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二手的相机、镜头、稳定器通过转转卖掉了,体验挺好的,赚了几万块,让我甚至对二手交易都改观了。我在腾讯攒的相机镜头,到字节没时间拍的,但是一直放在家里,因为东西比较贵,在闲鱼上扯皮,就让我心累,于是就干脆放着。
1. 转转在二手交易这个非标的市场,实现了标准化。
- 用户输入产品名称型号,系统识别是否支持回收,如果可以,有验收师上门验收。
- 验收师会按照标准来检测产品,不同的产品,都有不同的验收方法和标准,让我有点震惊,比如镜头,会细到霉点>=3个,直径3mm内,或者霉点直径>=3mm,数量少于3个,都算有霉点,对应扣多少钱。这样验收师,只需要按照标准检测,在系统里输入对应的数据,不依赖个人经验
- 验收方式也标准化,比如稳定器,很多验收师是自己没用过的,就有专门的教程视频,教他们怎么来验货,然后拍照、拍视频,录入系统存档,方便追溯。
2. 标准化解决信任问题,实现规模化
- 根据标准,系统自动算钱,现场直接打钱,你不用担心这个验收师在瞎搞。
- 标准的细则,对应的价格,是转转的核心壁垒,意味着他回收价肯定低于市场价,roi可以达到一定程度。而那些二手小公司,上门会压价,可以割韭菜,但是做不大。
- 二手市场极度非标,是卖家和买家的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而有不对等的博弈,带来不信任,这个市场就很难做大。转转通过标准,贯穿了回收和售卖,解决了信任问题。甚至我因为回收,后面也愿意在转转上买二手商品,我不信任某个人,而是信任转转的这套标准和系统。
- 转转深圳有100+验收师,全国有3000人,覆盖所有地级市和部分县城,而且近几年发展非常顺利,也比较少听说转转压价的行为。
- 验收师验货后,直接顺丰快递,运到本地的仓库,仓库进行统一管理。再通过仓库,按订单,运往全国。
3. 这套标准,是否可以被AI自动化
- 今年多模态理解足够强,假如把这套标准作为know how,与模型对齐,那么其实可以很大程度上辅助自动定价,豆包、ChatGPT、Gemini,其实都可以看出来镜头里有多少个霉点、是否有灰尘,或者相机的热靴是否生锈。
- 当然实践起来,依然有很多困难,比如模型有幻觉,一个幻觉可能意味着损失很多钱,这是容错率低的场景;比如线下实物,怎么拍是很关键的,用户不一定知道怎么拍,才能把问题暴露出来。
- 总之,行业knowhow、标准,依然是非常重要,不会因为AI而被取代掉,甚至会因为AI变得更加有壁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