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9月08日
黑石咖啡:区域扩张与盈利模式的IPO故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深入分析了即将登陆纳斯达克的咖啡连锁品牌黑石咖啡(Black Rock Coffee Bar)。文章介绍了该公司的起源、自营门店模式、以得来速和快取为主的门店形态,以及咖啡和能量饮料的产品组合。重点阐述了其“规模+复购”的增长逻辑,即通过打磨单店模型、密集开店摊薄成本,并利用数字化触点和会员计划提升复购。财务数据显示,公司营收和经营利润稳步增长,同店销售和利润率均有提升,但净利润仍为亏损。文章还探讨了黑石咖啡在美国咖啡市场的竞争格局和差异化定位,以及其Up-C架构下的IPO融资和公司治理结构。最后,分析了该公司的潜在风险,包括地域相关性、成本刚性、财务治理和竞争加剧,并指出其估值将取决于能否持续兑现增长指标。

☕️ **稳健的自营扩张模式与盈利逻辑:** 黑石咖啡采取全部自营门店的模式,强调通过打磨单店模型,在约18个月内实现单店年均销售额110万美元、22%的门店层面利润率,并以约60万美元的资本投入实现约40%的现金回报率。这种可复制的高回报开店模型是其增长的核心驱动力,而非依赖加盟或“第三空间”叙事。

📈 **数字化赋能与多元化产品增长:** 公司积极推进数字化触点,移动点单已占二季度门店营收的15%,会员计划积累超180万会员,显著提升了复购率和客单价。同时,能量饮料Fuel系列正成为第二增长曲线,销售占比稳步提升,显示出其产品矩阵的多元化发展潜力。

💰 **IPO融资聚焦财务优化与未来扩张:** 本次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偿还循环贷款、支付发行费用及补充日常运营资金,旨在减轻财务负担,降低利息支出,为未来的稳健扩张奠定更扎实的财务基础。公司采用Up-C架构,上市后原股东仍将牢牢控制公司投票权,但公众股东的经济利益和表决权将受到一定稀释。

⚖️ **面临的风险与估值锚定:** 黑石咖啡面临地域与业态相关性风险、成本刚性、复杂的财务治理结构以及日益加剧的竞争。其估值将取决于能否在未来两三年内保持双位数同店销售增长、29%左右的门店层面利润率,以及20%的年开店速度,从而被市场视为“成长型连锁”而非“保守现金流模型”。

美国咖啡市场,从来不缺少资本故事。

星巴克(SBUX)以全球化扩张树立行业标杆,Dutch Bros(BROS)凭借区域连锁的高增长赢得资本青睐,而无数中型品牌则在短暂的热潮后归于沉寂。

下周五,来自美国西部的 黑石咖啡(Black Rock Coffee Bar )美股 代码号BRCB 即将登陆纳斯达克。

资本市场最关心的问题是:

公司概况

Black Rock 2008 年起家于俄勒冈州比弗顿,如今总部设在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公司在全美 7 个州运营 158 家门店,且全部为自营门店。

与不少依赖加盟扩张的同业不同,Black Rock 通过自营模式确保了更高的品牌掌控力和运营一致性,但同时也承担更高的资本开支与资产负担,扩张节奏受限于自身资金实力。

门店以 drive-thru(得来速)和快取形态为主,约四分之三配备室内“lobby”(室内可以停留的区域)以满足部分停留需求。整体定位直指通勤与社区场景,强调高频触达与效率平衡,而非“第三空间”的高成本叙事。

从产品矩阵看,咖啡仍是核心,但能量饮料 Fuel 系列正在成为第二增长曲线:其销售占比从 2024 年的约 22% 提升至 2025 年上半年的约 24%。

公司同时推进数字化触点——移动点单已占 2025 年二季度门店营收的约 15%,而 2024 年 6 月上线的会员计划在 2025 年 6 月底已积累超 180 万会员,会员订单占比 64%,频次与客单明显高于非会员客群。

经营模型

把 Black Rock 放回线下连锁的传统框架,它讲的是一套经典而有效的增长逻辑:先把单店模型打磨到稳定,再通过密集开店摊薄总部与供应链成本,从而把门店层面的利润率逐步转化为公司层面的经营利润。

过去几年,公司在西北和西南市场以高密度开店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利用数字化触达与菜单创新稳住复购。这一“规模+复购”的双重驱动,使得同店增长和新店扩张形成良性循环。

管理层对外披露的目标,核心是让投资人看懂这套算式:一间新店开业后,大约 18 个月就能跑到“健康水平”。到那时:

换算下来,一家门店在稳定运营后,投资人能够在一年半左右收回成本,并实现约 40% 的现金回报率

美股投资网分析认为,这意味着 Black Rock 的扩张逻辑并非依赖讲故事,而是基于一套可复制的高回报开店模型。

财务表现

到数据层面,Black Rock 的改善是可量化的。2024 年公司总营收 1.609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8%;2025 年上半年营收 9,521.4 万美元,同比增 24.2%。

更重要的是质量指标:2025 年上半年同店销售增速 10.1%,AUV(门店年均销售)达 122.6 万美元;门店层面利润为 2,754.1 万美元,门店层面利润率提升至 29.0%,优于 2024 年同期的 28.2%

经营利润端同样在抬升。2024 年公司实现 603.3 万美元的经营利润,经营利润率 3.7%;2025 年上半年经营利润 551.8 万美元,经营利润率进一步至 5.8%。按非 GAAP 口径,2025 年上半年调整后 EBITDA 为 1,406.3 万美元,调整后 EBITDA 利润率 14.8%,较上年同期提升 70 个基点。

