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09月03日
直觉与数字:决策的两种路径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在学习和工作中,人们常常依赖数字来支撑决策和论证,即便有时这种依赖是为了满足形式上的要求(如作文的字数)。作者指出,数字分析往往是“事后诸葛”,只能证明已发生的事实,却难以创造新事物。过度依赖数字可能导致为了结果而凑数甚至造假。相反,文章强调了直觉作为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在成功人士的决策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乔布斯创造iPhone和马化腾创建QQ的例子。直觉是个人化的、可纠正的,而数字是大众化的、可被操纵的。文章最后引申思考,当一切皆可量化,决策变得机械化,人类是否会被机器取代。

📚 数字的局限性:文章指出,无论是学生写作文凑字数,还是商业决策依赖数据分析,数字往往是“事后诸葛”,只能证明已发生的事实,而无法真正创造新事物。过度依赖数字甚至可能导致为了达成目标而凑数或造假,将重点从创造性思考转移到数据匹配上。

💡 直觉的力量:文章强调直觉作为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在许多成功人士的决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作者以乔布斯创造iPhone和马化腾创建QQ为例,说明这些创新并非源于详尽的数字计算,而是源于一种“不对”或“有趣”的直观感受,这种直觉是个人化且可被修正的。

⚖️ 数字与直觉的对比:文章对比了数字和直觉的本质区别。数字是大众化的、可被操纵的,容易被用来作为有说服力的理由,但可能掩盖事实或压制思考。而直觉是个人化的、真实的,即使最初听起来陌生,也能通过后续经历得到验证和修正,它允许批判性思考和对细微差别的感知。

🤖 对未来的担忧: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如果未来计算机能够计算出所有数据、成本和收益,决策过程变得机械化,仅通过“是”或“否”来完成,那么人类是否将因此失去独特性,变得可以被机器替代?这引发了对技术发展中人机关系的思考。

想必很多人都有这个体验:上学的时候写作文,要求 800 字。结果是写到 750 字的时候就已经词穷了,所以为了达成目标,就要东拼西凑,最终把这个数字凑到 800 个。支撑你这么做的理由只有一个 —— 就是要交作业

如果你刚好在一家商业公司上班,应该会更有体会。领导要做决策,数字是一个很好的决策理由。数字往往是“事后诸葛”,我们试图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去总结成功的因素,总结方法论。最终应用到我们的实践中。但是分析数据,得出数字,往往只能证明一些事情,并不能创造新的事物

长此以往,当你做任何事情前会先习惯性的问自己:有什么价值,要花多少成本,最终有多少收益。因为当你开始对比、开始计算时结果可能已经有了答案。计算的过程只是无限的趋近于你心里想要的那个结果而已。极端的时候,甚至可能为了结果去凑数、造假掩盖一些东西。但是台面上还是要讲数字,因为数字很有说服力。1 比 0 大,2 比 1 大,这么简单的道理谁能不知道呢

这个道理可太简单了,简单到不用你去思考,你也无法反驳和批判。甚至容不得你去质疑,哪怕一点点的质疑都会变成对事实的不尊重。最终剩下的只有冷冰冰的数字和事实

相反的,直觉往往没有那么多的副作用。我们可以看看一些大人物,成功人士。他们在做决定的时候往往都是靠直觉而非数字

乔布斯在创造 iPhone 的时候不会提前的算好,iPhone 有出货量,能带来多少收入。他只是觉得手机那么小的东西上面放个键盘不对,也不能说放个键盘到底哪里错了,只是觉得不对而已。

马化腾在创建 QQ 的时候,他只觉得在网上聊天很有意思,人和人不用见面就可以交流。并不是非要见面才能聊天

...

直觉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直觉是个人的,是不会自我欺骗的。如果直觉不对是可以被纠正的。当一个新的词语第一次被你听到,你会觉得: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然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面这个词又频繁的出现,这时你才意识到,其实你认为的第一次可能已经是第 N 次了,只是那一次被你发现、关注到了

数字却是大众的,是可以被编造的。如果说 60 分是及格分,那 59 分和 60 分的区别是什么?及格和不及格、对和错,这应该是天壤之别。但是直觉上讲差别并没有那么大,所以 1 分之差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这反问句似乎也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就是 1 分之差不并没有那么重要。直觉就是这么神奇,当你开始思考时,直觉就出现了

我想有一天,计算机能算出任何我们想要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来所有的成本和受益。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躺在床上,手里拿上一个只有两个键的键盘:。我们只做决定好像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做出一个决定是如此的机械和简单,那我们似乎就真的可以被机器替代了吧。

小时候总觉得 800 字很多,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习惯性的算了下。1158 ^_^

博客原文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决策 直觉 数据分析 人工智能 创新 乔布斯 马化腾 数字时代 人文思考 Decision-making Intuition Data Analysi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novation Steve Jobs Pony Ma Digital Age Humanistic Reflectio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