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斯达克宣布提议修改上市标准,以提高上市门槛并加快退市流程。新规包括提高最低公众持股量市值要求,并对在中国主要运营的新上市公司设定更高的募资要求。此举旨在防止“注水上市”,并确保上市公司具备实质市场价值。尽管纳斯达克一直以来对科技股估值较高,吸引了众多中国科技创新企业,但此次收紧标准将对寻求赴美上市的中小企业构成更大挑战,尤其是那些募资规模较小的企业。新规生效后,企业需要重新评估募资策略,确保发行新股量足以满足新的市值要求,转售股份将不再计入市值计算。
📈 纳斯达克大幅收紧上市门槛:当地时间9月3日,纳斯达克宣布提议修改上市标准,并已提交给美国证监会审核。新规包括将最低公众持股量市值从500万美元提升至1500万美元,并加快对上市缺陷且市值低于500万美元公司的停牌和退市流程。此举旨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并防止市场中长期存在的“注水上市”现象,被称为“20年来最严苛的规则调整”。
💰 对中国企业提出更高募资要求:对于主要在中国运营的新上市公司,纳斯达克将公开发行募集资金的最低要求提高至2500万美元。此举与纳斯达克过去较低的财务要求和较短的上市周期形成对比,后者曾吸引大量中国科技创新企业赴美上市。然而,新规的实施将增加这些企业的上市难度。
⚖️ 强调实际流动性,排除转售股份:新规核心是全面升级IPO门槛,要求所有赴美上市企业必须满足更严格的非限制性流通股市值(MVUPHS)标准。值得注意的是,已注册转售的存量股份将不再被纳入MVUPHS的计算范围,因为纳斯达克认为“转售股份无法像新股发行一样创造真实流动性”。这意味着企业需要确保上市时的自由流通股具有实质市场价值,直接淘汰依赖“账面估值”的投机型公司。
📉 中小企业赴美IPO面临更大挑战:尽管2024年中国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数量创下新高,且2025年上半年中资企业出海步伐未停歇,但中小企业成为赴美IPO的主体,募资规模普遍较小,多在500万至1500万美元之间。此次上市标准收紧,特别是最低公众持股量市值要求的提高,将直接影响到部分原本符合上市条件的中小企业,增加了其上市的难度和对募资规模的要求。
🚀 OTC转板公司发行门槛提高:新规同样提高了场外交易(OTC)市场转至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发行门槛。这进一步加大了企业从低级别市场向上升级的难度,要求企业不仅要通过估值考验,更要确保上市时的自由流通股具备实质市场价值,从而更有效地筛选出具有稳定增长潜力的优质企业。
当地时间9月3日,纳斯达克宣布提议修改上市标准,并表示正将拟议规则提交给美国证监会审核,获批后将立即实施。修订后的标准包括:最低公众持股量市值1500万美元(目前为500万美元),适用于根据净利润标准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新公司;对存在上市缺陷且上市证券市值低于500万美元的公司,加快其停牌和退市流程。

对主要在中国运营的新上市公司,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最低要求为2500万美元。
相对于纽交所,纳斯达克一直对上市的财务要求更低、周期短。其科技股的定位,对科技股溢价显著,能给予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新能源等赛道企业更高估值,因此也吸引不少选择赴美上市的中国科技创新型企业。
据悉,2024年中国公司在美股纳斯达克上市数量达到52家,再创历史新高,比高峰期的2019年的29家还多。
2025年上半年,中资企业的出海步伐也没有停歇。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上半年共有40家中资企业成功登陆美国市场,总募资额达8.71亿美元,其中39家企业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据证券时报,今年上半年延续了2024年的趋势,中小企业成为赴美IPO的主体,募资规模普遍较小,多数企业的募资额在500万美元至1500万美元之间。
这意味着,此次修改上市标准的新规一旦生效,包括一些原本符合上市条件的中国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上市纳斯达克的门槛难度增加。
为了防止市场长期受争议的“注水上市”的现象,纳斯达克今年进行了被称为“20年来最严苛的规则调整”。
3月1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告,正式批准纳斯达克提交的“首次上市流动性要求”重大修订,并在获批后30天生效。
新规核心是对企业IPO门槛全面升级,据新规细则,所有赴美上市企业必须满足更严格的非限制性流通股市值(MVUPHS)硬性标准。
其中,已注册转售的存量股份(Resale Shares)将不再被纳入MVUPHS的计算范围。企业需要重新评估募资规模,确保发行新股量足以满足MVUPHS最低标准。
纳斯达克在规则修正案中表示:“转售股份无法像新股发行一样创造真实流动性。”
另外,OTC转板公司的发行门槛提高。新规意味着,企业不仅要通过估值考验,更需确保上市时的自由流通股具备实质市场价值,直接淘汰依赖“账面估值”的投机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