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9月08日
印度力推半导体产业,目标2025年底实现商业化生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印度总理莫迪宣布,印度将在2025年底前实现半导体商业化生产,并致力于成为全球“芯片创新中心”。尽管面临技术、人才和供应链等挑战,印度已重启其半导体战略,并计划在古吉拉特邦、阿萨姆邦和北方邦等地建设多个芯片项目。首款“印度制造”芯片预计采用28nm工艺,面向汽车、消费电子和物联网等领域,但其量产时间已从2024年底推迟至2025年下半年,显示出印度在半导体制造领域仍需克服重重困难。

🇮🇳 印度雄心勃勃的半导体计划:印度总理莫迪宣布,计划在2025年底前实现半导体商业化生产,并立志将印度打造成为全球“芯片创新中心”。此举标志着印度政府对重振本土半导体产业的决心,旨在追赶全球先进技术水平,并抓住科技驱动发展的时代机遇。印度政府已承诺将以“任务模式”大力推动半导体相关工作,并已有多项芯片项目正在建设或获批立项,显示出其推动本土制造的积极态步。

📉 屡战屡败的“造芯梦”:尽管印度政府多次尝试发展半导体产业,但过往的努力多以失败告终。从2007年、2013年到2021年的“半导体印度”计划,均因基础设施不足、法规繁琐、资本支出问题以及合作方撤资等原因,未能取得显著进展。近期,富士康与韦丹塔集团、阿达尼集团与Tower半导体、以及台积电回绝印度政府建厂邀约等事件,都凸显了印度在吸引国际巨头投资和建立稳定产业链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

⚙️ 28nm工艺的现实选择与挑战:印度计划推出的首款“印度制造”芯片将采用28nm工艺,虽然这是当前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主流成熟制程,可广泛应用于汽车、消费电子和物联网等领域,但与全球最先进的2nm工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此外,印度本土工程师仅具备40nm的经验,技术转移依赖外国专家,且本土产能消化能力有限,出口依赖性强,这些都给28nm芯片的成功量产和市场推广带来了不确定性。

📈 克服重重阻碍,迈向自主制造:印度半导体产业的崛起之路充满挑战,包括供应链不发达、缺乏熟练制造人才、全球竞争激烈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然而,印度政府正积极采取措施,引进技术、二手设备,并加快工程师培训,同时提供高额补贴和产业支持。通过与本土汽车厂商和电子品牌的合作,印度希望为国产芯片找到首批客户。尽管首款国产芯片的发布时间已推迟,但印度发展本土半导体产业的决心和行动仍在继续。

全球半导体产业,印度也要分一杯羹?

据财联社报道,印度总理莫迪9月2日表示,印度将在2025年底前开始商业化半导体生产。同时,未来印度将成为全球的“芯片创新中心”。

莫迪是在新德里举行的年度印度半导体大会开幕式上发表这番讲话的。他说:“商业化芯片生产将在今年启动。这充分体现了印度在半导体领域快速发展的步伐。”

莫迪在年度印度半导体大会

“我们正在研制一些世界上最先进的芯片。”莫迪说。

虽然野心勃勃,但实际上,莫迪还在等待印度国产的第一颗芯片。

在今年8月的印度独立日演说中,莫迪表示,印度首款国内制造的半导体芯片预计将在2025年底上市。但他并没有透露具体会在何时上市。

据了解,这款的“印度制造”芯片将采用28nm工艺,而目前全球最先进的芯片工艺已经达到了2nm。

印度“造芯梦”要走进现实,似乎没那么简单。

重启半导体战略

8月15日,莫迪在印度第79届独立日演说中宣布,印度将重启“半导体战略”。

他指出,印度在半导体领域的规划可追溯到半个世纪前,但当时的计划长期停滞,导致印度在关键产业链上落后数十年。

“21世纪将由科技驱动,谁掌握了科技,谁就能发展上达到新的高度。而印度这半个世纪在半导体领域的相关文件和计划一直被搁置,对比其他走在世界前列的半导体前沿国家,我们已经被时代淘汰”。莫迪说。

其实,印度早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一直关注半导体制造,并与欧洲、美国、日本等地的公司展开合作。

