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9月02日
快时尚女装店:颜值店员与“一日店长”的流量密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快时尚女装实体店掀起一股新风潮,争相以高颜值店员吸引客流,并结合“一日店长”等偶像经济模式,将门店打造成年轻人的“人设剧场”。这些品牌如W.Management、Basement FG等,通过严苛的店员招聘标准(身高、颜值)和鼓励店员在社交媒体发布内容,成功在年轻人中制造话题。店员们也乐于将这份工作视为“起号”平台。同时,“一日店长”活动邀请网红与粉丝互动,进一步增强了品牌与年轻消费者的连接,尽管服装本身设计和质量平平,但满足了年轻人对身份认同、社交场景和自我表达的需求,有效规避了线上女装退货率高的问题。

🌟 **高颜值店员成为快时尚女装店的新引流利器**:W.Management、Basement FG等品牌通过严格的店员招聘标准,如身高和颜值要求,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这些高颜值店员不仅负责日常工作,还充当品牌形象大使,在小红书等平台发布内容,为品牌带来流量和话题,使实体店成为“打卡”胜地。

🛍️ **“一日店长”模式与偶像经济的结合**:快时尚女装品牌将“一日店长”活动常态化,邀请网红(而非明星)担任店长,与粉丝进行近距离互动。这种模式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用户参与度,通过“选秀”般的预热和互动,有效刺激了年轻消费者的购买欲,将消费行为与追星、社交体验相结合。

🎭 **服装店成为年轻人的“人设剧场”**:这些品牌抓住年轻人构建和强化自我身份认同的需求,将服装风格标签化(如“辣妹风”),并提供装修时尚、适合拍照打卡的实体店场景。顾客在此不仅是消费者,更是“演绎自己”的演员,通过消费和穿搭来构建和强化其理想中的个人形象,满足了对线下社交和情感连接的渴望。

📈 **线上与线下模式的策略性转移**:面对线上女装退货率高、利润低的问题,快时尚品牌将重心转向线下实体店。通过高颜值店员和网红营销,有效避免了线上“拍完照就退货”的尴尬,将服装销售与社交娱乐体验深度绑定,创造了新的商业增长点。

辣妹型男列队待选,潮人之气令人不敢逼视。快时尚实体店的面试现场,已经成为时髦商圈一道亮丽/猎奇的风景线。

打开小红书,就看到路人发出灵魂一问:怎么现在美女帅哥都上赶着当服装店员?这身高、这颜值,做小网红都绰绰有余啊。

这便是最近一年蔚然成风的女装实体店新模式了。W.Management(以下简称WM)、Basement FG(以下简称BF)、One Moment(以下简称OM)等新一批快时尚品牌,争相以高颜值店员引流,让“小姐姐”们实现捧角、打卡、购物三位一体,由此在一二线城市快速扩张。

据说,WM北京荟聚店开业首月,销售额就做到1200多万。回想去年,女装电商还哀鸿遍野,退货率居高不下,不少网红店歇业大吉。想不到女装的出路,原来在线下?

就在几天前,WM长沙德思勤店正式营业,硬糖君赶紧奔赴现场调查。门店客流确实可观,哪哪儿都有人拍照打卡。只是比起买衣服,顾客明显对跟店员互动更感兴趣、更有热情。有人穿越大半个城市,就只为跟门口小哥错位合照一把。

我们或许可以大胆判断,女装已经进入情绪大作战的新时期——产业要转型的试炼场,年轻人要人设的搭建场,这关乎身份认同,也关乎社交文化。

有人在面试,有人在起号

在很多吃瓜群众看来,这些新一代快时尚品牌简直在做大型服从性测试。

店员又不是品牌模特,怎么对身高、长相的要求如此严苛,这不变相制造颜值焦虑、身材焦虑吗?按理说,这完全不符合当下的互联网政治正确。怎么这一次年轻人不反对、不抵制,反而主动送上门“求带走”了呢。

此时,就会有大学生面试者出来据理力争:“50元以上的时薪相当有诱惑力,上哪儿能找这么好的活儿。”况且在他们看来,快时尚女装店并没有常规的销售性质工作,店员只要打扮得漂漂亮亮去上班,收收银、站站试衣间、整理下衣服即可。

