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报 08月31日
行军拉练的艰辛:亲历与红军长征的对比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作者以亲身经历,阐述了现代军队长途行军的严酷性,包括沉重的负重(40-45公斤)、高强度的行军速度(每日40-60公里)以及随之而来的伤痛(如血泡、溃烂)。作者通过对比现代军队在极限环境下的表现,如与美军联合训练时仅少数人能完成长距离行军,以及在雪山环境下遭遇的极端寒冷和生存挑战,来凸显红军长征的伟大与不易。文章强调,即使以今天的军事技术和装备,也难以复制长征所展现出的军事奇迹和战士们的超凡毅力。

🚶‍♂️ **严酷的负重与行军强度**:作者详细描述了单兵装备的重量(背包、武器、弹药、生活物资等合计40-45公斤)以及不同级别的行军速度(正常、急行、强行)。即使是现代军队,在如此负重和高强度行军下,士兵也会面临严重的足部损伤,如血泡、溃烂,甚至需要他人搀扶才能继续前进,这与长征时红军在恶劣条件下完成的超长距离行军形成了鲜明对比。

❄️ **雪山行军的极端挑战**:作者分享了自己在4300米雪山巡防的经历,包括失温的危险、雪洞的建造以及如何在极端严寒中处理冻伤(如用尿液解冻被冻住的手)。这些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在缺乏现代御寒装备的情况下,红军战士们在雪山上生存并完成穿越,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壮举,堪称奇迹。

💪 **红军长征的非凡毅力与军事价值**:作者通过对比现代军队(包括美军陆战队)在类似训练中的表现,以及委内瑞拉军队的训练强度,来论证红军长征的独特性和超越性。他认为,红军在极度匮乏的后勤补给、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持续的战斗压力下,完成了25000里的战略转移,展现了超越时代的军事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是任何现代军队都难以企及的。

📈 **现代军队与长征的差距**:文章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对现代军事训练的了解,指出当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够重现长征的壮举。这不仅是对红军战士英勇精神的赞扬,也是对现代军事训练和装备局限性的一种反思,强调了长征作为一项军事历史上的伟大创举的不可复制性。

逆水,喜欢军事,哲学的不油腻大叔

可能大家没有过行军经历,不太明白徒步行军 25000 里到底是什么概念。也不明白爬雪山过草地,对于徒步行军意味着什么。

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徒步行军的经历吧。

我曾服役与第二步兵团,我们团的人,一年里有半年时间都在执行海外战斗任务。我们都管去海外执行作战任务叫“带薪度假”。

无论是新兵老兵,大家说起来打仗,训练都是一个个谈笑自若,唯一让我们谈之色变的,就是长途行军拉练。

也许有朋友会认为,行军有啥好怕的,不就是走路吗?在这里,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行军。

野外搭建行军床

首先,负重。个人所有的装备,生活物资都要背在身上。大背包 15 公斤,包括雨衣,备用军装,鞋子,睡袋,防潮垫,三天口粮,三天饮用水,枪械保养袋。。。小背包里 5 公斤,战斗装备,防毒面具,反生化贴,地雷三角标,急救包,针线包,备用弹夹,手雷,夜视仪,电池等。

武器在身上,单兵步枪 5 公斤,六个弹夹,钢盔,工兵铲,还要分别携带一把班用重武器这个要看你是打什么位置的,你可能携带,重机枪枪管 10 公斤或机枪子弹一箱,或机枪枪身 11 公斤,或机枪支架 15 公斤,或反坦克火箭筒,或狙击步枪 7 公斤,或步话机加电池 10 公斤,或步兵炮。

总之无论你打哪个位置,总负重 40-45 公斤。

行军速度:

正常行军,一小时 4-6 公里。每天最低 40 公里。(地图距离,实际距离五十公里左右)

急行军,一小时 8-10 公里。每天最低 40 公里。

强行军,一小时 5 公里,每天最低 60 公里,需要连续走 12 小时以上。

在上述负重和行军速度下,只需要一天,我脚上最少七八个血泡。

晚上休息时,我会拿出针线包把针从血泡里穿过去,留个线头在外面,第二天里面的脓水就会顺着线头流出来。

如果不这样做,第二天在行军的时候,脚上的血泡会越来越大,最后连成一片整个脚底的皮掉下来。

这个是无法避免的,由于负重太重而且走的大多数是山路,无论是在鞋里垫卫生巾,还是穿两双袜子,都不行。一样会起血泡。

第二天往后,继续走的时候,由于脚上的血泡破裂,就是里面的肉直接和鞋底摩了,那种感觉每走一步犹如用砂纸在你伤口上打磨一下。有一次,我脚指甲盖顶断了,我一瘸一拐落在队伍后面,班长马上对我吼道,“张,你在学迈克尔杰克逊吗?给我走的像个男人一点。”我只能咬牙快步跟上。

