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09月04日
冰的挠曲电效应:雷电成因新解释与低温电子器件潜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国际科研团队最新研究证实,普通冰在弯曲或不均匀变形时能产生电荷,即“挠曲电效应”。这一发现为解释雷暴中冰粒碰撞如何带电并引发闪电提供了直接机制。研究通过计算模拟表明,冰粒局部不均匀形变产生的电荷量与已知闪电过程的电荷转移量相符,揭示了挠曲电效应可能是云层带电的重要驱动力。此外,研究还发现当温度低于-113℃时,冰表面会生成一层铁电性薄层,其性能媲美先进电陶瓷材料。这一特性有望用于开发以冰为核心的低温电子器件,特别是在能源获取和感测技术方面,为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开辟新方向。

🧊 **冰的挠曲电效应:揭示闪电成因新机制**:研究证实普通冰在受到弯曲或不均匀变形时会产生电荷,即“挠曲电效应”。此前,虽然普遍认为雷暴中的闪电源于冰粒碰撞,但缺乏冰粒如何带电的直接解释,因为冰不属于压电材料。通过计算模拟,科学家发现冰粒在碰撞中发生的局部不均匀形变足以产生电荷,且电荷量与闪电过程中已知的电荷转移量相符,这为理解云层带电和闪电形成提供了新的物理基础。

🌟 **低温下的冰表面铁电性**:研究还揭示了冰在极端低温下的一个重要特性。当温度低于-113℃时,冰的表面会生成一层具有铁电性的薄层。这种材料能够产生电荷,并且其性能可以与先进的电陶瓷材料,如二氧化钛相媲美。这一发现拓展了我们对冰的认识,并指出了其在电子材料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 **冰基电子器件的潜在应用**:基于冰的挠曲电效应和低温下的表面铁电性,研究人员认为有望开发以冰为核心的电子器件。这些器件特别适用于低温环境下的能源获取和感测技术。例如,在极寒地区或太空探索中,利用冰的这一特性可以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或开发新型传感器,为自然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

IT之家 9 月 4 日消息,国际科研团队在《自然・物理学》发表最新研究,证实普通冰具备“挠曲电效应”,即在弯曲或不均匀变形后能产生电荷。该现象可解释雷暴中冰粒碰撞如何带电,从而引发闪电。

科学家达成的共识之一,是雷暴中的闪电源自云层内冰粒相互碰撞,但此前一直缺乏冰粒如何带电的直接机制解释,主要原因是冰并非压电材料,单纯压缩无法产电。

研究团队通过计算模拟发现,冰粒在碰撞中发生的局部不均匀形变足以产生电荷,其数量与闪电过程已知的电荷转移量相符,这意味着挠曲电效应可能是云层带电的重要驱动机制,为理解雷电形成提供了新的物理基础。

除了对自然现象的解释,该研究还揭示了极端低温下冰的特殊性质。当温度低于 −113℃ 后,冰表面会生成一层具有铁电性的薄层,这种材料同样能产生电荷,其性能可媲美先进电陶瓷材料二氧化钛。这一发现拓展了冰在电子材料领域的潜在应用。

科研人员指出,利用冰的这一特性,有望开发以冰为核心的电子器件,特别适用于低温环境下的能源获取与感测技术,这不仅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了突破,也为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开辟了新方向。

IT之家附上参考地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挠曲电效应 闪电 铁电性 低温电子器件 Ice Flexoelectric Effect Lightning Ferroelectricity Low-Temperature Electronic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