净利润仍为亏损,但亏损额已收窄至 194.5 万美元,显著好于 2024 年同期的 223.5 万美元亏损。换句话说,门店“赚钱—总部摊薄—经营利润抬升”的传导链条,已经跑了起来。

成本结构也在顺势优化。2025 年上半年销售及管理费用(SG&A)为 1,474 万美元,同比增 17.3%,但占营收比从 16.4% 降至 15.5%;同一时期,人工成本占比从 21.5% 下降到 20.8%,租占比从 8.4% 下降至 8.0%。这不是“一次性”动作,而是规模扩张带来的自然摊薄与流程效率的小幅累积。

需要承认的是,财务端仍有“短板”需要时间消化。折旧摊销与开店前费用会在开店加速期持续压制净利表,利息成本也不是小数。2025 年上半年净利息支出 615.7 万美元,同比上升,反映了公司在扩张与再融资过程中的财务负担——这也是管理层在 IPO 中优先处理的事项之一。

竞争格局与定位

美国外出咖啡市场进入成熟期,但得来速与快取场景依旧扩容,尤其在南部与西部。

Black Rock 面对的对手可分两层:全国性龙头如 星巴克(SBUX)与 Dutch Bros(BROS),以及区域连锁如 Scooter’s、7 Brew 等。与巨头相比,Black Rock 在规模与品牌势能上仍有差距。

但在西部与阳光地带的若干城市圈,它通过“区域深化+高密度开店”的打法,叠加更短等待时间、灵活的饮品组合与相对亲民的定价,已经证明自己具备本地化的效率优势。它选择的路线并非“全国性对抗”,而是先在确定性更高的区域建立稳固心智份额,再以点带面。

美股投资网分析认为,这一定位也决定了资本市场的观察框架:它不需要短期内去碰 SBUX 的“第三空间”叙事,也没必要在全国范围复制 BROS 的速度,只要在已进入的市场继续提升密度、稳定同店、控制开店回本周期,它的估值锚会更靠近“优质区域连锁”的范畴,而不是“规模尚小但讲大故事”的那一类。

IPO状况

Black Rock Coffee Bar本次发行大约 1,470 万股,定价区间16–18 美元,最多可以募资 2.65 亿美元,对应的估值最高约 8.6 亿美元。承销阵容豪华,包括摩根大通、杰富瑞和摩根士丹利等一线投行。

公司采用的是一种常见的 Up-C 架构。简单说,就是上市主体是 C 公司,负责对外融资;真正经营门店的主体仍然是 LLC。

上市后会有三类股.票:

A 类是公众投资人持有的,每股一票并享有分红;

B 类和 C 类主要掌握在原股东手里,虽然没有分红权,但能配对 LLC 的持股并保证投票权,其中 C 类每股还有 10 票。

这样一来,原股东在经济权被稀释的同时,仍能牢牢控制公司。招股书披露,IPO 完成后公众股东只占 32.3% 的经济利益,表决权更是只有 7.4%,因此 Black Rock 会被纳斯达克认定为“受控公司”。

此外,公司还和原股东签了所谓的 税收利益分享协议(TRA),未来节省下来的税负要拿出 85% 分给原股东。对普通投资人来说,这意味着公司自由现金流的一部分会被长期分走。

从估值角度看,如果把 B、C 类股份全部换算成 A 类,发行后总股本大约 4,781.6 万股。按发行价 16–18 美元计算,公司隐含估值区间在 7.65–8.61 亿美元,中枢大约 8.1 亿美元。

投资人通常会用三条线来衡量:同店销售能否维持在双位数增长,门店层面利润率能否保持在 29% 左右,以及未来两三年能否兑现 20% 的年开店速度。这些指标决定它能拿到“成长型连锁”的估值,还是只能回到“保守现金流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融资并不是单纯为了“加速开新店”。根据披露,Black Rock 会先用钱偿还约 1.13 亿美元的循环贷款,同时支付发行费用,并补充日常运营资金。换句话说,公司更想先减轻财务负担,降低利息开支,再为未来扩张打下更稳的财务基础。

风险点

1、地域与业态的“相关性风险”。得来速与快取业态受通勤流量与郊区化拓展影响显著,一旦本地交通格局、商业动线或人口迁移出现阶段性变化,单店表现会有波动。

2、成本线的刚性。工资、房租、原材料任何一项的超预期波动,都会压缩门店层面利润率,进而影响扩张现金回收。

3、财务与治理结构。Up-C+TRA 的现金分配机制、C 类十票的控制设计,都会让“治理溢价”更倚重对管理层的长期信任;如果经营波动叠加治理预期分歧,二级市场的波动幅度可能放大。

4、,竞争加剧。无论是 SBUX 的“第三空间”升级,还是 BROS 在中西部与南部的继续扩张,区域内的流量与地段竞争都在抬升门店拓展的边际成本。

Black Rock 眼下处在“由量到质”的拐点:同店与门店利润率在改善,经营利润抬升,净亏损收窄;资产负债表在 IPO 后有望减负,现金流质量随之改善。它的估值锚不会来自某个“新概念”,而是来自一套在美国咖啡连锁赛道已经被一再证明的增长范式——稳定的单店质量、可复制的开店节奏、与杠杆相匹配的现金流。

若 2025–2026 年三条线能保持同步,市场会愿意把它纳入“成长组”;反之,它也会回到“防御组”的现金流折现里。对投资者而言,这是一道不复杂、但需要耐心盯数据的题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美股投资网”(ID:tradesmax),作者:StockWe.com,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Black Rock Coffee Bar BRCB 咖啡连锁 IPO 美国市场 增长模式 自营模式 得来速 科技赋能 财务分析 投资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