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 09月09日
人类寿命增长放缓,平均寿命迈向百岁之路挑战重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一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研究显示,自20世纪初以来的人类寿命飞速增长的趋势已显著放缓。研究人员分析了23个高收入、低死亡率国家1939年至2000年出生群体的预期寿命变化,发现当前世代的寿命增幅远低于以往,平均每代仅增加2.5至3.5个月,远未达到突破百岁的预期。这主要是因为婴幼儿生存率的提升空间有限,而老年人群的死亡率下降速度不足以抵消整体增幅放缓的趋势。研究强调,尽管寿命预测受多种未来因素影响,但这一趋势对社会凝聚力、医疗、退休及社会保障政策,以及个人长远规划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政府和个人或需调整未来预期。

📉 寿命增长趋势显著放缓:研究发现,与20世纪初人类寿命的快速增长相比,当前世代的平均寿命增长速度已大幅减慢。1900年至1938年出生人口的平均寿命每代可提升约5.5个月,而1939年至2000年出生群体则降至每代2.5至3.5个月,显示出增长势头的减弱。

👶 老年人群死亡率下降不足以弥补整体增幅:寿命提升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是婴幼儿生存率的提高,但这一领域的改善空间已非常有限。同时,老年人群的死亡率下降速度未能有效弥补整体寿命增长的减缓,导致平均寿命迈向百岁目标的进程受到阻碍。

⚖️ 对社会与个人规划的深远影响:寿命增长放缓不仅是人口统计学上的变化,更会对社会凝聚力、政府的医疗、退休及社会保障政策带来挑战。同时,它也要求个人重新评估和调整其储蓄、退休及长远人生规划,以适应新的预期。

🔮 预测的局限性与不确定性:研究人员强调,寿命预测本质上是基于现有数据的科学推测,实际结果会受到未来疫情、新医疗技术、社会变革等多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因此,这些预测更多地适用于群体趋势,而非个体命运。

近日,科研人员警告称,从20世纪初开始的人类寿命飞速增长的态势已经不再,未来几代人虽然预计会活得更久,但平均寿命距离百岁还有很大差距。这一结论依据六种不同的预测方法得出。近期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一项研究,聚焦于23个高收入、低死亡率国家,分析了1939至2000年间出生群体的预期寿命变化。研究发现,尽管过去出生人口寿命大幅提高,但目前世代的增幅显著放缓。

“如果沿用20世纪上半叶的增长趋势,1980年出生的人其平均预期寿命本应能突破100岁。”该研究第一作者、MPIDR研究员José Andrade表示,“我们关注当前世代的寿命增速是否正在减慢。”为此,研究团队利用人类死亡数据库的数据,采用包括联合国人口预测在内的六种寿命预测模型进行分析。

这些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时间段为基础的方法,包括Lee-Carter模型、平滑受约束死亡率法、成分数据分析法及联合国2024人口展望;另一类则以出生队列为基础,包括线性Lee-Carter法和队列年龄-死亡分布转化法。

所有预测模型均显示,1939至2000年出生人口的寿命增加速度远低于以往,下降幅度介于37%至52%之间。团队预测,1980年出生者的平均寿命仍难以达到百岁,这主要是因为历史上寿命提升大多归功于婴幼儿生存率的提升,而现今这一年龄段死亡率已极低,进一步提升空间有限。与此同时,老年人群的死亡率下降速度不足以弥补整体增幅减慢的趋势。

数据显示,1900至1938年出生人口的平均寿命每代提升约5.5个月,而1939至2000年出生群体则降至每代2.5至3.5个月,具体数值因预测方法而异。研究人员强调,即使成年人及老年群体的生存率提升速度翻倍,其带来的预期寿命增长也无法与20世纪初的成就相提并论。

需要指出的是,寿命预测本质上是基于现有数据的科学推测,实际结果受未来疫情、新疗法、社会变革等因素影响,难以完全准确。更重要的是,相关预测适用于群体而非个体。

寿命变动不仅影响社会凝聚力,也关系到政府医疗、退休和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整,同时影响个人的储蓄、退休及长远计划。随着寿命增速放缓,政府和个人或需调整未来预期。

编译自/ScitechDaily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人类寿命 预期寿命 老龄化 人口统计学 PNAS Lifespan Life Expectancy Aging Demographics PNA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