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维姆·文德斯导演的基弗纪录片《安塞姆·基弗:流年之声》中的电影截图为引,探讨了废墟中的孩童玩乐场景。作者韩炳哲在《倦怠社会》中引用了一个金融危机期间希腊的事件:孩子们在废墟中发现大量纸币,并将其作为玩具玩耍、撕毁。这一行为被视为对资本的世俗化,将作为偶像的资本转化为孩童的玩具。文章借此阐述了童年作为一片“空旷的空间”的特质,暗示在物质和功能被剥离的废墟中,纯粹的游戏和对资本的超脱或许是一种对未来世界的预演。
🖼️ **废墟中的孩童视角**:文章以电影截图为开端,描绘了战时建筑、炮台、沙丘等地物成为废墟后,其原有功能消失,转变为孩童的游乐场,如旋转椅、跷跷板等,暗示在失去原有意义的场所中,孩童的玩乐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并充满了欢笑。
💸 **资本的世俗化与孩童的游戏**:引用韩炳哲的观点,文章讲述了希腊金融危机期间,孩子们将发现的巨额纸币当作玩具撕毁。这一行为被解读为一种对资本的“世俗化”过程,将原本被奉为神明的资本,通过孩童的游戏行为,还原为无意义的物质,成为一种被摆弄的玩具,预示了未来世界可能面临的资本失落情境。
🌌 **童年作为“空旷的空间”**:文章借用“童年是一片空旷的空间,就像世界的开始”这句话,强调了童年状态的纯粹与自由。在废墟这一被剥离了既定功能和价值的语境下,孩童的游戏行为恰恰体现了这种“空旷”,能够以新的方式理解和使用物质,甚至对作为偶像的资本进行“世俗化”的解构。
落日间 2025-09-01 14:50 上海
截图來自维姆·文德斯所导演的基弗的纪录片《安塞姆·基弗:流年之声》(或译废墟诗篇〉的电影截图,部分为现代合成的影像。
当战时的建筑,炮台,沙丘,电线成为废墟,事物原有的功能被废除,重新成无目的之物,成为孩童的玩具和游乐场,旋转椅、跷跷板、打水飘、滑梯、爬高、走钢丝……
废墟诗篇中定有孩童的欢笑。
“金融危机期间,希腊发生了一个颇具预言意味的事件。一群孩子在一片房屋的废墟中发现了一大捆纸币。他们用完全不同的方式使用了这笔钱。纸币被用于游戏被撕成碎片。也许孩子们预演了我们的未来:世界变成一片废墟。在那里我们如儿童一般用纸币进行游戏,并最终将之撕毁。如今,资本被奉为新的神明,希腊这群孩子却通过游戏的方式,使钱变得世俗化。世俗化改变了作为偶像的资本,在顷刻间成了玩具。”
——韩炳哲《倦怠社会》
“童年是一片空旷的空间,就像世界的开始。”
叶梓涛
2025.9.1










跳转微信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