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今日话题 09月07日
投资之路:周期与科技的业绩爆发与风控之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作者分享了自己从2018年开始的投资历程,经历了从价值投资到业绩爆发的认知转变,并重仓过鸡苗、口罩、航运、医疗等周期性行业,也曾因科技股回撤而重新深入研究。文章深入剖析了周期业绩爆发与科技业绩爆发的核心逻辑——供需关系,并阐述了两者在估值和驱动力上的差异。作者还分享了选择业绩爆发股的方法,强调了关注大周期、热门赛道以及供不应求的持续性。此外,文章还探讨了投资流派、牛熊判断、中期调整、确定性与回报、个人认知边界、重点跟踪以及风险控制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投资者建立更完善的投资体系,并对自己的投资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

💡 **业绩爆发的核心在于供需关系**:文章指出,无论是周期性行业(如鸡猪、航运)还是科技行业(如新能源、达链),业绩爆发的根本驱动力在于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周期股的爆发多源于涨价,而科技股则更多依赖销量增长,有时两者并存。理解供需变化是抓住业绩爆发的关键。

📈 **周期与科技业绩爆发的差异化分析**:作者详细阐述了周期股和科技股在估值上的显著区别。周期股业绩爆发的估值存在天花板,主要依靠利润驱动股价;而科技股则能实现“戴维斯双击”,即利润增长和估值提升同时发生,带来更高的股价弹性。这使得科技股在牛市中具有更强的增长潜力。

🔍 **选择业绩爆发股的策略与方法**:文章提供了选择业绩爆发股的具体方法。对于周期股,要关注大周期(如鸡猪、航运、军工电子)及产品价格或成交量变化;对于科技股,则要紧盯当前最热门、最具业绩潜力的赛道(如新能源、达链),并关注其技术落地和商业化进程。作者偏好投资于已进入1-10或10-50阶段的科技成长股。

⚖️ **风险管理与认知边界的重要性**:作者强调了风险控制在投资中的核心地位,特别是经历了多次大幅回撤后,更加重视风控。他提倡“做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事情”,避免投资不熟悉的领域,并建议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选择不同的投资策略,如价投追求确定性,业绩爆发派追求高回报,超短派则承担最高风险。

📚 **持续学习与借鉴是成长之道**:作者分享了自己七年多来在雪球等平台学习的经验,尤其推崇关注对行业有深入理解并乐于分享的投资者,但更侧重于学习他们的科普知识,而非直接采纳结论。他认为,通过持续学习和反思,不断完善投资体系,是克服瓶颈、实现个人成长的关键。

真正下决心研究投资是2018年,1月1日在雪球写了第一篇,那个时候还在研究巴菲特和彼得林奇,所以买的股是涪陵榨菜,安琪酵母和洽洽食品,以及五粮液。但是命运的改变,或者对投资逻辑的理解改变是在2019年的1-3月,因为看到民和股份的年报出来非常漂亮,进而研究鸡苗,最终重仓益生股份和民和股份,在2-3月一个多月收益200%多,彻底颠覆了自己的认知,所以从此开始研究业绩爆发,2020年拿了差不多一年英科医疗,2021年拿了差不多一年的中远海控,退出海控后,买了四环A6车,有点膨胀,19-21年10倍以上,以为自己天下无敌了,但是22-24年给了血的教训,所以这一轮牛市自己对风控的要求会更高。 2024年9-24-10月9日又短短几个交易日1倍多,而且精准逃顶,但是因为科技股不擅长,在2024年11月重新到今年4月,回撤非常大,于是下决心把科技股研究明白,找到了周期业绩爆发和科技业绩爆发的一些共同点和不同点,突破了关于估值的心理障碍。4月底到9月核心以达链(仕佳光子最多,旭创,新子,胜宏,博创,鼎通都配过)为主,又有了不错的收益,至少我自己很满意。

