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9月05日
散户线上质询推动企业绿色创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研究揭示了散户投资者通过线上平台对企业发起的环保质询,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研究发现,当散户在企业中持股比例越高,且提出的环境问题语气越负面时,其推动绿色创新的效果越显著,尤其在数字企业中这一效应更为突出。文章分析了“互动易”和“E互动”平台如何将个体诉求转化为企业必答题,并通过网络传播形成公共议程。同时,研究强调了散户整体持股规模、负面措辞的唤醒作用,以及数字原生企业对在线舆论的敏感性,为企业在数字时代如何应对公众利益提供了管理启示。

🌿 **散户线上质询促进绿色创新**:研究表明,散户投资者通过在“互动易”和“E互动”等平台发起的环保议题质询,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绿色专利申请量和绿色创新产出。这种机制将分散的个体诉求转化为企业必须公开回应的“必答题”,并通过网络传播形成公共议程,迫使企业重视并采取实质性环保举措。

💰 **持股比例与负面情绪是关键驱动力**:散户投资者的环保质询效果,与其在企业中的整体持股比例以及提出问题的负面语气密切相关。当散户持股总量较大时,其减持行为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对股价产生影响,从而引起公司重视。同时,带有“恶行”“欺诈”等负面情绪的措辞,因其天然的唤醒度,更能触发群体情绪共振,有效推动企业改变。

💻 **数字企业对在线舆论更敏感**:数字原生企业由于其业务模式深度在线,对网络舆情的变化更为敏感。它们更容易感受到散户投资者环保质询的力量,并迅速采取行动以维护声誉和利益相关者关系。相比之下,传统企业对网络力量的认知不足,反应相对迟钝。

⚖️ **负面表达亦可服务于“善”的目的**:文章指出,在数字时代的舆论场域,带有道德义愤的负面表达,虽然常被误解为网络暴力,但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敦促企业履行环保责任,捍卫公众利益。严厉的措辞能够引起广泛关注,唤醒“装睡”的企业,促进实质性改变。

本研究发现,由散户投资者发起的线上环保质询,能够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当散户投资者群体在企业中持有更大比例的整体股份,并以更强烈的负面语气提出环境问题时,线上环保质询的效果更为明显。这一效应在数字企业中尤为显著。

自20世纪70年代“全球变暖”概念进入公众视野,气候议题已历经半个世纪的讨论。然而,气候变化问题依然严峻,极端天气频发。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源头之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企业理应做出改变,且大有可为:特斯拉通过电池技术创新推动电动汽车普及,宜家通过循环设计提高产品材料回收率,户外品牌巴塔哥尼亚(Patagonia)甚至将公司所有股权捐赠给了环保组织。然而,环保变革往往伴随高投入与高风险,这与企业短期逐利目标相悖,导致许多企业“知易行难”,环保投入不足。目前,A股也仅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企业披露ESG信息①。

面对企业在环保方面的迟滞,民众能够做些什么?许多人还拥有一重身份——股民。散户力量分散,以往难以形成有效制约,但在数字时代,变化已悄然发生。2010年以来,深交所与上交所分别建立“互动易”与“E互动”平台,允许散户投资者直接向上市公司质询环境议题。目前,两大平台已成为散户投资者为环保发声的主要渠道之一。数据显示,2011-2019年,两大平台环保议题发帖量从4826条激增至17728条,增幅高达267%。

这些散户投资者的在线质询,能否真正推动企业的绿色行动?

在线发声:从个体诉求到公共话题

浙江工业大学的研究团队以2011-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收集了13795条企业年度数据,并结合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了25万条环保议题。他们发现:在官方互动平台上,针对目标企业的环保议题帖子每增加1.72条,次年其绿色专利申请量平均增长3.9%;环保议题帖子占比每提升1%,企业绿色创新产出相应增长0.8%。这得益于“互动易”和“E互动”的制度设计:一方面,投资者在线质询环境问题,企业须在监管框架下公开回应,且回复质量直接影响其信息披露评级,将分散的个体诉求转化为企业的“必答题”;另一方面,所有问答记录实时向公众开放,在网络用户的点赞、评论等互动行为的推动下,形成二次传播效应,将个体对话提升为公共议程,迫使企业不得不提升环保议题的决策优先级,并做出实质性的举措以加快革新生产流程或开发新产品以保护环境。此时,象征性行动不再能够应付公众的监督并安抚投资者。

