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09月04日
《蛟龙行动》重映失利,大制作电影反思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春节档与暑期档的《蛟龙行动》重映并未带来转机,票房不足4亿,豆瓣评分6.2分,市场与内容双重失利。片方以特别版调整节奏,但观众对内容品质反应平平。失利背后是经验主义错误,过度依赖大制作而忽视内容核心,与《红海行动》的成功经验形成对比。文章指出,超大制作风险高,需回归内容与品质,而非单纯追求视听场面。

🎬《蛟龙行动》重映版调整时长至130分钟,优化节奏,但观众对内容本身兴趣不足,票房预测仅2000-4000万,难以弥补10亿成本损失。

📉超大制作电影如《蛟龙行动》等,多基于前作成功经验盲目扩张,忽视剧本与内容打磨,导致市场反应冷淡,形成巨额亏损。

🌐国内电影市场多元化发展,但片方过度沉迷高成本重工业电影,忽略本土市场特性与观众实际需求,难以支撑超30亿回本逻辑。

🎭《红海行动》的成功源于香港警匪动作类型基底与林超贤导演风格化呈现,而《蛟龙行动》制作升级却内容空洞,形成鲜明对比。

📈市场低迷期,观众更关注内容品质而非特效与明星阵容,超大制作电影需反思回归内容本质,方能获得市场认可。

文 | 犀牛娱乐,作者|南如珉,编辑|朴芳

春节档大片《蛟龙行动》,于暑期档再度迎来上映。

横跨春节档和暑期档,但依然没有给《蛟龙行动》带来额外的加持。从历史数据的角度看,所有电影的重映都无法迎来真正的转机,乃至扭转命运。今日上映的《蛟龙行动(特别版)》,是否能够打破魔咒其实已经不再重要,毕竟相对它高额的成本来说,已经是杯水车薪。

《蛟龙行动》一路坎坷

登陆春节档,仿佛已经是巨额投资的《蛟龙行动》唯一选择,也是几乎唯一能够实现回本的档期。尤其是在《红海行动》曾经在春节档横扫千军之势,更是让片方和主创看到了信心。因此,在主创回归、制作升级的前提下,《蛟龙行动》拥有着更大的野心。

但首日7000万+,最终不足4亿的体量,让超大制作的《蛟龙行动》血本无归,当然在春节档《哪吒2》君临天下之后,能够存活的影片已经是少之又少,但《蛟龙行动》无疑是最受伤的那一部。与此同时,豆瓣6.2分的水准,亦是将影片打入谷底,即市场端和内容端的全面崩溃。

尽管片方屡屡做出绝不撤档的承诺,奈何终究敌不过现实的残酷,片方以一种较为体面的方式,以上映新版本的说辞,暂时逃离了厮杀激烈的春节档。严格意义来讲,这一次确实不是传统的电影重映,但是从观众的视角来看,并没有什么不同。以上便是《蛟龙行动(特别版)》前世今生。

从数据角度来看,《蛟龙行动(特别版)》首日拿到了6%的排片,还是超出预期的,尤其是特别版听取了观众的反馈意见之后,也是从原版的146分钟调整到130分钟,在节奏上无疑会更加紧凑,整体的叙事也会流畅。但如此的改变,能否重新激活观众的观影欲望,目前来看存在悬念。

对于《蛟龙行动》的失利,片方无疑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尤其是陶醉于前面的成功,也让他们有些看不清方向。《湄公河行动》跟《红海行动》的成功,更多还是基于它作为香港“警匪+动作”的类型基底,在林超贤强烈的风格化中,带来了精彩的视听和动作。

那么为何制作全面升级的《蛟龙行动》却迎来了全面的下滑。在众多原因中,内容文本的下滑是最为核心的。《蛟龙行动》作为国内首部主打“核潜艇大战”的军事动作片,有些出力不讨好,因为观众根本不会在意电影的投入,不在意片方大制作的诚意,更不在意它有没有所谓的噱头,观众在意的只有内容品质。

从猫眼和淘票票的票房预测来看,《蛟龙行动(特别版)》的票房预计会在2000-4000万,对于整体的票房的加持基本忽略不计,尤其是面对高额的制作成本更是杯水车薪。换言之,新版本并没有本质的变化,观众依然还是对这个内容不在意,对全新的版本没有信心。

超大制作要消停一段时间了

国内电影越发多元化,从小成本,到中成本再到高成本。可不知从何开始,国内一些片方开始专注于大制作,尤其是迷恋一些5亿+成本超大制作。但至少从目前的市场结果来看,这些超大制作反倒是危险最大的,尤其是如此惊人的成本,一旦亏损则是万劫不复,彻底失去了翻身的机会。

甚至近年来出现一些7-8亿,以及接近10亿成本的项目,这一类项目必须达到30亿体量才能完成回本,无疑面临着更大的风险。这一类影片几乎有着清一色的特点:皆为重工业电影;类型多为战争、科幻、动作;拥有复杂的特效,主打视听场面;拥有强大的演员阵容。

从这个标准来看,已经有着多部此类影片,但成功的案例却极为稀有,或许只有《长津湖》系列、《流浪地球2》成为为数不多达到标准,且完成盈利的影片。这些能够完全回本的影片,都拥有着共同的特点:虽然它们也是主打视听和场面,但无一例外都拥有着出众的内容作为支撑,后者才是支撑市场的核心关键。

从反面的角度来看,像《阿修罗》、《蛟龙行动》、《封神2》、《东极岛》等,都成为了巨额成本、巨额亏损的影片。这些影片各有各的问题,《阿修罗》或许是行业热钱太多的产物;《蛟龙行动》、《东极岛》的成型,更多是建立在前作《红海行动》、《八佰》的成功之上;《封神2》则是行业最火时的一场豪赌。

这些影片能够成立,在当时必然是有逻辑可言的,都对票房有着巨大且不切实际的预期。虽然每一部都有自己失利的原因,但本质问题还是内容。尤其是一些影片完全本末倒置,宁可在制作特效上砸出天价、宁可邀请众多一线演员加入,但就是不肯在剧本上进行提升。

拿今天上映的 《蛟龙行动(特别版)》来说,投资10亿,最终累计票房4亿+,将面临一个天价亏损,而且这个亏损是行业任何一家公司都无力承受的。从10亿成本的《蛟龙行动》的失利,可以预测和分析出,接下来行业对于大制作,尤其是超大制作的热情会大大降低。

并非抵制重工业电影,只是行业是需要过程的,当下的内地电影,依然还是以属内地市场为主要核心,无法拥有海外的市场票房,这一点跟好莱坞大片全球市场的逻辑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这也很大程度决定着,我们难以支撑重工业电影,难以支撑30亿回本。

尤其是伴随着行业的低迷,消费的不振,未来3亿、成本10亿回本的逻辑,都很难再继续支撑,如今的市场需要成本的降温,需要小而美,因为市场的逻辑根本不在于成本,票房的高低也跟成本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回归内容、回归品质才是市场的核心。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蛟龙行动 电影失利 大制作反思 内容为王 市场低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