在周期上踩过坑,在科技是也踩过坑,正因为有过很多踩坑的经历才有了今天的成长。

自从2021年写了投资的游戏四以后,就基本上没有写长文了,因为自己感觉到瓶颈了,周期业绩爆发虽然很牛,但是也会存在找不到标的的阶段,因为那种大周期机会可遇不可求,直到今年突破了科技主线的研究,觉得有些反思总结又可以分享了,至于对与不对,时间会检验,而且人总是成长的,不断完善的,没有完美的体系。

一.周期业绩爆发和科技业绩爆发

所有的业绩爆发的核心都是供需关系,也就是供不应求的现实状态。无论是2019-2021年的鸡猪周期(益生股份,民和股份,牧原股份,正邦天邦等),疫情周期(英科医疗,中远海控(航运周期)),还是科技的新能源,达链,本质上就是供不应求导致业绩爆发。当然周期股的业绩爆发更多来自涨价(也有证券周期来自成交量爆发,也有军工电子周期来自订单周期),科技的业绩爆发大多来自销量的爆发,当然也存在量价齐升的情形。

当然也有不同,核心是估值,周期业绩爆发估值有天花板,大多在颠峰市值是巅峰利润的10倍估值(小金属可能15倍以上),海控及其特殊,给了巅峰利润的5倍左右,当然也有超10倍的情形。而科技股,才是真正的戴维斯双击,利润增长5倍,可能估值会增长5倍(这个不恒定),那股价就是25倍。也就是说,周期业绩爆发主要靠利润驱动股价上涨,而科技股是利润和估值一起驱动股价上涨。

二.怎么选择业绩爆发股

对于周期业绩爆发,主要关注大周期,鸡猪周期,证券周期(含互金,当然互金有科技属性,属于双击类型,可参考东财),航运周期(集运,油运,干散货),军工电子周期,还有很多化工,煤炭,化纤,有色等等等,一般来说就是关注各个产品价格的涨幅(涨幅越大,涨出来的都是利润,做过海控的印象应该最深刻,一天印钞机印出几个小目标的利润),证券关注成交量,军工电子关注订单变化。

科技股关注当前最火的赛道,最能出业绩的赛道,19-21年是新能源(也还有白酒,CXO等等),这一轮是达链(当然也还有其他板块),这个方向一定是最大的主线,别问为什么,财报会告诉你谁最能赚钱,股价会告诉你谁最能涨。

科技股也有很多,机器人也好,固态也很,ARVR也好,量子科技也好,都是未来可能落地的科技,当然我更喜欢1-10和10-50阶段,不喜欢0-1阶段或者说不擅长0-1阶段。

因为人类的科技是永远在前进的,过几年又有新的技术商业化落地,导致整个产业链业绩爆发性增长,又有牛市的估值溢价,戴维斯双击就来了。

三.关于流派

有人的江湖就有教派,每个教派都有自己的绝学,你学不学的到,那是你的本事,比如价投里面的巴氏价投,格雷厄姆价投,红利派,彼得林奇派等等等。趋势派也有欧奈尔等,打板派也有很多分支,逆向派曾经也有冯老师这种代表,当然还有更多的流派,比如玄学派。

有人把业绩爆发派归于趋势派,是也不是,我自己更愿意归于非典型价投,因为趋势派是主要关心走势的,而业绩爆发派更关心得是业绩本身得爆发,但也关于趋势得流畅性。

也就是说趋势派更关心技术走势,K线图。而业绩爆发派更关心利润的爆发,这是本质区别,当然部分趋势派也关心部分基本面,业绩爆发派也关注走势趋势。只是各自侧重点并不一样。

各种流派,都有顶级高手,就像你擅长用剑,我擅长用刀,有人擅长用长枪一样,能做到极致都很牛,所谓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才是好猫,不要有偏见,最烦就是传销门派,把流派搞成信仰,而且对其他门派居高临下。

