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点科技 09月11日
AI写作或导致认知负债,削弱大脑功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一项MIT Media Lab的研究发现,过度依赖AI写作工具(如ChatGPT)可能导致“认知负债”,削弱大脑的神经连接、记忆回忆能力和写作归属感。实验对比了完全独立写作、使用搜索引擎以及依赖ChatGPT的学生,发现AI组大脑活动最弱,文章高度相似,且参与者难以记住内容并感到作品不属于自己。研究表明,AI虽然带来便利,却可能让大脑进入“低耗能模式”,长期来看会稀释学习效果,改变大脑的参与方式,导致长期表现落后于独立写作组。

🧠 **AI写作的“认知负债”现象**:研究发现,过度依赖ChatGPT等AI写作工具的学生,在四个月的实验中,大脑神经连接减弱,记忆回忆能力下降,并且对自己的写作成果缺乏归属感。这表明AI在提供即时便利的同时,可能以牺牲长期的认知能力为代价,形成一种“认知负债”。

📊 **大脑活动与信息加工的差异**:通过EEG脑电设备记录发现,完全独立写作的组别大脑活动最为活跃,涉及记忆和推理的区域得到充分调动。使用搜索引擎的组别居中,而依赖ChatGPT的组别大脑活动最弱,尤其是在注意力和记忆相关的脑区,表明AI让大脑处于“低耗能模式”,减少了深入加工信息的动力。

✍️ **写作成果的同质化与原创性削弱**:依赖ChatGPT写作的学生,其作品普遍表现出高度相似性,词组和表达方式重复,呈现“模板化”特征。相比之下,独立写作的文章更具差异性、原创性和个人化表达,而搜索引擎组则介于两者之间,文章受到搜索结果影响。

🧠 **记忆衰退与归属感缺失**:访谈结果显示,ChatGPT组的参与者难以复述自己刚写的内容,甚至完全记不起文章细节,对作品的归属感最低。独立写作组则能准确引用片段,并坚信作品是个人独立产出。这种差异在“换位”实验中尤为明显,凸显了AI作为替代而非辅助工具的潜在负面影响。

用AI助手写作正在成为一种越来越常见的行为。

它能在几秒钟内生成结构完整、语言流畅的文章,提供灵感甚至润色句子。但MIT Media Lab等机构近期的一项实验发现,这种看似高效的做法背后,可能伴随着一种难以察觉的“认知负债”。

研究结果显示,那些反复依赖ChatGPT的学生,表现出更弱的大脑神经连接,更差的记忆回忆能力,以及更低的写作归属感。当大脑把繁重的任务交给人工智能,它确实省力了,但也失去了思考、记忆和参与的机会。久而久之,学习中最关键的部分,正在被悄悄削弱。

研究团队邀请了来自波士顿地区多所高校的54名学生和研究人员,要求他们在四个月内多次完成作文写作任务。参与者被随机分成三组:一组只能使用ChatGPT,一组只能用Google搜索,一组则完全依靠自己的知识与思考。实验过程中,所有人都佩戴EEG脑电设备,以记录大脑的工作状态。研究人员还对作文进行了语言学分析,请教师和AI打分,并安排访谈。前三次实验保持固定分组,第四次则刻意让部分人“换位”:原本依赖ChatGPT的人改为独立写作,而原本全靠自己的人则首次使用ChatGPT。

结果显示,不同方式带来的差异极其明显。大脑活动方面,完全独立写作的组别脑区最为活跃,涉及记忆、推理和整合的区域都被充分调动;使用搜索引擎的组别居中,他们需要筛选信息、判断来源,也保持了较高的认知投入;而依赖ChatGPT的组别则最弱,尤其在与注意力和记忆相关的脑区,活动水平显著下降。这说明,AI的介入让大脑进入了“低耗能模式”,只需监督和微调,而不再深入加工信息。

写作成果也印证了这一点。ChatGPT组的文章普遍高度相似,常出现重复的词组和表达方式,不同参与者的作文在结构和用词上都很接近,呈现出一种“模板化”的特征。相比之下,独立写作的文章差异性最大,展现出更多的原创性与个人化表达;搜索引擎组则介于两者之间,文章虽然没有AI那样统一,但受到搜索结果的明显影响。

记忆与归属感的差别更为鲜明。在访谈中,ChatGPT组的参与者往往难以复述出自己刚写的句子,有的人甚至完全想不起文章内容。他们对作品的归属感也最低,觉得这并不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成果。相对而言,独立写作组几乎人人都能准确引用作文片段,并坚信文章是自己的独立产出;搜索引擎组则处于中间位置,虽然借助了资料,但仍保持较强的主体意识。在第四轮“换位”实验中,这种差异进一步放大:原本依赖ChatGPT的人在脱离工具后,大脑的投入明显不足,作文显得乏力,还带着AI生成的痕迹;而原本独立写作的人第一次用ChatGPT时,却能保持较强的记忆和理解,他们仍把AI当作辅助,而不是替代。

研究团队用“认知负债”来形容这一现象。就像借债一样,AI在短期内带来了便利和收益,但代价是长期积累的损失。ChatGPT减轻了即时的负担,让写作变得轻松,却削弱了大脑的训练,减少了记忆和深度思考的机会。写作不只是把字写在纸上,更是组织、推理、内化知识的过程。当这些环节被交给AI,大脑能量的消耗是降低了,但学习的效果也被稀释。实验结果显示,在神经活动、文章多样性以及教师评分等多个维度上,ChatGPT组的长期表现都落后于独立写作组。

这意味着,AI并不是单纯的学习加速器,它改变了大脑参与的方式。独立写作要求全程动脑,搜索需要筛选和判断,而AI生成则让人更多地处在“旁观”位置。学生得到了一篇流畅的文章,却很难记住其中的内容,也很难把思考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这种差别不一定在短期内显现,但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会逐渐积累出不可忽视的影响。

注:本文涉及论文《Your Brain on ChatGPT: Accumulation of Cognitive Debt when Using an AI Assistant for Essay Writing Task》已发布在arXiv,访问地址为:https://arxiv.org/abs/2506.08872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写作 认知负债 ChatGPT 大脑功能 学习效果 AI writing cognitive debt ChatGPT brain function learning outcome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