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9月04日
海外主要经济体陷入债务困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海外主要经济体正陷入“债瘾”,扩张的财政政策将他们拖入债务考验。自8月底,全球长端债券抛售潮从欧洲大陆席卷而来,法国政府信任投票、英国预算方案、日本政局不稳等因素引发市场担忧。英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触及1998年以来新高,日本、法国和德国长期利率也站上数十年高位,英镑、欧元和日元贬值。这股抛售潮传导至美国,推动美债收益率逼近5%关口,全球股市承压。尽管市场波动率指标有所回落,但财政扩张叠加通胀中枢上移正成为驱动主权债务风险的核心因素。

📈 海外主要经济体因扩张性财政政策陷入债务困境,长端债券抛售潮从欧洲大陆蔓延至全球,政治不确定性(如法国信任投票、英国预算担忧、日本政局不稳)加剧市场对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

🌍 英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触及1998年以来新高,日本、法国和德国长期利率站上数十年高位,英镑、欧元和日元贬值,美国国债收益率逼近5%关口,全球股市承压。

📉 持续高赤字已成常态,法国自1974年以来从未实现预算盈余,意大利上一次预算盈余追溯至近一个世纪前的1925年,美国财政赤字占GDP比重将在十年内升至9%,历史数据显示大规模赤字曾是战争时期的特殊产物。

🤯 结构性困局:疫情后各国政府抛弃财政紧缩,债务水平快速攀升,带来两大难题:一是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会福利支出难削减(如法国政府债务占GDP比重高达114%),二是高债务加重付息成本(美债未来十年付息成本占GDP比重持续上升)。

📊 债券与股票正相关性增强,投资者担心风险无法对冲,要求更高长期收益率作为补偿(期限溢价),即使短端利率下降,长端利率也难以重现低位,主权债务风险加剧。

海外主要经济体正陷入“债瘾”无法自拔,扩张的财政政策正将他们拖入一场旷日持久的“债务考验”。

自8月底,全球长端债券抛售潮从欧洲大陆席卷而来。法国由于政府面临信任投票,市场对其财政紧缩计划的可行性产生怀疑。随后,英国因预算方案引发的担忧、日本因政局不稳可能导致的财政扩张预期,共同助推了这场风暴。

连锁反应迅速显现。英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触及1998年以来新高,日本、法国和德国的长期利率也站上数十年高位,同时伴随着英镑、欧元和日元的贬值。这股抛售潮的外溢效应也传导至大西洋彼岸,推动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再度逼近5%的关口,并对全球股市构成压制。

(30年期英债、美债、日债和德债正触及十多年甚至数十年的新高)

尽管此轮风波的市场波动率指标已有所回落,外溢影响相比2022年的英债危机更为有限,但它表明财政扩张叠加通胀中枢上移,正成为驱动主权债务风险的核心因素。

一、政治不确定性引爆债务担忧

本轮全球长债收益率的急剧上行,由具体国家的政治和财政事件接连点燃。

风暴始于法国。8月25日,法国总理贝鲁举行记者会宣布将于9月8日对政府进行信任投票,赔率市场显示其失败并在9月底前卸任的可能性超过80%。

政府垮台风险使法国财政紧缩计划实现难度大增,市场对法债担忧加剧。

单日30年期法债利率上行8个基点,法债与德债利差从70个基点扩大至77个基点。截至最新,30年期法债利率进一步升至4.5%,已逼近意大利4.65%的水平。

英国方面,首相斯塔默周一改组内阁后,市场关注即将出台的秋季预算。

预计财政大臣里夫斯因削减支出计划受阻,或将被迫在预算案中寻求更大规模的增税。

市场担心,增税可能损害经济增长,反而导致更大的财政赤字。本周二,30年期英债收益率跃升8个基点至5.72%,创1998年来新高,英镑兑美元下跌1.5%。

日本方面,执政党内部的政治动荡也引发了国债市场的紧张情绪。

我们此前提及,日本首相石破茂核心盟友森山裕表达辞职意向,市场认为政府权力的削弱可能导致财政纪律松懈,甚至可能为了刺激经济而永久削减消费税,这将使日本本已沉重的债务负担走上不可持续的道路。本周三,日本30年期国债收益率因此触及纪录高位。

二、持续高赤字已演变成常态

和平时期的持续高赤字,已从偶发现象演变为国际惯例。

德银分析师援引历史数据指出,大规模赤字曾是战争时期的特殊产物。但如今,无论是英国、法国还是美国,持续的财政赤字已成为常态。

法国自1974年以来从未实现过预算盈余:

    (过去200年法国政府预算赤字,占GDP的百分比)

意大利的上一次预算盈余更要追溯到近一个世纪前的1925年:

(意大利政府预算赤字,占GDP的百分比)

在美国,根据穆迪公司的预测,即便不考虑特朗普时期减税政策的延长,其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也将在十年内升至9%。

(美国赤字占GDP的百分比)

三、债瘾难戒:风暴背后的结构性困局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海外长债收益率屡创新高,既有周期性因素,更有深刻的结构性原因。

从周期性因素看,通胀是决定短期利率走向的关键。

以英国为例,其服务业通胀持续超预期,迫使英国央行无法放松货币政策。高利率直接推高了政府的付息成本,而付息成本的飙升又加剧了市场对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形成恶性循环。

短期内,如果经济降温、通胀回落,央行得以开启降息,这种周期性压力或能暂时缓解。

这同样解释了为何下半年尽管美国推出新的财政支出法案,但随着通胀降温,市场对其财政问题的叙事反而有所减弱。

然而,比周期性因素更致命的,是各国政府难以戒除的结构性“债瘾”。

疫情之后,为了应对经济冲击,主要发达经济体彻底抛弃了财政紧缩的旧思维,债务水平快速攀升,这带来了两大结构性难题:

    一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福利支出易上难下。法国就是典型例子,其政府债务占GDP比重高达114%,且赤字中高达4%是难以削减的基础赤字,而政治动荡使其紧缩计划更是遥遥无期。

    二是高企的债务本身也带来了沉重的付息成本。根据测算,即便利率回落,未来十年美债付息成本占GDP的比重仍将持续上升。

最后,如今主权债券与股票之间的正相关性正在增强。

这意味着债券作为投资组合对冲工具的价值正在下降。投资者担心风险得不到对冲,就要求更高的长期收益率作为补偿,也就是索要更多的“期限溢价”。

综合来看,即便未来短端利率因经济周期而下降,长端利率也难以重现过去的持续低位。在政府债务高企和期限溢价上升的双重推动下,长端利率中枢系统性抬升的风险不容忽视。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债务危机 财政扩张 主权债务风险 长端债券抛售 政治不确定性 高赤字 老龄化 付息成本 期限溢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