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09月11日
高德地图推出扫街榜,重塑实体消费信息评价体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在公司成立26周年之际,高德地图高调发布“扫街榜”,引发外界对其战略意图的关注。该产品被视为高德地图从工具属性向生活平台转型的重要一步,旨在利用其积累的二十多年数据资产,构建一套基于真实出行、停留和信用数据的服务信用体系,以解决传统UGC评分体系失灵的痛点。扫街榜将通过深度非标数据,为每家店铺建立新的评价维度,并特别关注“烟火小店”等被传统评价体系忽视的实体商户,有望为阿里在大消费领域开辟新赛道。

📊 **重塑消费评价体系,构建真实信用模型**:高德地图推出的“扫街榜”旨在打破传统UGC(用户生成内容)评分体系的局限,通过整合用户真实的出行轨迹、停留时间和信用数据,构建一套全新的、更具客观性的服务信用体系。与大众点评等平台侧重用户主观评价不同,高德地图希望利用其在LBS(基于位置的服务)领域积累的深厚数据,为实体商户提供更精准、更可靠的评价维度,尤其关注那些因颜值或运营技巧不足而被低估的“烟火小店”。

🗺️ **从“去哪里”到“为什么去那里”的战略升级**:此次“扫街榜”的推出,标志着高德地图试图从一个单纯的导航工具,向提供生活决策服务的平台转型。其核心目标是帮助用户解决“为什么去那里”的问题,通过提供基于真实数据的深度洞察,增强用户决策的信心。这一战略升级对高德地图而言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意在摆脱地图产品作为工具的廉价属性,探索更大的商业想象空间。

🚀 **阿里大消费平台的新增长极**:扫街榜的出现,被解读为阿里在大消费领域布局的重要一环。尽管初期并未与饿了么、支付宝等阿里系产品进行深度协同,但其利用真实数据构建的信用体系,可能为未来阿里系产品打通消费数据、形成合力奠定基础。若能成功,高德地图有望成为阿里构建大消费平台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甚至坐上副宾之位。

💡 **应对UGC评分失灵的创新尝试**:文章指出,以“3.8分神店”等网络热梗为代表,UGC式评分体系正面临失灵的困境。大众点评等平台在刷好评、评价虚高的问题上付出成本,导致用户对评价的信任度下降。高德地图的扫街榜,通过引入更深层的非标数据和真实行为数据,试图撕掉重写游戏规则,构建一套新的服务信用体系,以应对当前评价体系的崩坏趋势,为用户提供更值得信赖的消费参考。

📈 **数据驱动的精细化运营潜力**:高德地图强调其基于真实行为数据,能够深入到城市毛细血管层级,了解小店的回头客情况。这种数据洞察力,远超简单的用户评分。文章认为,虽然用户心智的转变是一个挑战,但高德地图通过海量、动态的加权系统,有潜力过滤出真正优秀的商户,从而实现比传统评价体系更科学、更精准的商业价值。

文 | 阑夕

阿里新憋出来的大招,来自高德地图这条业务线,还是很让人感到意外的。

关键是,大招本身看起来也太「小」了,似乎配不上阿里搞的阵仗——在公司成立26周年之际,兴师动众的邀请了各大媒体,宣布推出扫街榜这么一个产品。

所以把大家喊出来,就为了这点事呀?

