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在线新闻中心 08月31日
七夕“捡垃圾”热潮引关注,法律人士提醒风险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随着七夕节的到来,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种新奇的节日活动——“捡垃圾攻略”,鼓励网友在商场或高档小区附近寻找垃圾桶,期望捡拾被丢弃的鲜花、蛋糕、饰品或贵重礼物。然而,法律专业人士对此类行为的潜在法律和安全风险提出了警告。律师指出,如果在垃圾桶中发现贵重物品,且丢弃者并非放弃所有权,拾得者有义务归还,否则可能构成侵占罪。即使是通常被视为无主物的垃圾,若其中包含他人无意丢弃的贵重物品,拾得者仍需承担归还责任。此外,不当处理垃圾桶可能违反城市管理规定,面临行政处罚。

💡 七夕节期间,部分网友分享“捡垃圾攻略”,在商场或高档小区附近寻找被丢弃的节日礼物,如鲜花、饰品等,引发社会关注。

⚖️ 法律专业人士指出,从垃圾桶中拾得的贵重物品,如果原所有权人并未放弃所有权,拾得者有义务归还。故意不归还可能构成侵占罪,面临法律制裁。

♻️ 即使是看似无主物的垃圾,若其中夹杂了他人无意丢弃的贵重物品,原所有权并未转移,拾得者仍有归还的责任,需审慎对待。

⚠️ 此外,不妥善处理垃圾桶或造成环境脏乱,可能违反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规定,面临行政处罚,提醒公众在参与活动时注意行为规范和公共卫生。

2025-08-30 07:40:07  作者:狼叫兽

今天是传统节日七夕节,社交平台上一些网友发布了“捡垃圾攻略”,分享在不同城市寻找商场或高档小区附近垃圾桶的经验,甚至有人相约在七夕夜晚前往这些地点“蹲守”,期望能捡到被丢弃的鲜花、蛋糕、饰品,甚至是贵重礼物。

然而,有法律专业人士指出,此类行为虽然看似新奇有趣,但背后存在一定的法律和安全风险,建议公众以理性态度看待节日活动,避免盲目效仿。

一位律师事务所的负责人表示,如果在垃圾桶中发现包含项链、戒指、手机等贵重物品的礼品,而丢弃者并非出于主动放弃所有权的意图,那么这些物品应被视为遗忘物。按照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归还权利人。若拾得人故意拒绝归还,依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可能会构成侵占罪。

此外,尽管一般情况下,垃圾桶中的物品可视为无主物,拾得者可以合法取得所有权,但如果其中夹杂了他人无意丢弃的贵重物品,原所有权并未转移,拾得者仍有归还的责任。同时,在翻找垃圾桶后如果没有妥善处理现场,造成环境脏乱或垃圾桶损坏,也可能违反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规定,被视为随意堆放、抛洒垃圾的行为,面临行政处罚。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七夕 捡垃圾 法律风险 侵占罪 城市管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