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公民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9岁,较2020年提升1.1岁。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在民生福祉、医疗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的持续下降,也进一步印证了医疗卫生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国际数据相比,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接近甚至部分超越发达国家,并有望在未来数年内超过美国。这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营养水平的提高、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的普及,以及医疗保障覆盖面的持续扩大。
📈 **人均预期寿命显著提升**:2024年,中国公民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79岁,较2020年提高了1.1岁。这一增长不仅是统计数字的提升,更是国家在改善民生、提升医疗水平和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就的体现。
🏥 **医疗卫生体系持续优化**: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的持续下降,是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稳步增强的直接证明。这表明国家在保障母婴健康和儿童生命安全方面投入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成效。
🌍 **国际比较与未来展望**: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并有望在2044年左右超越美国。这一趋势反映了中国在经济发展、生活条件改善、公共卫生投入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以及其在全球健康领域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 **多重因素驱动寿命增长**:近几十年来,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的显著提高,是经济快速增长、居民营养水平改善、清洁水和卫生设施普及、以及医疗保健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基础性的社会发展进步,为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日消息,今天上午,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工作发展成就。
据介绍,2024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比2020年提高1.1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持续改善。
按照专家的说法,人均预期寿命攀升至79岁,这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民生福祉、医疗进步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有力见证。
在这之前,联合国人口司发布预测显示,今年美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9.46岁,而中国为78.02岁(目前已经提高至79岁)。
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到2044年,中国将以82.4岁的微弱优势超过美国82.39岁的预期寿命。
美国人的预期寿命在2020年到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出现下降后一直在上升,不过它仍然是发达国家中最低的,尽管美国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清洁水和卫生设施日益普及,医疗保健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中国人的预期寿命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