倒是只有美团受伤的世界达成了,蒋凡主抓的电商在打外卖大战,连不归他管的地图产品也要把大众点评重做一遍,这波混合双打,针对性过于明显了。

仍然只能说美团刚好挡在了阿里想走的每一条路中间,双方没有私怨。

不过在杭州,潘乱约了高德扫街榜的产品负责人李刚,加上我一起,谈了一下高德到底想做什么,以及这件事情的价值在哪里。

聊完之后,我是觉得可以稍微休整一下上面的判断:这次发布会,不是为了一碟醋而包的饺子,它是高德地图上桌吃饭的一次开始。

可以揶揄雷声大雨点小,但最后淹没陆地的,从来都是雨点的汇聚成河,而与雷声的震耳程度无关。

先说高德地图这款产品,在很多人眼里——甚至包括一些互联网从业者——可能都会觉得它在国内和百度地图大概五五开,属于平分市场的关系。

但实际上,高德地图的日活,已经是百度地图的2倍,而且两款产品在各自公司的战略体系里,也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百度地图之于百度,一直是边缘业务,属于有了增长点就要掏出去的那种地位,当初由LBS延伸出的本地生活服务,结局只能是给糯米老老实实的当输血管。

而高德地图在阿里内部则是长期处于富养状态,这些年来数次组织架构的调整,也都昭示着阿里对高德地图有所作为的寄望。

从市场表现来看,高德地图大概或许可能没有辜负肩上的压力,以8亿月活来算,它已经是中国的第5大App,仅次于微信、抖音以及同门的淘宝、支付宝。

但高德地图的存在感,完全比不上它的体量,原因还是在于,地图这种产品形态,很难脱离工具。

而工具,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里是极其廉价的,除了卖流量,也没有太好的想象空间,况且流量单价也是最低的那一档。

所以即便早在2014年就被高德地图超过之后,百度地图也没怎么急,工具产品不存在网络效应,落后无非就是少卖点流量,并没有那么重要。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如今又把消费入口这个海市蜃楼给捡回来了?

对于阿里而言,2025年的版本固然狂野不羁,但热闹依然沿着主航道向外衰竭,高德地图做扫街榜,也并没有和看起来很适合协同的饿了么或是支付宝深入合作。

考虑到在发布会开始前市场上流传的那些半真半假的传闻,其中还有为口碑网招魂的猜测,但实际上如果真的是走那条路线,反而才会显得俗套。

打败大众点评的方式,一定不是把大众点评重做一遍,像我者死,离我者生,互联网行业有太多的反面例子,证明了一个体验更好的产品不能取代一个成熟标准的产品。

何况很多时候,所谓更好的体验,通常都是「自以为」的。

所以,真正需要换位思考的,是有没有可能,高德扫街榜不是一个入口,而是出口?

一个高德地图积累了二十多年的数据资产的出口。

这个想法的萌生,是和李刚——他是高德扫街榜的产品负责人——聊到高德地图连接真实世界的使命,他说为出门在外的用户提供决策是地图产品的天职,路有好坏远近的客观标准,但店的体验却是高度主观化和去中心化的。

高德地图认为,传统的评分体系,自己可以慢慢搭建,但基于出行、停留和信用的真实数据,是大众点评没有的。

比如这一轮的投放素材已经展示了,高德地图是能在城市的毛细血管层级,知道一家小店有多少回头客,好评可以通过送可乐的技巧「运营」出来,但行车导航的轨迹,没法这么轻易「运营」。

其实聊天过程中主要是我和潘乱在cue大众点评,李刚是受过严格训练的,无论怎么擦边都不会转进友商,除非忍不住⋯⋯好吧,还是那句话,高德地图要做的,是射程范围以内的事情,这个谁也拦不住。

我想说的是,扫街榜可以视为实体消费信息重组的第三个阶段,如果我们把米其林指南当作1.0的话。

编辑主导的评级时代,诞生了美食评论家这种职业,真正意义上的嘴替,本质上还是因为全球经济不够充盈,哪怕是中产阶级也需要节省试错成本。

到了Yelp和大众点评,一人一票的叠加效应很快瓦解了一小撮精英把持的话语权,本质上是用量化带来均值回归,让经营者们走进同一座拉票竞技场。

高德地图的扫街榜,是把游戏规则撕掉重写,要用深层的非标数据,去构建一套新的服务信用体系,虽然看上去是以榜单的形式出现,但它的终点,是要给每家店都上一套芝麻信用分。