四.关于牛熊

A股是没有慢牛的,至于原因就不展开了,我的观点,牛熊只和成交量有关,其他的理由虽然不是扯淡的,但至少N种理由之一,好像是对的,但没鸟用。

在A股,能分辨牛熊就成功了一半,当然也有些派系对牛熊无感的,这个无可厚非,流派不一样而已,对他们而言牛熊都一样,但是对于大多数流派,牛市显然是最能获利的机会。

五.关于中期调整

我以前是不在意这个的,但自从经历了2019-2021年益生股份,中远海控,英科医疗的三次40%以上回撤,而且每次回撤都煎熬几个月,开始重视的。

当然要准确判断中期调整,并没有那么容易,你觉得要调整,市场偏不,比如当前的达链,我个人认为是要调整了,但上周五又及其强势。

所以股市很难,但我自己的观点是,赚到自己认知以内的就行,从4月到8月底,在达链上已经收获很多了,何况牛市也不只有达链有机会,如果达链调整,我反而会以达链为核心,如果达链不调整,那对于我来说,就寻找其他方向机会。

六.关于确定性与回报

价投追求最高的确定性,所以很喜欢财报及其漂亮的,现金流好的,本质上就是对确定性的追求,而放弃对回报的高要求,举个极端例子,存银行风险最低,但收益也低。

业绩爆发派,喜欢的是财报从不漂亮到漂亮,或者一般漂亮到非常漂亮,当然这个过程自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科技股,对估值的要求没那么高,但追求的回报肯定需要很高,本质上就是承担了更多的风险。

超短派,因为对基本面不做过多要求,实质上承担了最高的风险,自然对回报要求最高,巴不得天天涨停。

所以没有什么对错,就是个人风偏不同而言,也和个人擅长不同而已。

股市说到底就是概率游戏。

七.关于认知

受限于每个人的学习和成长经历,不同的人会擅长不同的知识,我认为自己已经算是了解很多行业了,但依然又很多行业不懂,老巴说的做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事情成功率最高,我是及其认同的。不然纯靠运气赚的钱也会凭运气回去。

而且对于认知不深的不敢重仓,我今年做了机器人,长盛轴承,一倍多点,但只有5%仓位,所以对账户是没有什么贡献的。

做自己擅长的模式和机会,胜率更高。

八.关于重点跟踪

其实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特点,分析财报也不一样,所以要多学习,找到不同行业的关键特点。

比如,达链,我会特别关注存货。

比如伟测,主要关注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

比如证券,我关注成交量和两融。

比如军工电子,我关注订单(振华的中报和年报都披露)

比如油运,我关注运价。

当然也关注估值,关注行业本身成长逻辑的持续性,就是供不应求的持续性。

九.多学习

来雪球7年多了,我最喜欢关注的是对某个行业特别理解又爱分享的大V或者小V,比如做海控关注红领巾,做英科关注月神,做油运关注校长,做猪周期,关注富贵,等等等,但是我并不关注他们的结论,我喜欢他们的科普。

我喜欢看研报,也主要看科普,但不喜欢他们的结论,因为很容易被他们带偏。

这样就会积累越来越多。

十.风险

越是牛市,越有无数股神,一年十倍等等等,在2019-2021年也见过无数白酒,新能源,地产,医疗大神,到今天能把收益留下来的并不多,怎么赚的怎么回去了,当然也有极少数高手完成了原始积累。

上一轮我自己做周期业绩爆发也曾风光无限,但后面也吐了好多好多。

所以要重视风险,重视风险,重视风险。

以上仅仅是自己的部分认知总结,也算是自己的记录吧,希望能对某些人有些启发就很满意了,别无他求,每个人最重要的是对自己账户负责。@今日话题



本话题在雪球有25条讨论,点击查看。
雪球是一个投资者的社交网络,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
点击下载雪球手机客户端 http://xueqiu.com/xz]]>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投资 业绩爆发 周期股 科技股 风控 供需关系 估值 投资策略 认知边界 持续学习 Investment Earnings Explosion Cyclical Stocks Tech Stocks Risk Control Supply-Demand Valuation Investment Strategy Cognitive Boundaries Continuous Learnin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