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9月08日
苹果Vision Pro反思:轻量化与降本或成未来XR设备关键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苹果Vision Pro上市后反响不一,其高昂的价格和较重的佩戴体验成为主要争议点。面对市场反馈,苹果正计划推出更轻量化、成本更低的Vision Air,预计重量减轻40%以上,价格可能大幅下调。为实现这一目标,Vision Air可能在传感器和屏幕分辨率上有所妥协,甚至移除EyeSight外屏。Vision Pro的市场表现表明,价格是大众化普及的一大障碍,Quest 2的成功印证了低价策略的有效性。苹果最初希望通过开发者生态构建VisionOS,但吸引力不足,内容生态仍需借鉴iOS/iPadOS。高分辨率屏幕虽带来极致视觉,却对内容制作提出更高要求。佩戴舒适性被视为头戴设备成功的基石,Vision Pro的重量问题限制了其大众化潜力。未来,降低成本、提升佩戴舒适性,并平衡屏幕规格以适应内容创作,将是XR设备走向成功的关键。

🍎 **Vision Pro的反思与Vision Air的规划:** 苹果Vision Pro上市后,市场反馈显示其高昂的价格(3499美元,约等于美国月薪中位数)和较重的佩戴体验(600克)是制约其大众化的两大主要因素。为解决这些问题,苹果正计划在2027年推出Vision Air,预计将比Vision Pro轻40%以上(约360克),价格可能降低50%。这一调整旨在吸取Vision Pro的经验教训,打造更亲民、更易用的产品,以期获得更广泛的市场接受度。

💰 **价格与市场接受度的博弈:** Vision Pro的高定价显著限制了其消费群体,与Quest 2仅299美元的低价策略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因此在全球VR市场取得巨大成功。这表明,对于头戴设备而言,价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苹果需要解决“为何消费者要花费3499美元购买Vision Pro”这一核心问题,以期在XR市场实现突破。

🧩 **内容生态与技术妥协的权衡:** 苹果最初希望通过开发者构建VisionOS生态,但第三方开发者热情不高,内容生态仍依赖iOS/iPadOS。Vision Pro的超高分辨率屏幕(单眼超4K)对内容制作提出了极高要求,导致普通设备拍摄的内容在Vision Pro上呈现出明显噪点。Vision Air为了降低成本和重量,可能会减少传感器数量,采用低分辨率屏幕,甚至移除EyeSight外屏,这需要在极致视觉体验与内容兼容性、成本控制之间进行权衡,以适应更广泛的内容源。

🚶 **佩戴舒适性是头戴设备的基石:** Vision Pro的600克重量导致部分用户出现不适感,凸显了佩戴舒适性对于头戴设备的重要性。与手机的握持体验类似,佩戴舒适性是头戴设备能否大众化的根本。即使参数领先,若佩戴体验不佳,设备也难以获得成功。vivo Vision概念机通过采用昂贵的航空镁合金和外接电池来减重,也印证了这一趋势。未来的XR设备必须将佩戴舒适性置于首位,才能赢得市场。

当时间来到2025年,XR赛道的焦点莫过于AI眼镜,也已经几乎没有人再谈论苹果的Vision Pro能否“给XR行业最少续命10年”。挟苹果的光环诞生、却又快速过气,这就成为Vision Pro当下最大的一个问题。当外界都不怎么再关心Vision Pro时,苹果方面并没有选择放弃。

日前有爆料称,苹果或计划在2027年推出轻量化头显Vision Air。据称这款头显将会重新设计,并针对Vision Pro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调整,重点优化佩戴舒适性和成本控制。预计Vision Air会比Vision Pro轻40%以上,即重量仅有360克,价格则可能会大幅降低50%。

当然,为了降低重量和价格,Vision Air也势必会减配,苹果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减少传感器数量、换用低分辨率屏幕,甚至是移除EyeSight外屏。如果上述传言属实,那么苹果真的是吃一堑长一智,是试图按照Vision Pro用户的反馈打造一款更亲民、更易用的产品。

Vision Pro之所以呈现出高开低走之势,高昂的售价被外界认为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即便是在“赚美元花美元”、“赚欧元花欧元”的欧美,3499美元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也是一笔不算小的数字,差不多是美国人月薪中位数的水平(3000美元)。这也就意味着,许多美国人看待Vision Pro的感受与大家看待当下的国产Android旗舰一样,都是得咬咬牙才能下决心买。

作为对比,目前全球最成功的VR头显Quest 2之所以风靡,靠的是仅为299美元的低廉价格。用月薪的1/10买一个“玩具”,自然会让消费者的心理负担断崖式下降。因此苹果就需要面临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消费者为什么非得花3499美元去购买Vision Pro?

苹果最初的策略是将Vision Pro推向开发者,这一点从产品命名上其实就能看出。手持Vision Pro的开发者将VisionOS应用生态做起来,然后再吸引普通消费者购买。这种先招商、再营业的做法显然不能说不对,但苹果似乎高估了第三方开发者对于一个崭新生态的热情,由于愿意All in VisionOS的开发者数量不多,以至于他们不得不从iOS、iPadOS“借兵”来充实VisionOS的内容生态。

那么要如何降低Vision Pro的成本呢?如果苹果选择保留标志性的EyeSight外屏,缩减屏幕规格就是最合适的一个选项。目前Vision Pro配备的两块microOLED屏幕总像素高达2300万,单眼分辨率超过4K,PPI达3400,可支持4K广色域和HDR渲染,堪称是目前头戴设备中的天花板。

可是如此高素质的屏幕,却成了Vision Pro内容生态的绊脚石,超高分辨率导致普通设备拍出的画面呈现在Vision Pro上时,会有着非常明显的像素颗粒或噪点。佳能方面就曾指出,要为Vision Pro制作视频需要拥有1亿像素的传感器,并且帧率要达到60帧/秒,可目前几乎没有什么消费级设备能达到。

到目前为止,Vision Pro的沉浸式视频库都还没能达到苹果当初俺宣传的水平,NBA 2025年全明星赛集锦这种已经官宣合作的内容都迟迟未能上线。

除了价格将普通消费者拒之门,佩戴体验也让许多支持苹果的用户无力为其辩白。Vision Pro高达600克的重量导致苹果即便优化了佩戴体验,部分用户仍反馈“压得慌、戴久了有不适感”。就如同持握体验是手机的基石,佩戴体验同样也是头戴设备的立身之本,要以“不适感”为代价来使用的设备几乎注定无法大众化,毕竟绝大多数消费者并非受虐狂。

佩戴舒适性远大于参数领先,这应该是Vision Pro给整个业界最大的经验和教训。如若不然,vivo的vivo Vision概念机也不会选择使用昂贵的航空镁合金框架以及外接电池来减重,将机身重量压到400克之内。而让用户不至于为了佩戴付出痛苦,这无疑是一款头戴设备成功的基础。

如此一来,降低屏幕分辨率来拉低成本、同时开拓内容源,再砍掉无谓的EyeSight和传感器,一个苹果版本的“vivo Vision”确实有可能大有可为。毕竟在1199美元的iPhone 16 Pro Max都不乏购买者,1500美元的Vision Air想必也会有一大批消费者愿意尝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pple Vision Pro XR AI眼镜 Vision Air VR/AR 科技 产品迭代 佩戴舒适性 成本控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