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灵动岛设计引发了手机行业的广泛关注,众多厂商纷纷效仿。ColorOS设计总监陈希指出,灵动岛解决了信息过载问题,提升了重要信息的优先级,且用户接受度高。然而,ColorOS并未照搬,而是通过“流体云”进行创新,例如采用“长短按”交互逻辑,认为临时查阅信息比跳转应用更常用。针对状态栏空间有限和单应用场景为主的特点,ColorOS舍弃了双胶囊方案,转而使用括号式快捷交互切换服务,并计划将其推广至更多系统场景,打造ColorOS的标志性交互。陈希强调,学习是为了演进而非复制,体验至上,ColorOS 16将带来更多自主创新。
💡 灵动岛的设计初衷与用户接受度:苹果的灵动岛设计,虽然最初是为了遮盖摄像头区域,但因其提升信息优先级、对抗信息过载的能力,获得了用户的广泛接纳和喜爱,证明了其解决特定用户痛点的实用性。
💧 ColorOS流体云的差异化创新:ColorOS的“流体云”在学习灵动岛的基础上,并未采取完全照搬的策略,而是致力于自主创新。例如,它采用了与灵动岛相反的“长短按”交互逻辑,认为用户更频繁的需求是临时查阅信息而非直接跳转应用。
🚀 针对性优化与标志性交互:针对状态栏空间有限及单应用场景占多数的情况,ColorOS舍弃了旧版本流体云的双胶囊方案,转而采用“括号式”快捷交互来切换服务,并计划将此作为ColorOS的标志性交互推广至更多系统场景。
✨ 学习与演进的理念:ColorOS设计总监陈希强调,学习他人的设计是为了自身的演进和提升,而非成为他人的复制品。无论是“云”还是“岛”,核心在于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ColorOS 16将继续在这一方向上进行自主创新。
快科技9月4日消息,微博话题“为什么手机迷恋上岛”引发热议,在苹果推出灵动岛之后,机圈纷纷“上岛”。
ColorOS设计总监陈希表示,在对抗信息过载的信息海洋里,通知的优先级需要被再次分层,通过设计让重要的信息更加重要,灵动岛初心虽出自遮丑,但也具备了高实用性,是一个不错的设计实践,经过几年的发展,灵动岛的生态也越来越完善。
事实也证明大部分用户已经接纳并喜欢这个全新的信息界面载体,用户的认可说明它一定解决了一个特定的“用户问题” ,那背后的典型用户场景是什么?
类岛类产品脱胎于此,但我们不崇尚拿来主义,ColorOS流体云也在这条产品赛道上不断尝试自己的创新,做我们认为更正确的改进——例如流体云就采用了和灵动岛截然相反的“长短按”交互逻辑,因为我们发现不离开当前应用场景临时查阅信息和交互才是更高频的场景,于是我们选择用更直觉的“短按”来触发展开态,而非直接跳转至目标应用。
同时状态栏的空间极其有限,90%以上的场景都是单应用场景,多胶囊场景情况有限,我们果断舍弃了旧版本流体云一大一小的双胶囊方案,通过括号式的快捷交互来切换服务,后续我们也期望将这个交互应用到系统更多场景中去,成为ColorOS的标志性交互。
陈希强调,学习他人是为了演进自己,而不是成为他人,是云是岛,体验要好,在ColorOS 16上,我们还将带来更多的思考,将其打造为独一无二的自主创新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