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9月08日
阅兵后的战略思考:物理对抗转向舆论心理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阅兵展示的先进装备和欧美反馈预示着物理冲突的可能性降低。文章指出,未来的竞争焦点将转向舆论和意识形态领域,借鉴苏联当年通过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瓦解对手的经验。作者分析了“颜色革命”的隐蔽性和传播学技巧,强调“议题主导性”的重要性,即掌握讨论什么话题的权力。文章以苏联笑话、狗肉争议、女性冠姓权等案例,揭示了如何通过设置无效议题、利用脱口秀等新传播形式,消耗对手精力,转移公众注意力,最终达到瓦解的目的。作者呼吁加强对这类“魔法攻击”的警惕。

🪖 **地缘政治新格局:从硬碰硬到软对抗** 阅兵所展现的先进军事实力,以及欧美方面的反应,预示着大规模物理冲突的可能性正在降低,或者至少会被大大推迟。这意味着国际竞争的焦点正从传统的军事对抗转向更为隐蔽的意识形态和舆论战场,即所谓的“魔法对轰”。

💡 **议题主导权:颜色革命的核心战术** 文章强调,“颜色革命”并非简单的口号宣传,而是高度隐蔽且运用专业传播学理论的战术。其核心在于争夺“议题主导性”,即掌握“讨论什么的权利”。通过系统性地设置和传播特定议题,即使是普遍性问题,也能被塑造成特定国家的独有困境,从而占据舆论高地,瓦解对手的认知。

🎭 **新传播形式与无效议题的运用** 新一代的传播形式,如脱口秀,以其短平快、无需严谨考证的特点,成为制造和传播议题的利器。作者指出,这些议题往往是“无效议题”,其目的并非解决问题,而是通过不断抛出争议点,消耗对手的精力,使其疲于奔命,无暇顾及真正重要的问题。无论是关于服装的争议还是其他社会议题,其核心在于制造对立和消耗,而非解决。

🛡️ **应对策略:警惕与反制“意识形态魔法攻击”** 面对日益复杂的“意识形态魔法攻击”,中国大众在物理对抗方面经验丰富,但在心理和舆论层面的准备尚显不足。作者呼吁,必须加强对这类精密战术的警惕,理解其运作机制,避免被动应答,从而有效抵御其侵蚀,维护国家战略安全。

前两天说这次阅兵很值得大家关注,现在阅兵结束了,一些观点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从这次阅兵我们展现出的先进装备,以及欧美的反馈来看,物理大战应该不太会出现,或者说大大推迟,美国应该会放弃在物理上挑起争端的念头。

第二,就是舆论斗争的战场,可能会更剧烈,物理上搞不过,就搞精神上的。

因为当年苏联就是这个剧情,1981年苏联在波罗的海沿岸举行了声势浩大的-81军演,成千上万辆坦克的钢铁洪流让整个东欧瑟瑟发抖,英美也大为震撼,由此开启了牛仔裤摇滚乐的意识形态战线,既然正面战场无法战胜你,那就在意识形态上演变你。

所以哪怕是从路径依赖的角度看,欧美很可能也再一次拿出这套打法。

简单来说,大炮巨舰硬碰硬的比拼可能会告一段落,接下来更多的会是魔法对轰。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欧美又会掏出牛仔裤摇滚乐呢?

答案是,牛仔裤和摇滚乐只是一个指代。在2025年,这套打法会有一些新的名字,比如,“女权”,“动保”。

许多人以为颜色革命是念经,一个老外跑到你面前开始大吹美利坚多好多好,这叫复读机,不叫颜色革命。真正的颜色革命是非常隐蔽,且伴随非常专业的传播学理论的。

比如,苏联笑话。

苏联笑话好不好笑,很好笑。苏联笑话真不真,很真。很多笑话甚至算得上是一针见血。

但问题在于什么,欧美有没有类似问题?有,但你几乎看不到有人成体系组织化的讲美利坚笑话。

典型就是里根讲的那个,美国人能去白宫拍总统桌子的笑话:

其实换个角度,苏联能谈族裔问题,美国能谈黑人犹太裔问题吗?不行吧,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政治正确,

但在苏联笑话的叙事下,这似乎成了一个苏联特有的问题。

也就是苏联笑话成功地把一个广泛的,普遍化的问题,变成了一个似乎只有苏联才存在的问题。

并且苏联笑话更短,更快,反转效果更强的特点,让他在传播领域上击败了传统的长篇大论的媒体报道,吸引了更多讨论,最终占领了议题主导。

而议题主导性的失守,才是苏联噩梦的开端。

是的,许多人面对颜色革命,往往把目光聚焦到牛仔裤和摇滚乐这些具体的项目上,对此严防死守,但真正的核心,是议题主导性。

什么叫议题主导性?——讨论什么的权利。

美国有美国的问题,苏联有苏联的问题,但掌握议题主导性的媒体,可以只讨论苏联的问题。我一天抛出一百个问题,哪怕你全部解决,大众眼里你也全是问题。并且我还可以用不重要的问题,抢占真正问题的讨论,让你疲于奔命天天做题,没有时间去解决真正的问题。

比如非常典型的,狗肉问题。

面对欧美动保组织的指责,你会发现所有反驳者都试图通过传统习俗来证明狗肉是合理的,专门养殖的,应该被包容的,对吧?

