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发布一系列举措,旨在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以提升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质量。重点包括强化职业教育教师职称评审的技术技能导向,并对部属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进行全面监管。同时,还将开展中小学在职教师学历提升试点,并探索教师培训学分与在职教育课程学分的互认。此外,出台了关于普通本科高校产业兼职教师的管理办法,以加强高校人才培养与实践的结合。在基础教育领域,教育部印发了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并完善了县域教师调配机制,推动“特岗计划”升级,启动县中“头雁”教师岗位计划,并建立县域师资配置监测平台。通过实施多项支教计划,有效提升了薄弱地区的教育质量。在数字化治理方面,上线了“中国教师”小程序,并升级了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形成了“一平台两系统”的教师管理架构,促进了教师资源的科学配置。
🌟 强化职业教育教师发展与监管:教育部将加强职业教育教师职称评审中的技术技能导向,并对部属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实行全覆盖监管,旨在提升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评审的公正性。
📚 推动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与学分互认:试点开展中小学在职教师的学历提升项目,并积极探索教师培训学分与在职教育课程学分之间的互认机制,为教师持续专业发展提供更多途径。
🔗 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实践结合:出台普通本科高校产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鼓励和规范产业专家进入高校任教,加强高校人才培养与工程实践、科技创新的紧密联系,提升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 健全县域教师配置与发展体系:通过完善县域调配机制,“特岗计划”升级,启动县中“头雁”教师岗位计划,并建立师资配置监测与预警平台,旨在优化县域内教师资源配置,应对学龄人口变化,提升薄弱地区教育质量。
💻 提升教师管理数字化水平:上线“中国教师”小程序,并持续升级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一平台两系统”的基本架构,实现教师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为科学配置教师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人民财讯9月5日电,记者从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统筹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强化职业教育教师职称评审技术技能导向,推进部属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全覆盖。开展中小学在职教师学历提升试点,探索教师培训学分和在职教育课程学分的互认机制。出台普通本科高校产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加强了高校人才培养与工程实践、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印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若干举措,为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完善县域调配机制。推动“特岗计划”升级,促进量质齐升。启动县中头雁教师岗位计划,着力打造县域一体化教师发展团队。建立县域基础教育师资配置监测与预警平台,精准研判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下教师供需衔接。实施系列支教计划。会同中组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优化实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组团式”援疆、“三区”人才支持、中小学银龄讲学、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教学名师“西部行”等系列支教计划,有力地提高了薄弱地区教育质量,促进了教育公平。提升数字治理能力。上线“中国教师”小程序,建成并持续升级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了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平台、教师资格管理信息系统、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构成的“一平台两系统”基本架构。教师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