工作轻松、自由度高,真有点“女装主理人”内味儿。要不是进过快时尚“辛者库”的前员工们发出避雷帖,硬糖君都要心动羡慕了。在WM工作过半年的博主控诉,工作看似简单其实范围极大,每天都要不停地收衣服、挂衣服,“黑奴都不带这样的”。

关键是,还要按照品牌提供的模板发小红书。拍完照必须修好图才能发,利用帅哥、美女的标签给品牌换流量,流量不好还让员工自己反思。

事实上,新一批快时尚品牌的新店招聘,往往都会在面试要求里写明“自媒体小达人加分”。如果你已经是小有名气的网红,被选中的概率也将大大提升,面试无非就是走走过场。

这倒不难理解,毕竟鲍德里亚早就说过“身体是最美的消费品”。找一个爱创作的高颜值店员,既能完成日常工作,又能吸引顾客目光,还能参与线上传播,性价比不要太高。

年轻面试者也有自己的小盘算。此起彼伏的网络吐槽声,挡不住大家对靠颜值“上岸”的渴望。对他们来说,时薪50+没那么重要,主要是想利用这份工作“起号”——不用自己花钱,就有现成的场景搞创作,还有机会蹭上品牌的热度、同事的流量。天降素材,何乐不为?

流量话题都是现成的,甚至不用开动帅哥那小脑瓜。面试之前,他们拍“请问长这样能成功吗”“突然有了颜值焦虑”;面试成功,他们拍“同事休息在干什么”“面试成功的经验分享”;面试失败,他们拍“为什么过不了,还能怎么调整”“长这样真的不配当女装店员么”。

身体叙事本就是一种奇观,很容易吸引围观群众出谋划策。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又能获得一些灵感,围绕就业问题、身材焦虑、青年消费展开各种大讨论。高热话题模板如下:全城的帅哥美女都来这个品牌面试,现在店员都要按照这个标准卷了么?

基本只要你关注到了相关话题,就能找到一个参与角度。有团播运营告诉硬糖君,她现在经常去这类内容里“挑人”, 这可比一个个看简历快多了。

今天翻谁的牌子

“美人计”固然万用万灵,但如今也没什么“一招鲜吃遍天”的炒作方式了。再热闹的场面,大家见多了也就那样。再说每个门店的员工岗位有限,总不能隔三差五搞面试,让帅哥美女来给自己撑场子。

硬糖君就注意到,WM长沙新店面试结束后,热度没几天就降下来了。再看其他城市,也同样是经历话题发酵、人气回落的循环往复。这是这批快时尚品牌的共性:品牌影响力并不稳定,只有在特定节点通过一些主题性活动,才能被年轻群体强烈感知,进而在大众层面博得存在感。

最典型的玩法是“一日店长”。“一日店长”最先从茶饮、潮玩等品类发端,现在被快时尚品牌发扬光大。喜茶、林里柠檬茶都策划过相关活动,请品牌代言人到店跟粉丝亲密互动,本质是一种“偶像经济”下的快闪活动。

快时尚女装的不同之处在于,把“一日店长”变成了一种可复制的、日常的运营模式。在这个过程中,网红取代明星成为“店长”首选,降低了品牌的运营成本,也让受众覆盖面更广、参与度更高。

做服装设计的朋友告诉硬糖君,现在多数快时尚、潮牌已经不太迷信明星代言了。“费用高、配合度低不说,粉丝根本惹不起,动不动就嫌弃品牌没档次。说不定哪天饭圈撕逼,你的店铺就被冲了。如果非要合作,我们一般会提供杂志拍摄的穿搭,或者送一些新品给明星的造型师。”

网红“一日店长”则更具灵活性,同样能够刺激年轻消费者的购买力。以WM为例,其成立之初主要在一线城市开疆扩土,找的基本是头部网红到店营业,确保了活动的关注度和声量。如今往低线城市扩张新店,年轻人已经基本熟悉、接受了这套玩法,甚至对“一日店长”的活动提前参与。

到现在,“一日店长”几乎变成了一场“选秀女”游戏。品牌官方发起“店长”招聘后,网友们纷纷为自己喜欢的网红提名,在评论区真情实感地留下推荐理由,还会做出“只要为我花心思,一定狠狠消费”的承诺。