这就是做题家思维,对方出题你就答,一个劲地证明自己没问题。

真正的出题家思维是什么呢——火鸡。

美国每年感恩节要吃掉4000万只火鸡,我觉得火鸡也是人类的伙伴,也不应该被吃,我能不能成立一个保护火鸡协会,去抗议美国人吃火鸡的行为?

你说神经病啊,这是他们感恩节传统习俗。你看,这个认知不就特别到位吗?

为什么欧美的传统习俗要被尊重,中国的传统习俗就是陋习呢?

动物保护者天天讨论狗的问题,火鸡难道不是动物吗?

保护动物没错,但具体要讨论哪个动物,天天把哪个动物顶上热搜,这里面的差异可就大了。

这就是议题设置。

再比如女性主义冠姓权问题,这个议题堪称欧美意识形态输出巅峰。

女权博主指责中国孩童不和母亲姓,欧美孩童和母亲姓,所以中国女性没有冠姓权,是一种失权。这个论调大家都听过吧,很多人往往也下意识地从传统习俗角度去解释,对吧?

但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欧美那叫孩子和母亲姓吗?

欧美那个是女性结婚后,自己也得跟着改姓。

所以欧美当然不存在冠姓权问题,什么希拉里孩子跟她姓,大哥你在逗我吗?希拉里和她孩子,不都叫克林顿吗?

这就是议题设置,她告诉你中国女性存在世界独有的冠姓权问题,但不说背后的前因后果完整事实。

如果你问她们如何看待欧美女方也跟男方姓呢?——以我之名,冠你之姓,双方一起经营姓氏,欧美传统太浪漫了。

什么叫意识形态输出巅峰?这就叫巅峰。

第一次看见这个案例的时候,我大脑都宕机了。一般人是五十步笑一百步,他居然做到了一百步指责五十步,什么叫定义学,什么叫新闻学,这个案例是最有代表性的。

而和这些议题配套的,又是新一代的传播形式——脱口秀。

当年苏联笑话靠着短平快击败了传统媒体的长篇大论,现在占据这个生态位的是脱口秀。

不需要辩论,不需要真伪,以最短最快的形式抛出各种问题,占据舆论空间。

上来就是我有一个朋友,她被家暴了,所以大家必须关注家暴问题。

如果正规媒体事后查证这并不存在呢?那就是创作自由。

不查证的时候,字字血泪,一查证,那就是脱口秀要允许艺术加工。

传统新闻从选题到采访再到查证是很慢的,哪怕是专业机构也需要几天时间。苏联笑话想讲出戏剧效果也需要精心打磨找到笑点。脱口秀统统不用,直接上场抛出家暴问题就可以开始念经。

你还不能说不好,因为人家说了,脱口秀就是冒犯的艺术。

你敢说不好那就是你破防了。

甚至,靠着短平快不用脑的特点,脱口秀可以实现同一个问题的正反双吃。

星期一,一个脱口秀演员大谈空姐校服物化女性的问题。

空姐不许穿裙子,校服也不许出裙装,坚决抵制物化女性行为。

星期二,同一群人大肆转发,欧美日韩校服精致漂亮,中国校服土气压抑。别问,问就是东亚保守,问就是我的青春没有颜色。

总之,你支持裙子是压迫,不支持裙子也是压迫,无论如何你就是有罪。

你以为她们只是在讨论服装问题,哎呀不就一条裙子吗,听她们意见改成裤子就行了。

不,改成裤子后,会有裤子的问题在等着你。

重点从来不是穿裙子还是穿裤子,重点是通过发声控诉这个过程,证明你是有罪的,顺带演练部队,以及,让这些无效议题占据舆论场,压制真正问题的讨论。

穿裙子我能挑刺,穿裤子我也能挑刺,正反我都有挑刺理由,这就是非常典型的无效议题。这样的议题占住舆论场,就能让你没有精力去关注真正的问题。

你以为自己每次都解决了问题,对方说裙子我就改裙子,说裤子我就改裤子,应对得非常好。

不,某种意义上你大输特输,因为对方掏出一堆无效问题,就是消磨你人力精力的。你要做题,那就会有无数的题等着你。

理解这个,你也就理解了欧美堕胎问题为何如此泾渭分明。因为这类议题大家已经非常有经验,你一提对方就知道你要干嘛,都懒得辩经,跳过流程直接开打。而我们这边,很多时候大家还下意识地跟着讨论,等于是被牵着鼻子走。

所以事实就是,颜色革命魔法攻击是一套非常精密,且极具传播学技巧的战术。

他并不是直愣愣地念经,而是通过一些非常有技巧性的议题去牵动你的精力,让你疲于奔命。很多议题甚至压根没指望有结果,就是消耗你精力的白噪弹。

中国大众对于物理上的对抗有丰富的经验,但对于这些意识形态方面的魔法攻击,显然还没有多少准备。

要论接下来该做什么,我认为无疑是加强这一块的警惕。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阅兵 国际战略 意识形态 舆论战 颜色革命 议题设置 传播学 脱口秀 地缘政治 parade international strategy ideology information warfare color revolution agenda-setting communication studies stand-up comedy geopolitic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