但印度的半导体战略,却屡次启动,屡次失败。

2007年,印度推出一项半导体政策,对来印度投资的半导体公司提供为期10年的20%资本支出奖励。然而,基础设施不足、繁杂的法规和审批流程等,阻碍了当时的国际巨头来印度投资建厂。

2013年,印度再次启动半导体计划,但由于资本支出的问题,曾提交意向书的贾普拉卡施联营公司最终选择在2016年退出。

2021年,印度政府第三次启动了“半导体印度”(Semicon India)计划,初期预算约为87亿美元。印度政府承诺,这一次会为整个产业链提供高达50%的项目成本资金支持。

但这个计划依然未能有明显进展。其中,富士康曾与印度韦丹塔集团计划投资195亿美元,成立一个半导体合资公司,但最终由于相关利益冲突,宣布停止合作。

这不是首次出现合作停止。2015年初,印度阿达尼集团和以色列Tower半导体的百亿美元项目同样突然宣告停止。今年5月,印度跨国IT技术公司卓豪计划投资7亿美元在印度卡纳塔克邦建造化合物半导体晶圆厂的项目也宣告流产。9月,台积电已正式回绝印度政府建厂邀约。

印度的“造芯梦”任重道远。由于多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印度一直难以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版图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这一次,莫迪表示,印度政府已铲除积弊,正以任务模式“推动半导体工作”。他强调,目前印度已有6个芯片项目正在建设,另还有4个项目刚刚获批立项。

这些项目建设在古吉拉特邦、阿萨姆邦和北方邦等地,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长Ashwini Vaishnaw表示,将很快产出印度首款“印度制造”芯片。

怎么造最先进芯片?

这一次,印度将如何造出先进的芯片?

有半导体研究机构分析认为,在缺乏先进制程经验、设备和人才积累的情况下,印度想要在短期内成功国产化芯片,需要引进技术与国际合作,包括引进技术、二手设备,加快工程师的培训。不仅如此,还需要来自政府的高额补贴与产业支持,以及选择28nm这一工艺。

印度的选择,背后是半导体制造行业巨大的技术代差:台积电2011年就已能量产28nm工艺的芯片了,而2025年全球最先进芯片水平已达到2nn工艺。

不过,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方面披露, 28nm工艺节点,属于当前全球半导体市场主流的成熟制程。目前大多数行业并不需要太尖端的工艺,28nm芯片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包括汽车、消费电子和物联网(IoT)等等。

相关的行业分析师还指出,印度本土汽车厂商(如塔塔汽车、马恒达)及电子品牌(如Lava、Micromax)有望成为印度国产芯片的首批客户。

但即便如此,28nm的“印度制造”芯片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生产的。

早在5月下旬,莫迪就曾宣布,印度东北地区的半导体工厂即将迎来第一块“印度制造”芯片。但直到现在,仍未等来印度的第一颗芯片,而这款芯片最早的原定发布时间是2024年12月。据了解,这款28nm工艺的芯片由塔塔集团主导推进,量产后将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和国防领域。

根据最新消息,已经推迟到2025年下半年发布。

莫迪和印度政府,依然在等待。

“我认为,印度这款国产芯片可能会比预想的要晚一些出来。”一位不愿具名、从事半导体产业研究多年的专家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他看来,印度仍需克服技术、供应链和基础设施等多重挑战。

跨国投资银行杰富瑞同样指出,印度半导体行业正在增长,但面临着供应链不发达、缺乏熟练制造人才和全球竞争等挑战。

来自半导体行业观察的报告还指出,印度芯片技术依然积累不足。印度目前需突破28nm制程,而本土工程师仅具备40nm经验,技术转移主要依赖外国专家。此外,现在全球市场由三星、LG主导,富士康需突破技术指标才能进入主流供应链,且印度本土仅能消化30%产能,剩余产能依赖出口,地缘政治风险或影响订单稳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时代周报”(ID:timeweekly),作者:马欢,编辑:梁励,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印度 半导体 芯片制造 莫迪 28nm工艺 India Semiconductor Chip Manufacturing Modi 28nm Proces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