嗯,我觉得社区改变我对生活的想象,这个显然是改变了,而且改变了很多。

我以前一直就是非常认同那个社会时钟,然后在大理认识了很多特别形形色色、各行各业、奇奇怪怪的人,我就发现人其实不需要那么多钱也可以活的很好。发现人不需要非要遵循社会时钟,也可以活的很有自尊,很快乐,很自由,得到自己想要的。

我们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类似的说法,但其实真正能让你改变看法,你需要在现实中遇到这样的人。就是真实的人都给你的改变、给你的触动、给你的启发,和你在网上看一些帖子是差距非常大的,你只有真正和那样的人接触在一起,你真正和他产生思维的碰撞,你才能真正认同和真正相信这些这些事情,否则的话,你只是保持一个怀疑,而且就是他也到不到你心里去,它甚至不会成为一个你真正会加入自己决策系统的一个东西。

其次,我觉得是在社区里认识的朋友们教会了我去感受世界、获得平静的幸福。也教会我对新的事物产生好奇心,让我重新有那种探索世界和世界碰撞的生命力吧。

虽然我是i人,但是我特别喜欢认识人。前提是我感兴趣的人,当我状态好的时候对人是非常好奇的,这个也是社区给我的改变。因为曾经获得过很美好的体验,然后也获得过很新奇的想法。我觉得不同的人之间的碰撞对人的改变,以及对视野的这种开拓是非常重要的。

总而言之,就是和形形色色的人碰撞,发现新奇的事物,通过外界的反馈发现更多的自我,打磨自己的世界观。选择新的、真正想要的生活(又或者是暂时妥协 但心中还有念想)。

@

很巧啊,最近正好发生了件事儿引得我思考,我老板有天找我聊说“你太干净了,我有点担心你”。这不是我第一次听到有人对我这样表达了,即使我当下感觉挺不舒服的,但我的确是习惯性地和别人和盘托出,并相信别人也是好人的人。我转头就问了细普,一位社区认识的好朋友,如果总是把人想得太好会怎么样?她回答“就会遇到比坏人概率多很多的好人” 哈哈哈哈哈哈听着感觉很完蛋啊,显然是一样的思路,但,又并不是真的完蛋。

我最近就试图想明白这件事儿,往前追溯一下,我其实毕业后在进入社会前的Gap就是在大理度过的,那段时间的共居生活就像是某种“生活的可能性”第一次向我打开。就是日常,但不单调,不用过多描述,懂得都懂哈哈。具像化的对这段体验的反馈是我在离开那一路上掉了两斤眼泪。之后工作两年我又回来了,很快积攒的失望和痛苦褪去,我又得到了巨大的鼓励和对人的信心,走时依然是两斤的眼泪和无数的新体验,哦,还有我至今为止最棒的一个生日。

所以说,当谈到社区是否改变我对生活的想象,我似乎在最初对生活的想象就是被社区塑造的。

虽然说,我并不确定人和人之间,像社区里那种互相关心/一起创造的生活是一种在限制条件下产生的美丽幻觉,还是真的。但信以为真能让我还想要抱着希望活下去,那这就是好东西。

所以至今,我仍在用那时候我做到的和我看到的方式和世界打交道,即使碰到再多奇形怪状的伤害,也有勇气和强大的心去对抗它。当你已经见过事物更好的样子了,就不想改,也无法改了。

所以呢,回应我的老板我还是会那样生活,我也很感谢在之前讨论中小杜的提醒,我的确也因此成为了一个每年在年末总结的时候都会把朋友加入关键词的人。

最后提一下,我现在生活的城市里最好的朋友,就是3年前在大理认识的,我们一起住过青旅,又一起去了沙溪,回来一起住进了醒院,现在一起生活在上海,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哈哈哈哈哈哈怎么说呢,希望我这样幸运的小女孩,世界上还有好多个吧~~

@量子

社区显然改变了我对生活的想象,来大理之前,我的生活大部分时间被工作及创业占据,可以说是没有生活的,工作之外就是吃饭睡觉。

来大理NCC后,看到了太多的多元生活样本,每个人都在探索自己想要的生活,有还在学校里的大学生,有刚工作几年初入职场的白领,也有像我这种经历过几轮社会毒打的社畜。从事的工作多种多样,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具象化的自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字眼。

所以我来了,然后走不掉了,决心加入到这样的“生活”中,过一种对我来说更像生活的生活,有工作但工作不是全部,有娱乐,说玩就玩说走就走,有交心,不需要客套和试探。

图就是这一张吧,我第一次和他们去鸟吊山。图片里的很多人至今都是好朋友。有些虽然已经没在大理了,但那段时光是我在大理过得最开心的时光。

@小宁

我觉得对我来说是没有改变的,可能我对于“生活”的期待和想象就应当是这般美好。

@

社区是否改变你对“生活”的想象。

是的,当然。

在很小的时候就和身边的玩伴想象,长大了以后要住一起。吃饭闲谈、饮酒逗趣。一日一日,一年一年,春生秋落,四季轮转。

长大后朋友四散,同一座城市的也忙着工作加班、结婚生子,难得再聚。

到了社区,嗯NCC。

好多朋友,一起吃饭、看电影、等流星、跨年,一同游玩、撒欢、相互慰藉、相互辅导。和朋友生活支撑着我的日子。嗯,这就是我想象的生活方式。我最喜欢的武侠是古龙的《欢乐英雄》。破败的“富贵山庄”,四个年轻人,穷困到常为吃喝发愁,可是他们总是很乐观,因为他们有朋友,有友谊。凶险的、啼笑皆非的、困顿或富有的,种种日子因为朋友都更加美好了。