晚上扎营时,基本上所有人的脚干脆不能看了,很多人袜子根本脱不下来,已经跟脚底磨烂的皮肉粘在一起了。

第四天,大家抵抗力全面下降,每个人都是那种低烧状态,这是因为脚底的伤口开始溃脓身体产生的正常反应,开始有战友撑不住了,走着走着就摔倒在地,班长过去号一下脉(按住他颈侧大动脉,评估是否心跳过快)摸摸头温。然后对我们喊,“上肩”。

我们马上跑过去,手快的抢了他的小背包背在胸前。

其他人,有的拿他的背包,有的拿他的副武器,而最新的新兵,则要负责扛起来这个战友继续走。而当时,最新的新兵就是我。我把我的小战斗背包和重机枪枪身交给其他战友,蹲下身一手抄胳膊一手抄腿,把那个战友横担在我肩膀上。继续走。

走了大概二十分钟,我觉得嘴巴上面热热的,用手一抹,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开始流鼻血了。班长看到后跑过来说,“换人。”

另一个战友从我肩膀上接过人,我则拿回我的重机枪,就这样大家轮流扛着伤病战友继续前进。

第五天,第六天。。。。。

这样的行军,在我们部队,七天已经是极限了。再继续下去,就要产生大量非战斗减员,这个连的战斗力也就会大幅度下降。

美军海军陆战队曾和我们在吉布提联合训练,24 个人的陆战突击队,能够跟我们一起完成 500 公里七天强行军的只有 3 个人。

而红军战士们,在当时那种敌人围追堵截,没有后勤补给,没有情报支援,还要一边行军一边作战。。这种情况下,走了 2 年,25000 里。

我毫不夸张的说,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也办不到。

这其中还有特殊地形作战,就比如爬雪山吧。

红军战士们在长征时,包括夹金山、梦笔山、亚克夏山、昌德山、达古山等 20 余座海拔 4000 米以上的雪山。

2006 年我做过高山巡防。当时值守的雪山海拔 4300 米,在极寒环境下高山行军,是非常危险的事。有时候一个普通感冒就肺水肿了。

我在雪山巡防时。用手机拍以前的纸照片,高糊

爬雪山的时候,要走大之字,往上爬升一公里,需要之字往返走八公里。爬的时候会很热,出很多汗,休息时要马上拿出厚衣物披上,否则几分钟就可能失温。

晚上睡觉时要斜着挖雪洞,里面头脚位置要挖驱寒坑,里面点上蜡烛防止冷空气凝结。

夜里的雪山能冷到什么程度?

跟我睡一个雪洞的战友,晚上起来拉粑粑。经常夜里跑雪山上大便的朋友都知道,在雪山上蹲不住,晚上都是冰,很容易滑下去,所以要抓个固定物。

我正在雪洞里看书,突然就听见他在外面大喊“张,快出来。”

我跑出去一看,他把破冰镐插在面前,两手抓住破冰镐。结果,没带手套(为了脱衣服脱裤子方便),手被冻到破冰镐上了。

我吹了个响哨,又叫来两个战友,我们仨一边哈哈笑着,一边解开裤子,朝他手上撒尿。就这样,他的手才慢慢跟破冰镐分开。

我们携带的睡袋可以防到零下 12 度,晚上睡觉依然有战友被冻到全身血液流速过缓而昏迷,呼叫直升机给接下山去抢救。

我无法想象,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在没有御寒装备的情况下,在雪山上生存。

您让当今全世界最精锐山地部队,不携带任何御寒装备,去爬雪山并且在 4000 米以上的海拔生存,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我们的红军战士们做到了,这不是奇迹是什么。

还有很多其他的战略战术的运用,都属于创造性的,无法复刻的,全军每人每日口粮不足三两,全程 600 余次战役,平均每三天爆发一次战斗。

和这种军事强度比起来,那什么委内瑞拉“猎人班”,什么海豹突击队地狱周,简直如幼儿园里逗小朋友玩的游戏。

这一点我毫不夸张,委内瑞拉陆军特战学校里面的抗饥饿训练只有三天,每天单兵口粮 3 两。这个训练强度还不如我们新兵训练时的抗饥饿训练强度(全日野外拉练,五天 0 单兵口粮)。

长征里还有许多奇迹,其他回答里有的,我就不再重叙了。我认为,即便以今天的军事水平和装备,依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可以完成长征这种难度的军事奇迹。

感谢您的阅读。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长征 行军 军事训练 红军 雪山 徒步 军事毅力 The Long March Military March Military Training Red Army Snow Mountains Trekking Military Perseveranc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