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09月04日
年轻人出境游性价比崛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游客选择出境游,主要原因是性价比优势明显。以泰国曼谷-芭堤雅7日游为例,总花费约4600元,日均消费不足660元,远低于国内热门城市如三亚的3日游预算4200元,日均近1400元。这背后是免签政策、低价机票和当地平价酒店的推动。国内旅游则因资源分配时空失衡、商业同质化及刚性成本上升导致高消费低体验。年轻游客更追求沉浸式体验,促使国内旅游业需加速从‘门票依赖’向‘体验经济’转型。

💰 出境游性价比凸显:以泰国曼谷-芭堤雅7日游为例,总花费约4600元,日均消费不足660元,远低于国内三亚3日游的4200元(日均近1400元),吸引年轻游客转向海外。

🛫 低价机票政策推动:中国游客可享受免签政策,加之低价机票(如往返曼谷最低350元),使出境游成本大幅降低,比国内短途游更实惠。

🏨 平价住宿体验:国外平价酒店(如泰国每晚300元)与国内高价住宿(三亚每晚500元)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降低出境游门槛,提升吸引力。

📈 国内旅游困境:资源时空失衡(如三亚过度拥挤)、商业同质化(网红打卡墙泛滥)及刚性成本上升(机票酒店涨价),导致国内旅游体验感下降,性价比不高。

🔄 产业转型需求:年轻游客追求沉浸式体验(如非遗工坊、小众徒步),国内旅游业需从‘门票依赖’转向‘体验经济’,打造个性化、差异化的旅游产品以吸引游客。

文 | 日晞野望,作者|咸闲

“抱歉了三亚,不是你不美,是泰国的海太蓝,日本的樱花太粉,而我的钱包太扁。”

最近年轻人们又扛起了“穷游”的大旗,只不过这面旗子却飘向了国境之外。

无数的旅行者们背起背包旅行的同时,也在精打细算下发现: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为中国游客出台免签政策后,一场包含机票和五星酒店、历时一周的东南亚“豪横”之旅,账单竟与在国内热门城市旅游三天不相上下。

同样的预算,你是选择在海南看“人海”,还是在普吉岛看大海?

许多旅人用他们的步伐来“投票”,开始了这场由性价比发起的“叛逃”,出境游增长不断强劲。

热门目的地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日本、泰国、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等3小时航行圈内。

当出国游变成更经济的选择,我们不得不追问:国内外旅游业是时候该直面这场“价格战”,用真正的竞争力去留住旅客的脚步了。

账单对比:国内3天=国外7天?

暑假期间,年轻人们没假的筹假,有假的狂欢,出境游就成为了其中消费的一匹“黑马”。

根据途牛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的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已经较去年同期上涨超30%。

在2024年中国内居民出游人数高达56.14亿人次,而其中00后占比37.6%,54.3%的在线旅游用户旅游意向选择出境旅游。

而当你打开旅游app时,你会发现搜索栏里的目的地选择和随之弹出的价格标签,其中最为凸显的是出境飞机的低价宣传

近日,大同机场在网络上出圈,往返曼谷最低350元就能搞定;飞往莫斯科的单程价也仅需600元。

对于这样的低价,许多网友表示,这么低的国际旅行价格,比一场短途的境内游还要实惠。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我们以中国地理中心的兰州为例,对比国内旅游与免签国外旅游的价格计算账单显示:

一场三亚3日游的预算明细为:机票往返平均约1800元,这还并不是节假日时期的价格;

入住两晚精品酒店或特色民宿,费用约1000元,意味着每晚均价高达500元;

景点门票支出约500元,仅涵盖少数几个核心景点;

餐饮消费每日预算300元,3日共计900元。

最终,总额锁定在4200元左右。这意味着,每位游客每天的平均消费需要将近1400元。

图片来源:携程app界面

但我们发现泰国曼谷-芭堤雅7日游的预算却呈现出另一种图景:抓住航空公司促销时机,往返机票是1600元左右;

入住六晚当地四星级酒店,总费用仅需1800元,折合每晚300元,性价比极高;游览大皇宫、水上市场等知名景点,门票总支出约400元;

品尝当地从街头小吃到餐厅美食,日均预算170元,7日共计1200元。

总花费约4600元,日均消费不足660元。

许多网友表示“就不能给国内机票降降价嘛?”

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价格倒挂现象,促使越来越多精打细算的年轻人,握着有限的预算,将目光投向了国门之外。

背后真相:我们的钱花在了哪里?

国内出现“高消费,低体验感”的观感背后所出现的是一场由供需失衡、发展形式同质化与刚性成本不断上升共同导演的“现实大戏”。

对于空间上来说,中国作为地大物博的国家,但各个顶尖的滨海、气候与历史文化资源却高度集中于少数目的地,如三亚、云南、西藏等。

这些地区的资源是具有不可替代性,就形成了天然的垄断优势。

但对于时间方面来说,中国国民们的放假时间都是高度集中在一段时间,特别是春节、国庆等小长假。

尤其在在黄金周期间,数以亿计的游客涌向这些例如三亚的热门目的地,其接待能力瞬间承压,机票、酒店作为稀缺资源,价格遵循市场规律飙升,成为一种“假期溢价”。

短期溢价就大大加大了国民出游的门槛和花费。

数据来源:同花顺、万联证券研究所

在国内旅游时,一些建筑好像成为了我们旅游的“NPC”。

当你到一个城市时,你会发现总是看见“相同的城市大字名打卡墙”、“我在(某地)很想你”、“古城、网红街总是有相同的五颜六色灯光带”...

当一些城市有自己的特产时,在特定的景区就会出现几十家甚至上百家的特产店,这就导致了大多旅游者已经对这种模式“祛魅”,缺失了慢慢探索的快乐感。

而相比于出境免签国家旅游来说就大不一样,它们往往通过更具竞争力的机票、平价酒店吸引游客。

转而通过丰富的二次消费(如购物、SPA、深度体验、演出等)来实现盈利,整体追求的是游客综合消费总额和口碑回流。

因此,国内游的高消费,是优质资源的稀缺性、落后商业模式的局限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然,国内有太多值得探索的地方,只是当价格与体验严重失衡时,年轻的旅游者们就不断想要“向外出逃”。

它并非某个环节的单一问题,而是整个旅游生态系统在特定发展阶段所呈现出的综合现象。

出境游向我们展现出惊人的性价比优势,中国旅游业以及各大文旅就站在了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沉浸式体验,他们愿意为一场非遗工坊的深度体验付费,为一条小众徒步路线投入时间。

所以,想要破局,旅游产业就必须加速从“门票依赖”向“体验经济”转型,打造具有个性化、差异化的旅游体验,就不再是单一的自然风光观光。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国内旅游业不缺潜力,缺的却是充分释放这种潜力的创新模式与制度保障。

参考资料:

1. 国家统计局

2. 携程— —《2025年暑期出游报告》

3.人物— —穷游的年轻人,在大同排队出国

4.观研天下— —后疫情时代旅游产业复苏 在线旅游依靠出境游、创新游等成为增长更快市场

5.【德邦证券】 商贸社服周专题0124:春节旅游数据前瞻:迎首个非遗春节,国内游、跨境游预订两旺

6.同花顺、万联证券研究所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出境游 性价比 年轻游客 泰国旅游 国内旅游困境 旅游产业转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