社区就像现实的“富贵山庄”。

@阿托

是的,它在两个方面给我新的想象。

一方面是工作方面。在社区生活的经验让我看到了完全另一种工作方式。可能是因为圈子,也可能就是因为自己见识的不够,在来到社区之前觉得远程工作或者说作为工作方式的数字游民完全是一个在记忆库角落中的概念,是陌生且疏远的。直到了解看到了社区中丰富的人群样本,Web3、金融从业者、设计师、作家等等,想象才实体化,我才打开这种生活的可能——俗套的说,就是“只工作,不上班”。这句话承认了劳动换取生活资料在人生中必要性,但是否认了依附在某一个体制中的必要性。我从心底里对这种新的工作方式感到期待。

另一方面是狭义意义上的生活。不同的人,旅居、游牧、海外生活、社区生活,热爱身心灵、热爱音乐、技术控,我看到了另一种丰富的可能。我不是一个很喜欢旅游的人,但是我对社区生活很感兴趣。一个空间中,一群自由的人因为主动的选择而聚合,这对于中国长大的孩子来说是头一次。选择和做出选择的勇气,是我体验到最有力量的东西。

@云

以前对于社区的概念是只是一个居住的地方,社交什么的感觉都是点头之交,不怎么会深入交流啊一起玩呀什么的。但是自从来了大理NCC,嗯?不对劲,怎么感觉有点好玩。

首先是感觉社区的氛围真的很好,大家也会带新人玩,破冰行动(特别是我来的第一晚就被阿托薅去狼人杀,其实当时真的很社恐),感觉来到社区以后,生活又多姿多彩了起来,每天两眼一睁就是玩,下了班就是各种活动,E人狂喜。

甚至我觉得这才像真正的大学生活,在大理感觉到了以前感觉不到的松弛感,认识了很多朋友,一起参加各种活动,一起爬山、一起打羽毛球、一起健身、一起飞盘、一起掼蛋、一起参加火把节等等,都给我的22岁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很喜欢的一句“永远热爱群像,一群人的故事似乎总是比一个人的故事更有魅力。生动的从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大飞

常问常新的好问题,甚至在我编辑这系列文章的时候,都时常冒出新的感悟。

本来纠结于是否参与此次问答。想起23年的夏天,作为寿星之一,曾经为某夭折的生日系列投稿过千字长文,当时的心境和如今相差甚远,觉得还是要记录一下留作纪念。

与各种社区紧密相连的近3年,不亚于谈了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哈哈哈,眼泪也是掉了又掉,感动的失望的委屈的幸福的...

社区啊,终究是微缩的社会。人性的善与恶,尤其在大理这个包容性极强的剧场,更加被放大了。为I做E到回归I,从极致的F变成T,其中的酸甜苦辣,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社区并不是问题/生活的解药。Ta只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小部分,一个尝试,希望身在其中时是享受的、开放包容的、真诚的、问心无愧的、不留遗憾的,这就够了。就像每年生日守望的流星雨,燃烧过,就是意义。

世界纷纷扰扰、人们来来去去,重要的是想清楚自己要什么,要找到自己的生活节奏。

让我们跳出社区的桎梏。而大理,的确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对生活的期待。我爱大理!

读完这些故事,仿佛又重走了一遍那些日子:

有人带着古龙笔下的“富贵山庄”梦而来,满意而归;  

有人在此确认了远方,有人反而爱上了附近;  

有人把社区当起点,有人视作归途。  

生活从不因某个选择而瞬间完美, 

但那些在共居时光里交换的眼神、分享的饭菜、结伴走过的山路, 

都成了我们心中小小的火种——

它或许不足以照亮整片荒野,却足以温暖某个寒冬的夜晚。  

感谢所有坦诚分享的伙伴。  

这些文字最终会去往哪里?  

或许会成为某位观望者的参考坐标,  

或许只是安静地躺在NCC的时光胶囊里。  

但至少此刻,它们证明了:  

在202X年的某个时空,曾有一群人这样生活过。

(新房间已打扫干净,下一个故事等你来写)  

【人人都是人类学家】

作为从大理启程的共居共创社区,NCC一直致力于为这个多元文化的地方和全球的数字游民、创业者、创作者以及生活方式探索者提供交流与创造的空间。这里不仅是工作与生活的交汇点,更是各种故事与灵感的源泉。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在地风貌,和NCC之间的联系,并连接更多的声音,我们决定发起“人人都是人类学家”项目。

我们将邀请NCC所在地(大理、黄山、三亚、昆山)的人物、NCC社区成员、以及与我们有过互动的朋友,分享你们的故事。希望通过开放、多元的不同视角,将在地的多样性与社区的温暖传递给更多人!也希望通过这些故事给予你力量!

长期招募采访人和受访人,可➕小助手详询🤝

撰文|细普

图片|NCCer

排版|大飞

审核|大曹

项目|人人都是人类学家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NCC社区 共居生活 生活方式 多元文化 友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