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 09月03日
我校研究团队发现一颗遥远的海王星外天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我校高等研究院自然科学学院程思浩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太阳系远端发现了一颗编号为2017 OF201的海王星外天体(TNO)。该天体因其巨大的体积和极端的轨道特性而备受关注,其远日点是地球轨道距离的1600多倍,近日点为44.5倍。初步估计直径约为700公里,可能符合矮行星分类标准。该发现颠覆了此前认为海王星以外柯伊伯带区域空无一物的观点,表明该区域可能拥有更多未知天体。研究团队通过先进计算技术和分析望远镜数据库中的档案数据识别出该天体,其轨道周期约25000年,暗示了复杂的引力相互作用历史,并可能挑战关于“行星九”存在的间接证据。此次发现彰显了开放科学的重要性,任何具备合适工具和知识的研究者都有可能做出重大发现。

🌟 **重大发现:遥远海王星外天体2017 OF201** 我校程思浩教授团队在太阳系远端识别出了一颗编号为2017 OF201的非凡海王星外天体(TNO)。该天体因其独特的轨道和巨大的体积而引人注目,其远日点是地球轨道距离的1600倍以上,近日点约为地球轨道距离的44.5倍。初步估算其直径约为700公里,这使其有望被归类为矮行星,与冥王星同属一类。这一发现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太阳系远端区域的认知。

🔭 **颠覆认知:柯伊伯带的潜在丰富性** 2017 OF201的发现表明,此前被认为相对空旷的海王星外柯伊伯带区域,实际上可能比预期拥有更多的天体。该天体是迄今为止在太阳系中观测到的最遥远天体之一,其存在证明了该区域并非荒芜,而是可能隐藏着大量未知天体,等待着被进一步探索和识别。

🪐 **轨道揭秘:复杂的引力相互作用历史** 该天体约25000年的轨道周期揭示了其经历过复杂的引力相互作用。研究人员推测,它可能曾近距离接触过一颗巨行星,导致其被抛射到更宽的轨道上,甚至可能经历了多次迁移,包括被抛射到奥尔特云后又被拉回。此外,2017 OF201的轨道偏离了许多极端外海王星天体表现出的聚集现象,这可能对“行星九”存在的间接证据构成挑战。

💻 **技术驱动:先进算法与开放科学** 该天体的识别得益于程教授开发的高效计算算法,该算法能够精确追踪望远镜数据库中的档案图像,连接亮点以识别天体轨迹。这一过程暴露了开放科学的强大力量,因为所有用于识别和描述该天体的数据都是公开可获取的,这意味着突破性发现不局限于拥有顶尖设施的机构,任何具备合适工具和知识的研究者都有可能做出贡献。

由高等研究院自然科学学院程思浩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太阳系远端发现了一个非凡的海王星外天体(TNO) 。该天体被编号为2017 OF201。根据其估计的大小,2017 OF 201可能符合矮行星的分类标准,与冥王星属于同一类别。

这张合成图像展示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确认的五颗矮行星,以及新发现的海王星外天体2017 OF201。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2017 OF201图片:Sihao Cheng等人。

它是迄今为止在太阳系中观测到的最遥远的天体之一,这表明海王星以外的柯伊伯带区域(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几乎空无一物)实际上可能拥有比预期更多的天体。

程教授与普林斯顿大学的李家轩和杨艾丽塔斯合作,利用先进的计算技术探测到了该天体,这些技术旨在揭示其独特的天空轨道模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于2025年5月21日确认了这一发现,并在arXiv上发布的预印本中进行了描述。

2017 OF201 的图像(来自望远镜数据库)及其在天空中的轨迹。图片来源:Jiaxuan Li 和 Sihao Cheng

海王星外天体是指轨道平均距离太阳比海王星更远的小行星。2017 OF 201尤其引人注目,不仅因为它拥有极端的轨道特性,还因为它异常巨大的体积。

“该天体的远日点(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远的点)是地球轨道距离的1600多倍,”程教授解释道。“同时,它的近日点(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近的点)是地球轨道距离的44.5倍,与冥王星的轨道相似。”

引力相遇的复杂历史

该物体绕太阳运行大约需要25000年,这暗示着其复杂的引力相互作用历史。“它肯定与一颗巨行星近距离接触,导致其被抛射到更宽的轨道上,”杨教授说道。“它的迁移过程可能不止一步。有可能该物体首先被抛射到奥尔特云——太阳系中最遥远的区域,那里有许多彗星,然后再被抛射回来,”程教授补充道。

“许多极端的外海王星天体的轨道似乎聚集在特定的方向上,但2017 OF 201却偏离了这一点,”李说道。这种聚集现象被解读为太阳系中存在另一颗行星(例如行星X或行星九)的间接证据,这些行星可能在引力的作用下将这些天体引导到观测到的轨道上。2017 OF 201作为这种聚集现象的异常值,可能会对这一假设提出挑战。

图片显示了冥王星、海王星和2017 OF201的当前位置。图片来源:Jiaxuan Li 和 Sihao Cheng

程和他的团队估计,2017 OF 201的直径约为 700 公里,这将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二大轨道如此宽的天体。相比之下,冥王星的直径为 2377 公里。研究人员指出,需要进一步观测,例如使用射电望远镜,才能更精确地测量该天体的真实大小。

通过望远镜数据识别物体

程教授发现该天体是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旨在识别外太阳系外的外海王星天体和可能的新行星。该天体的识别方法是,在维克多·M·布兰科望远镜和加拿大-法国-夏威夷望远镜(CFHT)的天文图像数据库中,精确定位亮点,并尝试将所有可能的亮点组合连接起来,这些亮点似乎以单个外海王星天体的方式在天空中移动。这项搜索使用了程教授开发的一种计算效率高的算法。最终,他们在7年多的时间里拍摄的19张不同照片中,识别出了2017 OF 201。

这一发现对我们理解外太阳系具有重要意义。此前,人们一直认为该天体所在的柯伊伯带以外的区域基本上是空的,但该团队的发现表明事实并非如此。

“2017 OF 201的轨道周期只有 1% 的时间接近我们,足以被探测到。这颗天体的存在表明,可能还有大约一百个其他天体拥有类似的轨道和大小;只是它们距离我们太远,目前还无法探测到,”程教授说道。“尽管望远镜的进步使我们能够探索宇宙的遥远部分,但关于我们自己的太阳系,仍有许多未知之处有待探索。”

此次探测也展现了开放科学的力量。“我们用来识别和描述该天体的所有数据都是档案数据,任何人都可以访问,而不仅仅是专业天文学家,”李说道。“这意味着突破性的发现并不局限于那些能够使用世界最大望远镜的人。任何拥有合适工具和知识的研究人员、学生,甚至是公民科学家,都可能做出这一发现,这凸显了共享科学资源的价值。”

编译自/ScitechDaily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2017 OF201 海王星外天体 TNO 矮行星 柯伊伯带 太阳系 天文学 程思浩 Trans-Neptunian Object Dwarf Planet Kuiper Belt Solar System Astronomy Sihao Chen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