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9月08日
阿里电商战略升级:AI驱动购物新体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阿里巴巴正积极拥抱AI电商新时代,通过“帮我挑”等AI导购功能,优化消费者购物流程。此举标志着其AI战略从赋能商家转向直接介入消费者购买决策。尽管早期AI存在“幻觉”问题,但随着检索增强生成(RAG)等技术的成熟,AI输出愈发严谨,这恰好契合了AI购物应用的需求。与亚马逊等巨头同步,阿里加码AI购物,旨在应对用户行为转变——信息获取趋向AI搜索,用户精准描述需求的能力下降。AI购物通过洞察用户模糊需求,提供精准商品推荐,有望成为新的“种草”方式,并可能利用用户对AI的盲目信任,成为可靠的“购物导师”。

💡 **AI赋能购物体验升级**:阿里巴巴正通过“帮我挑”等AI电商导购功能,将AI技术从赋能商家拓展到直接优化消费者购买流程,旨在提供更个性化、更高效的购物体验。

🚀 **技术成熟驱动AI电商发展**:随着检索增强生成(RAG)等技术的普遍应用和算法优化,AI“幻觉”问题得到缓解,AI输出的严谨性提升,使其更适合在电商场景中辅助用户决策,推动了阿里等大厂加码AI购物。

📈 **用户行为转变与AI搜索崛起**:信息获取渠道正向AI搜索集中,用户精准描述需求的能力下降,偏好更宽泛的搜索词。AI购物通过理解模糊需求,提供商品推荐,成为应对这一趋势的有效策略。

🤝 **AI成为新的“购物导师”**:用户对AI普遍存在盲目信任,尤其在AI输出日益严谨且能给出正确答案的情况下。这使得AI有潜力成为消费者信赖的“购物导师”,影响购买决策,缩短交易路径。

用“春风得意马蹄疾”这句话来形容当下的阿里或许再合适不过,仅从最新的季度财报来看,在这一轮外卖大战中他们已经取得了“暂时的胜利”。“我们预计在未来三年内,闪购和即时零售为平台带来1万亿的交易增量”,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CEO蒋凡在此次财报电话会议上说的这番话表明,激进的“百亿补贴”为淘宝带来了一股巨大的增量。

当然,此次阿里股价大涨的关键,不止于已经取得的业绩,更在于他们所描绘的未来。阿里方面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也就是说“大消费平台”是阿里的现在,“AI+云”则是这家巨头未来的星辰大海。

就在3800亿元所代表的宏伟蓝图曝光后,阿里方面也马上开始付诸行动。

日前,淘宝方面被曝光正在测试AI电商导购功能“帮我挑”,可通过AI能力为用户提供更符合消费需求的商品或内容。这也是淘宝在“AI万能搜”后,在主站上线的第二个旨在利用AI优化用户购买体验的尝试,这也意味着阿里的AI电商战略,已经开始从赋能商家走到了介入消费者购买流程这个阶段。

自从马云当年在拼多多市值即将超越阿里时说出,“所有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冬天里。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他们的AI电商战略就提上了日程。只不过最初阿里的AI电商仅限于B端,以阿里妈妈为支点,向商家提供内容、营销、设计等AI能力。

相比亚马逊、谷歌等海外巨头积极将生成式AI引入在线购物场景,阿里不可谓不保守。当然,他们的保守也是有原因的,毕竟“AI幻觉”问题使得早期的AI频繁翻车。随着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的普遍应用以及各大厂商逐步优化算法,AI幻觉问题的发生率持续下降,但这种改进也导致AI模型的输出更严谨、缺乏创造力。

对于一个AI聊天机器人而言,输出严谨就代表它的趣味性会下滑,可对于AI购物应用来说,严谨反而是一件好事,所以技术成熟可能是阿里如今愿意加入“AI Agent+电商”浪潮的原因。其实不仅仅是阿里,亚马逊同样上线了“为我购买”(Buy For Me)这个功能,OpenAI也将AI购物系统Operator升级为Agent版本,可在浏览器内自主完成任务,用户只需说出“买晚餐及甜点食材”,AI就能自动跳转至超市网站,并添加商品至购物车,仅需用户确认付款即可。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一众大厂纷纷加码“AI购物”呢?这是因为用户行为的转变是关键。如今,大家的信息获取渠道开始逐渐向AI搜索集中,在欧美,网民用ChatGPT、Claude、Grok生成的“概述”获取信息,国内网民则乐于通过豆包、DeeoSeek来寻找问题的答案。以至于百度和谷歌这两大传统搜索巨头不得不在2025年开始转向,拥抱AI搜索浪潮。

但AI搜索却为网购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即拥有强大语义理解能力的AI把用户给惯坏,使得用户精准描述需求的能力在下降。Gartner分析师就指出,用户会倾向于更宽泛的语言描述需求,比如更喜欢搜索“婚礼穿搭”、而非“白色连衣裙”,所以这就给传统电商平台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阿里做“帮我挑”就正是洞察到了用户习惯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试图通过提前卡位来提升淘宝的使用体验。事实上,淘宝的“帮我挑”也可以被视为是AI种草,即通过AI来洞察消费者的需求,进而提供最适合的商品。

对于消费者而言,打开淘宝、天猫这样的货架式电商,往往都有着明确的目的性,但需求却可能会相对模糊。例如在开学季,可能是想为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孩子购买一款笔记本电脑,但具体是哪个品牌、哪个价位则待定,以往消费者可能会去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种草帖里寻找答案。

而线下熟人的推荐之所以可靠,是因为有社交关系来做背书,种草达人之所以可以收获一批粉丝,也是在拿账号的信誉在做背书。这里的核心就在于消费者愿意相信KOL、KOC的分享,是因为后者持续创作优质内容,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佳琦、董宇辉、罗永浩等头部带货主播。

那么AI的信誉几乎呢?答案是真正了解AI大模型、生成式AI的人反而是审慎的,不懂AI的人却对其有着“迷之自信”。显而易见,真正了解AI的人在整个网民群体中的比例相当低,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对于AI有着盲目信任。相信不少家中有长辈的朋友可能有这样的经历,那就是一旦教会长辈使用AI,他们就会将AI给出的答案奉为圭臬。

这个错误的根源,就在于大多数用户将AI当成了一个 “无所不知的专家”,而不是“效率极高的实习生”,所以会下意识地认为 “AI给的肯定是对的”。甚至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约有2/3的人在AI与自己的意见相左时,会改变他们的决定、选择听从AI的建议,即便是面对生死抉择时也依然如此。

其实AI被人类盲目信任的原因很简单,如今AI幻觉的发生概率已经非常低,这就使得AI在绝大多数的时候都能给出正确答案。当一个几乎永远正确的东西存在时,如果对它不了解,你也会盲目信任。既然如此,AI又岂有不成为“购物导师”的理由。

从“AI万能搜”到“帮我挑”不难发现,淘宝对于AI技术的应用集中在缩短交易路径与优化处理效率,目的就是尽可能地让消费者更轻松地做出购买决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阿里 AI电商 淘宝 人工智能 购物体验 Alibaba AI E-commerce Taoba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hopping Experienc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