我能理解高德地图看到的机会,也就是UGC式的评分体系逐渐失灵的崩坏趋势,早在「3.8分神店」的热梗出圈的时候,大众点评应该就意识到出问题了。

不能说大众点评上4.5分以上的店都是刷出来的,但在这个一言不合就打差评的市场——去看Steam中文区和其他地区的评价分布差别就知道了——想要保持多数好评的地位,就难免为此承担成本。

不能说这完全是大众点评造成的,但事实是,千篇一律的精致店铺,会和开遍各地的古镇经济一样,被复制粘贴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商圈里,并挤满了探店博主。

直到高德地图出来掀桌,拒绝参与继续维护屎山代码的工程。

「烟火小店」是高德扫街榜的一个重点分类,某种意义上就包括了那些客流稳定但颜值不能打的「苍蝇馆子」,这些店甚至能在小红书上得到流量——本地人都爱去的宝藏店铺是一个热门笔记题材——但在以前的评分体系里,它们多半会是路边一条。

不过我也问了,基于用户行为的真实,这个价值点是不是足够撑起一款野心那么大的产品?

举个例子,很多人会认为猫眼的评分要比豆瓣科学,因为猫眼必须买了票才能打分,而豆瓣则没有任何门槛,长期也有水军刷票的困扰,机制本身陈旧不堪。

但豆瓣还是那个豆瓣,猫眼反而因为买票的用户不太好意思承认自己的品味很差而表现出评分普遍虚高的问题,在这个例子里,真实好像又没那么重要了。

李刚的解释是,大力出奇迹,数据反馈的一切偏颇,都源于算法的不够准确,电影行业没有复购特征,二刷、多刷一部电影的行为不具备普遍性,但到店是有高频支持的,在海量的、动态的加权系统里,一定能过滤出「白月光」。

潘乱觉得心智还是最大的挑战,没有之一,高德地图是想一举完成从「去哪里」到「为什么去那里」的用途升级,这步子迈得属实有点大,可能也不是靠着扫街榜一款产品能实现的。

而且我们都注意到,在高德地图这套真实行为数据的链路里,支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理论上来说,同为阿里系的支付宝,是能掌握部分支付数据的,但完全没有出现在这次发布会上。

显然,这也不是负责产品的李刚该回答的问题,哪怕数据的流通存在合规难度,但在阿里的风格底下,真想集中资源做成事情,这种调度撮合是一定会有的,所以不是做不到,是时机还没有到。

换句话说,一项业务的地位,是打出来的,不是要出来的,阿里愿意支持高德地图搞创新,和愿意驱动支付宝去打配合,是两码事,你要先证明自己配得上,才有得谈。

好在阿里现在处于团队士气的高峰期,AI、云、外卖一个比一个能出成果,高德地图这次回归熟悉的封闭式开发,也是真的让互联网行业重温了经济上行的美。

打出顺风局,什么都好说。

就是又得苦一苦美团来扛线了,2019年,王兴在朋友圈锐评蒋凡和黄峥,以坐山观虎斗的姿态说这两个人的较量会决定中国电商的未来走向,当时的他肯定想不到,自己不但也在山上,还披着一样的虎皮。

都说人不会踏入同一条河流,却不可能总是躲过同一场竞争。

至少,高德地图不是在重复造轮子,它做的事情,和大模型公司有点像,就是给物理世界在赛博空间进行一比一建模,把海量的抽象信息压缩到个体能够消费的量级,最后让地图产品脱离工具属性,成为新的生活平台。

真做成了,就是阿里打造大消费平台的从龙之功,别说上桌吃饭了,多少也得坐到副宾位上。

有没有山东人来说一下,这理解是对的吧?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高德地图 扫街榜 消费评价 UGC LBS 阿里 大数据 实体商户 Gaode Maps Street Sweep Ranking Consumer Reviews UGC LBS Alibaba Big Data Physical Businesse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