散户持股总量:决定声浪大小的关键因素

散户的“讨伐”能否掀起声浪,取决于散户的总体规模。当个体投资者因环保问题对企业不满而减持时,其行为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带来大量散户集体减持。如果散户持股占比较大,便可能导致股价大幅波动。相比之下,机构控股型企业在遭遇同等规模的环保质询时,即便散户同时减持,对股价的影响也相对有限。因此,只有在那些股权结构分散、散户持股总量较大的公司,散户投资者的在线环保质询才能引起公司重视,并督促其提升环保表现。

负面措辞:唤醒公众意识的有效手段

研究还发现,带有负面情绪的帖子(如有“恶行”“欺诈”等关键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驱动效果更为明显。从传播学视角来看,负面情绪天然具有更高的唤醒度。当散户以激烈措辞谴责企业不符合社会责任的行为时,更易触发群体情绪共振, 尤其在网络空间,负面情绪传播更快。2018年,一篇名为《疫苗之王》的文章因揭露了疫苗造假丑闻,刷爆全网。经过5个月发酵,涉事企业收到强制退市告知书,被资本市场判处“极刑”。在报道员工猝死事件时,“拿命换钱”这样的标签很容易戳中广大打工人的痛点,引发大量谴责。可见,负面的发声往往更能引起大众的重视,进而迫使企业采取行动。

数字企业:对在线舆论更为敏感

即便是在5G时代,也并非所有企业都对“在线”状态习以为常。数字经济时代的“原住民”——数字原生企业(如字节跳动、SHEIN等)是例外, 它们把业务数据和应用全部部署在云端,并通过移动应用或社交媒体,迅速与全球利益相关者建立联系。这些企业始终在线,更直观地感受到网络舆情的力量,因此对散户投资者提出的环保质询格外重视。

此外,企业深度在线意味着其利益相关者(如客户、供应商等)也需要深度在线。对于这些企业而言,相关的负面消息可能会在利益相关者中迅速传播、发酵,进而对公司的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导致主要合作伙伴和客户信任的崩塌。因此,数字公司必须更加关注和努力平息负面的环保质疑,以防止情绪传播带来的紧迫性威胁。

与高度数字化的企业不同,许多传统企业(例如一些制造业企业)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还处于摸索阶段,往往处于相对“离线”的状态,对网络的力量认知不足。因此,它们对在线质询的反应往往比较迟钝,即便散户们是它们的“大股东”,或是质询内容非常负面,它们的行动和反应能力也十分有限。MI·新知

管理启示录:数字时代,企业更要对大众利益保持敬畏之心

环保学者娜奥米·克莱恩(Naomi Klehin)提醒我们:“气候危机的解药,藏在每个人的选择与行动之中。”

当个人在网络上表达环保关切,企业随即会感受到压力。零散诉求因此汇聚,形成推动企业绿色转型的合力。这一路径不仅为中国探索企业环保责任提供了新范式,它也证明,公民行动能在制度缝隙中开辟变革之路。

现有研究表明,超过40%的公司将采用ESG战略的主要驱动因素归结于客户和投资者的要求,这表明市场关切日益成为塑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②。每个人都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赋予我们的发声渠道,日拱一卒,聚沙成塔。

此外,在数字时代的舆论场域,情绪化的负面发声常被简单等同于网络暴力。然而,本研究提醒我们,负面表达也可以作为有效的工具,实现“善”的目的。为了捍卫公众利益,采用带有道德义愤的负面表达,能敦促被批评企业有所作为。对于一些破坏环境的恶劣行为,情绪化的痛斥,例如“断子绝孙式排污”“杀鸡取卵式开发”“毒地遗祸三十年”等,措辞严厉,最终成功引发了多方重视,叫醒了那些“装睡”的企业。

企业也应从中深刻反思:在数字时代,影响力的来源变得多元而分散,“黑天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显著增加。企业不仅要正视和尊重机构投资者等传统利益相关者的意见,更要高度关注像散户投资者那样曾经被忽视的“少数派”或“边缘人”的意见和诉求。对大众利益保持敬畏之心,并以积极的姿态主动作为,才是企业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数字时代的明智之举。

本文改写自:

Asking for More Than Answers: Online Shareholder Activism and Corporate Green Innovation [J]. Managementand Organization Review, 2024,20: 988-1024.

注释:

①数据来自财新智库《中国ESG30人论坛·2023中国ESG发展白皮书》,2023年11月。

②数据来自EconomistImpact《中国的ESG优先事项:中国企业的ESG实践》,2023年5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复旦商业知识”(ID:BKfudan),作者:《管理视野》,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散户投资者 企业绿色创新 ESG 线上质询 数字企业 负面情绪 Retail Investors Corporate Green Innovation ESG Online Inquiries Digital Enterprises Negative Sentiment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