眼见大家好奇心被勾起来了,品牌方才慢慢公布神秘店长线索、互动惊喜玩法。说是“一日店长”,预热都能做十天半个月。等到网红店长上岗,顾客一般只要任意消费,就可以获得一次近距离互动的机会。也没什么亲密接触,无非就是在几十秒里说说话、比个心、合照两张。

为了控制预算,“一日店长”基本采取组合模式:一两个头部网红搭配若干本地小网红。小网红只要几百块车马费,有些恨不得自带干粮当一次“店长”,就为借着跟大网红同台的机会升咖。如果他们足够努力、足够讨喜,指不定还能捞一波新粉丝。要知道,比起网上的路人粉,这种进店消费过的粉丝更具黏性,也更愿意提供爱的供养。

搁以前,粉丝要专门去游乐场、演唱会,才能得到跟网红互动的机会,这是纯付费体验。而现在,免费就能看帅哥,付费有一对一体验还能收获衣服这种“周边产品”,简直占了便宜。

是女装店,也是人设剧场

除了“到底谁在面试店员”,群众还好奇一个问题:这些快时尚品牌的衣服到底谁在穿?

论设计,都是平平无奇,标准的网红大路货。论质量,线头多得比咱的人生还杂乱,部分单品的布料还不够做个袖套。论价格,单件定价一两百块听着不贵,但也够买两件舒服的纯棉短袖了。

真是太阳底下无新事。2020年,意大利快时尚品牌BM在中国走红,“BM女孩”一夜之间成为时尚标签,也曾掀起类似的话题讨论。区别在于,那会儿“反BM”是反对“女性自我规训”。而现在你吐槽新一批国产快时尚品牌,很可能会被“辣妹的事儿少管”怼回来。

去年写《女装就是要跟群众对着干》时,好几位服装店主告诉硬糖君,所谓“网红辣妹装”,单价低、利润少,大量年轻消费者买回去拍完照立马退货,“线上做辣妹服装等同于自寻死路”。现在看来,辣妹装从线上搬到线下,有效避免了这种尴尬处境。

唯一不变的是,快时尚还是要走“立人设”路线,或者说新一代服装品牌都不例外。这些衣服早已不再按长袖、短袖、裙子这些常规标准划分,取而代之的是辣妹风、海妖风、小妈风。

当风格更多以人设标签的形式出现,服装满足的不再是用户的刚需,而是用户的想象。一个人如果自我定义为“辣妹”,她就会顺着这个方向,不断通过消费、穿搭等行为强化建设这个标签,无限去接近这种身份想象。

新一批走红的快时尚品牌,抓住的正是这种消费心理。最重要的是,它们对用户标签的强化,并不局限在服装风格,还提供了一个真实的人设剧场——装修入时的服装实体店,让身处其中的人都能轻松“演绎自己”。

以WM为例,它在北京、南京、杭州、上海的门店都位于核心商圈,开在面向年轻消费者的商业综合体里。很多门店的面积达到两三千平米,装修风格鲜明、装置艺术点缀,适合顾客一边购物一边出片。比起找专业团队做品牌传播,松散的大众用户体量更大,输出的内容也更真实生动。

年轻人正急需这种线下社交场景。社会学人类学家项飙提出过“附近的消失”概念,认为现代人跟附近的人和事物的交流越来越少。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便利,也让人丧失了对“附近”的感知。我们聊起网络热梗、热搜话题如数家珍,但真实的社交生活却变得越来越枯燥。

而今天的互联网生活逐渐趋向保守无聊,年轻人总要找一点新乐子。从游乐场到足浴店,再到现在的女装店,线下消费的爆发表现千变万化,但背后的驱动力都有人们对线下社交场景的渴望。

实话说,硬糖君体会不到追“一日店长”的快乐,对认真穿搭、努力出片也有些力不从心。但人们还愿意折腾总是好的。往大了说拉动消费、带动经济一盘棋。往小了说,人设立着立着没准就成真了,谁还不是在模仿“取经人”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ID:yuleyingtang),作者:刘小土,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快时尚 女装 颜值经济 网红营销 一日店长 人设 线下消费 Fast Fashion Women's Apparel Appearance Economy Influencer Marketing One-Day Manager Persona Offline Consumptio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