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公园官网 09月05日
AI浏览器Dia被Atlassian收购,重塑上网体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The Browser Company, developer of AI browsers Arc and Dia, was acquired by software company Atlassian for $610 million. Dia, an AI-native browser, integrates browsing with conversation, acting as a task agent for cross-tag data transfer, document summarization, and draft generation. Atlassian aims to position Dia as a 'knowledge work browser' for AI era, deeply understanding tasks in SaaS applications like Jira and Confluence. The acquisition provides The Browser Company with resources and distribution channels to compete in the evolving browser market dominated by Chrome.

🔍 Dia is an AI-native browser that integrates browsing with conversation, acting as a task agent for cross-tag data transfer, document summarization, and draft generation, redefining the traditional browser experience.

🤝 Atlassian's acquisition of The Browser Company provides Dia with resources and distribution channels to compete in the browser market, aiming to position it as a 'knowledge work browser' for the AI era by deeply understanding tasks in SaaS applications like Jira and Confluence.

🚀 The Browser Company faced operational challenges despite recent funding, with the acquisition seen as a strategic move to ensure Dia's survival and growth in a highly competitive market dominated by Chrome and other AI-enhanced browsers.

🌐 The acquisition comes at a time when major tech companies like Google, Microsoft, and OpenAI are also developing AI-enhanced browsers, intensifying the competition for the 'AI browser' market and the future of internet入口.

作者|芯芯

编辑|靖宇

当人们还在好奇,AI 浏览器,是否会取代 Chrome,成为互联网新入口的时候。全球第一家卖身的 AI 浏览器团队,出现了。

9 月 4 日,开发了 Arc 与新一代 AI 浏览器 Dia 的初创公司 The Browser Company,被软件公司 Atlassian 宣布以 6.1 亿美元全现金收购

收购的时间点很巧,就在同一周,谷歌 Chrome 在美国反垄断案中获准「留在谷歌」,摆脱了被强制拆分的风险

一边是巨头守住自家浏览器基本盘,一边是试图重塑浏览器的初创公司被收购。下一代浏览器的塑造权,究竟能落在谁手里?

在 AI 入口之争日益激烈的当下,Dia 又为何选择此时「卖身」?

01

从 Arc 到 Dia

The Browser Company 是一家 2019 年在纽约成立的初创公司,目标很直白:重塑上网体验。他们最早因 Arc 出圈,靠这个大胆重塑浏览器界面的产品吸引了一批用户。

当时 Arc 以开源 Chromium 为底,推出侧栏与「Spaces」的工作流组织方式,内置笔记与白板,并在 2023 年引入 OpenAI 和 Anthropic 的 AI 能力,一度被一些人追捧为「全新上网方式」「Chrome 的真正替代」。

然而,团队很快发现,Arc 的学习曲线过陡,始终没能进入主流

2024 年,该公司「砍掉」Arc 的迭代,转向从零打造一款 AI 原生浏览器 Dia。他们判断,在未来 5 年,AI 主导的人机界面可能会直接「取代传统浏览器」:

Arc 是过渡,代表 AI 的 Dia 才是未来

今年 6 月,Dia Beta 发布,主打将浏览与对话结合 。与其说它是浏览器,不如说是一个对话式的工作代理,你可以让它跨标签搬运数据、总结文档、生成草稿。浏览不再只是「展示页面」,而是「调用工具完成任务」。

8 月,Dia Pro 商业化上线,订阅价 20 美元/月。

Dia 浏览器页面| 图片来源:The Browser Company

此次收购 The Browser Company 的是一家叫 Atlassian 的软件公司,旗下知名产品包括用于项目管理的 Jira、知识协作的 Confluence、代码托管的 Bitbucket、任务管理的 Trello 等等。收购后,他们将成为 Dia 的母公司,Dia 仍将独立运营。

据收购方 Atlassian 的 CEO 称,传统的浏览器对办公场景几乎无能为力,它们只是被动的「任务集合窗口」。Atlassian 想要 把 Dia 打造成「AI 时代知识型工作浏览器」,深度理解 Jira、Figma、Confluence 等 SaaS 应用里的任务关系,让浏览器主动成为助手。

这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

Atlassian 一直做的是团队生产力工具,本就服务全球数以十万计的企业团队,Jira、Confluence、Trello 构成的协作矩阵与 Dia 的「跨应用代理」天然同频,当浏览器被重塑为「工作操作系统」,Dia 就能成为跨 SaaS 的总控台。

设想一下:你在更新 Jira 任务时,Dia 自动调出 Confluence 的会议纪要;你准备开会时,它提示相关设计文件和过往讨论。这种上下文感知和自动衔接,的确可以为他们所用。

02

浏览器的生意

对 Atlassian 是有好处,但 Arc 和 Dia 背后的公司为什么要同意卖身?

Dia 背后的浏览器初创公司 最近一次融资还是在去年,当时估值 5.5 亿美元,融资金额为 5000 万美元 ,多轮融资累计有 1.28 亿美元,投资者包括 LinkedIn 的 Jeff Weiner、Medium 的 Ev Williams、Figma 的 Dylan Field、Notion 的 Akshay Kothari 以及 GitHub 的 Jason Warner 等人。

但公司运营的困难在 2024 年已经显现。当时尽管有融资,但他们居然推出了一个名为「我们可能撑不下去了」的网站,在上面提及创收计划、行业竞争以及对其产品策略的批评等问题。

「我们可能撑不下去了」网站| 图片来源:The Browser Company

6.1 亿美元的收购价,与该公司去年 5.5 亿的融资估值几乎持平,没有非常多的溢价。但在 The Browser Company 首席执行官 Josh Miller 的说辞里,他似乎认为被 Atlassian 收购并非「卖身」,而是换来全球化的分发渠道与资源,确保 Dia 不至于在巨头夹击下边缘化。

