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9月09日
奇瑞汽车历经21年终达港股上市聆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奇瑞汽车历经21年、六次折戟后,第七次冲击资本市场迎来实质性突破,通过港交所上市委员会聆讯。此次上市不仅标志着奇瑞在合规化改革与财务优化上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也为其后续融资铺平道路。尽管面临海外基石投资者参与意愿偏低、地缘政治风险等挑战,奇瑞仍视香港为全球化桥头堡,并计划在新能源、智能驾驶及海外市场发力,以应对激烈市场竞争,巩固其作为出口领先自主品牌的优势,并寻求资本市场资源以加速体系性竞争力提升。

🚗 奇瑞汽车历经21年21年的漫长征程,奇瑞汽车终于在第七次冲击资本市场时获得了实质性进展,通过了港交所的上市聆讯。此前,奇瑞曾经历六次上市失败,此次的成功意味着其在股权、治理等历史遗留问题上取得了初步解决,为后续融资奠定了基础。

📈 财务表现强劲,新能源转型显效。招股书显示,奇瑞近年营收与净利润持续高增长,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从926.18亿元增至2698.97亿元,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至143.34亿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收入占比快速提升,从2022年的13.2%增长至2025年一季度的27.3%,显示出其在新能源领域的转型成效。

🌍 出口领先优势与全球化战略。奇瑞自2003年起已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第一,2025年上半年整体销量突破126万辆,同比增长14.5%。公司将香港视为“全球化桥头堡”,计划借助上市进一步巩固其在海外市场的优势,并拓展全球业务。

🚀 未来战略聚焦与挑战并存。奇瑞计划未来三年在高端新能源、智能驾驶、海外市场三条主线上发力,并以星途、iCAR、风云新能源等品牌作为转型主力。然而,其新能源业务占比仍低于竞争对手,且车型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高端化不足。同时,海外市场的风险以及投资者对盈利稳定性和技术壁垒的要求,都是其上市后面临的挑战。

9月7日晚间,港交所上市委员会的一纸聆讯通过公告,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1年的上市征程划下关键逗号。这家从2004年首次启动实质性上市计划的中国车企,在经历六次折戟后,第七次冲击资本市场终于迎来实质性突破。

对于奇瑞而言,此次通过聆讯,不仅意味着距离港股挂牌仅一步之遥,更标志着其通过持续的合规化改革与财务优化,初步解决了长期制约资本化的股权、治理等历史遗留问题,为后续融资铺路。

港交所公告截图

然而,这场看似 “通关” 的胜利背后,仍暗藏多重待解命题。全联车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向《财经》表示,证监会在六个月申请有效期最后一天才下发 “全流通” 备案通知书的 “卡点” 操作,既折射出监管部门对车企上市审核的审慎态度,也带有产业支持的特殊信号。

此前,奇瑞董事长尹同跃表示,中国香港不仅是融资平台,更是其“全球化桥头堡”。尽管吸纳海外资本是企业选择登陆港股的核心目标之一,但分析师认为,对于奇瑞而言,目前海外基石投资者,尤其是美国资本的参与意愿普遍偏低,叠加地缘政治风险、欧盟反补贴税等外部因素,可能影响其上市后的募资规模与估值表现。

与此同时,中国车企在新能源化、出海全球、品牌焕新等维度持续加速,主流新势力与传统车企均已完成多轮融资或登陆资本市场。在多重压力与博弈中,奇瑞此时的资本动作既有现实考量,也带有路径抉择的意味。

屡败屡战,奇瑞终抵聆讯关口

与过去21年里IPO屡次失败相比,奇瑞此次赴港上市终于迎来曙光。

2025年2月28日,奇瑞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8月27日,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发布备案通知书,明确奇瑞拟发行不超过6.99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允许18名股东将合计20.16亿股境内股份转为境外流通,这一备案为其赴港上市扫清了境内监管层面的关键障碍。

证监会备案通知书截图

不过,奇瑞此次上市推进也并非毫无波折。8月28日,因尚未通过港交所聆讯,其首次递表的六个月有效期正式失效。但仅一天后,奇瑞便迅速重新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招股书,并同步将财务数据更新至2025年一季度,展现出其冲刺港股的决心。

而到了9月7日,港交所官网显示奇瑞已通过上市聆讯,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华泰证券与广发证券,这一进展使其距离港股挂牌仅一步之遥。

从财务表现来看,奇瑞近年业绩呈现持续高增长态势,为其上市提供了坚实支撑。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926.18亿元攀升至2698.97亿元,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长至143.34亿元;2025年一季度延续增长势头,实现营收682.23亿元、净利润47.26亿元,盈利能力与规模效应均显著提升。

其中,新能源业务的突破尤为亮眼。2022年至2024年,新能源汽车收入占比分别为13.2%、4.9%、21.9%;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提升至27.3%,新能源转型成效逐步显现。

在行业地位与市场表现方面,奇瑞的竞争力也得到第三方数据印证。根据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以2024年全球乘用车销量计算,奇瑞是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且是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中唯一一家新能源汽车销量、燃油车销量、国内销量及海外销量较2023年均增长超过25%的企业;同期,其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速达 49.4%,位居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之首。

此外,奇瑞自2003年起已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出口量第一,2025年上半年整体销量更突破126万辆,同比增长14.5%,日均销量近7000辆,创下同期历史最佳业绩。

对于奇瑞此次港股上市,有分析指出,奇瑞对融资需求一直较为旺盛,当前在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投入上需大笔资金支撑,而港股上市恰逢中国汽车市场涌现三大浪潮——自主品牌崛起、新能源汽车普及、汽车出口增长,奇瑞作为出口领先的自主品牌,有望借助上市进一步巩固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奇瑞目前是国内少数未上市的整车企业之一,也是比亚迪、吉利、长安、长城、奇瑞等主要自主车企中唯一未上市的企业。尹同跃坦言,此次上市或将成为公司链接资本与产业的重要转折点。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窗口有限,估值逻辑仍需打磨

除了上述主要自主车企,过去几年间,理想、蔚来、小鹏、零跑等新势力车企也已完成多轮增发或登陆港美股市场。

当头部自主车企与新势力早已完成资本化布局,奇瑞的资本化节奏明显滞后,这也让其不得不面临“时间差”带来的压力。

回望奇瑞过去的上市路,从2004年借壳巢东股份因股权争议折戟,到2009年多品牌战略下股权架构复杂导致IPO中止,再到2019年混改投资方资金链断裂拖累进程等,屡次失败已让这家公司错失多轮资本市场窗口期。

仅就新能源车板块而言,如今港股对其估值已较2021年高点回落40%—60%,投资者也从“追概念”转向“重盈利”,对企业的盈利稳定性、技术壁垒要求更严。

在港股汽车板块承压的当下,奇瑞需要向投资者证明其独特的估值价值。这也是其弥补历史遗憾、实现资本化突破的关键关口。

分析人士指出,奇瑞的产销规模与出口业务是其核心亮点,但新能源业务短板仍较为突出。2025年一季度,奇瑞新能源收入占比27.3%,远低于比亚迪、理想等公司。与此同时,奇瑞车型集中在15万元以下中低端市场,高端化不足,这与它早年因战略摇摆错失的发展时间有关,或影响其估值溢价空间。

更关键的是,海外市场风险正削弱其估值支撑。这一问题恰是奇瑞过往IPO未充分应对的挑战。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综上,奇瑞能否向投资者传递清晰的应对方案,将决定市场信心。

改革成效待考,上市只是开始

为了满足上市监管与国际资本市场要求,奇瑞近三年在财务结构、合规治理、ESG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系列调整。

招股书显示,奇瑞引入多家中介机构,完成了三年连续盈利审计、全面税务重整与股东层级清晰化等工作。此外,公司亦在ESG报告、碳中和战略、董事会结构等方面,参照港交所上市企业标准推进改革。

分析人士认为,这些调整有助于奇瑞提升治理透明度与海外融资信任基础。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对《财经》表示,奇瑞此次获批上市历经21年坎坷,背后有多重因素,此次之所以相对顺利,国家政策为其上市提供了重要支撑,另外,股权调整同样关键。张毅认为,长期以来的股权架构问题一直是奇瑞IPO的阻碍,此次调整后,复杂情况得到改善。

从财务数据看,奇瑞过去两年的营收和利润表现出色,海外业务拓展迅速,这些为其上市后的市值表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资本市场最终仍将聚焦其业务成长性、盈利能力与全球竞争力。

据奇瑞最新市场战略,奇瑞未来三年将在高端新能源、智能驾驶、海外市场三条主线上全面发力,品牌矩阵中如星途、iCAR、风云新能源等将作为转型主力承担突破任务。

但业内观点指出,在当前车市竞争加剧、技术平台趋同、资本趋紧的背景下,奇瑞未来面临的不仅是IPO能否完成,更重要的是,如何用资本市场资源加速形成体系性竞争力。上市只是奇瑞新阶段的开始,它需要用更清晰的战略路径来回应资本市场的持续注视。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奇瑞汽车 港股上市 新能源汽车 中国汽车 IPO Chery Auto Hong Kong IPO New Energy Vehicles Chinese Automotive Capital Market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