我们将保持独立。

针对被收购一事,Josh Miller 如此称,「这项工作仍在继续,因为当我路过办公室附近的咖啡店时,还没有人使用 Dia。我们的「互联网计算机」愿景尚未实现。Dia 还没有改变你周二早上的工作方式。这笔交易是为了给我们提供资源、分销渠道和盈利能力,以实现这一目标。」

「Dia 不会离开。我们会长期在这里,团队依旧,只是多了一位新伙伴来帮助我们更进一步。这个周末我们会喘口气,然后回去工作。下个月会有重大发布。」Josh Miller 写道。

Dia 浏览器的一些团队成员,也把被收购看成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公司 CEO 针对收购的声明| 图片来源:X

不管说辞如何,Dia 幕后团队对市场竞争的担忧和紧迫感,不算空穴来风。很多势力都想成为 AI 浏览器的赢家,小团队可能也没时间慢慢扩张。

Google 正在为 Chrome 加速注入 AI,OpenAI 传闻即将推出自家浏览器,微软 Edge 已经把 Copilot 编织进 Windows 与 M365,Perplexity、Brave、Mozilla 等公司也在加码。「AI+浏览器」动作此起彼伏,入口之争重新回到浏览器。

与此同时,监管的风向不可忽视,Dia 的公司被收购的时间,正值谷歌 Chrome 浏览器反垄断案的转折点。

一年前,美国司法部提交了一份长长的愿望清单,希望打破谷歌对在线搜索市场的垄断,其最引人注目的提议包括要求谷歌出售其 Chrome 浏览器。但最近,华盛顿特区地方法院法官裁定:

谷歌无需出售 Chrome

一些竞争对手对裁定感到不满。比如,旗下有浏览器产品的 DuckDuckGo,这家公司 CEO 曾以搜索竞争对手的身份代表政府出庭作证,并在一份声明中称「谷歌仍将被允许继续利用其垄断地位来压制竞争对手,包括在人工智能搜索领域。结果是消费者将继续蒙受损失……我们认为国会现在应该介入,迅速迫使谷歌做它最害怕的事情: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竞争。」

虽然华盛顿地方法院允许谷歌保留 Chrome,但法院确实命令谷歌与竞争对手分享一些有价值的搜索信息,以帮助其提升竞争力,并禁止这家搜索巨头以可能切断竞争对手分销的方式与其搜索或人工智能助手产品达成独家分销协议。

简而言之,就是谷歌虽然保住了 Chrome,但来自监管的约束趋严,做什么都得小心翼翼。对新入局者来说,巨头的默认壁垒虽未打破,但因为反垄断问题,进入的缝隙在扩大。

针对 The Browser Company 被收购一事,Dia 浏览器的一名产品设计师还在社交平台上放言,「(被收购)这一动作,使我们有能力真正挑战市场上最大的浏览器。」

03

新入口之争

从当下浏览器市场来看,Chrome 仍是绝对主角。在引入 AI 时,科技巨头们之前的主要做法是把现有秩序做得更顺滑,总体还是让用户留在舒适区,像在给原来的浏览器「加点 AI」,而非重构浏览器本身。

比如,谷歌的做法是在原有搜索里嵌入 AI 概览与对话式追问,逐步扩展到小范围内的页面代操,嵌入 Gemini,尽量让用户不必离开谷歌的产品栈。微软 Edge 也在把 Copilot 做成浏览器里的常驻,并把能力向 Windows 延伸。

新玩家没有庞大的产品生态历史负担,大多是简单直接的「把事交给代理去办」,浏览器本身就是智能代理。例如,Dia 看起来像 Chrome,但你可以直接和页面、文档、表格对话,它会在标签与应用之间搬运数据、触发动作。

Dia 浏览器功能页面| 图片来源:Dia 官网

Perplexity 直接把「有出处的答案引擎」做成了浏览器 Comet,让它会点、会填、会提交,与 Dia 的感觉非常像;Opera 用 Neon 把常规网页交互任务交给本地 AI 代理执行,复杂创作交给云端多代理持续运行,哪怕你关了浏览器项目也在继续;Brave 的特点是强调隐私与本地,满足「要 AI 但不要被跟踪」用户。

Perplexity 也在推 AI 浏览器| 图片来源:X

但值得注意的是,像谷歌这样的巨头,已经计划在 Chrome 里引入市面上的类似功能,比如允许用户直接在地址栏与 AI 助手对话,询问网页内容信息等。在谷歌官网的产品页面里,部分功能已经标明了「即将推出」的信息。

被拥有强大实力的巨头追赶复制,也是初创公司难以避免的事情。

谷歌 Chrome 推出类似功能| 图片来源:谷歌

到 2025 年中,市场表面上并无剧烈波动。Chrome 仍握大头,Safari 借移动端守住地位,Edge 在桌面抬头,Brave 与 Opera 维持小而美,Perplexity 用力推广 Comet,Arc/Dia 的用户基数还不算大。但决定一些用户装哪个浏览器的动机,已经开始包含「AI 到底好不好用」这一点。

Dia 背后的 The Browser Company 在几乎还没有显著营收的情况下,能拿下 6.1 亿美元现金,Perplexity 的估值能冲上百亿美元,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市场对搜索替代、AI 浏览器的重视。

等尘埃再落一点,几乎所有浏览器预计都会「有 AI」,从「看网页」到「办事情」,演进的方向很明显。问题在于谁能拿走这个入口。

十几年前,Chrome 重塑了上网体验;未来,AI 浏览器或许会重塑我们的工作方式。

在那个未来真正到来之前,浏览器入口,仍是兵家必争之地。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浏览器 Dia Atlassian 浏览器市场 AI时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