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引领未来商业与生活新知 08月31日
淘宝闪购战略:驱动淘天增长的新引擎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阿里巴巴近期发布的财报显示,淘宝闪购战略显著提振了手淘的用户活跃度,8月DAU增长20%,带动了广告和客户管理收入(CMR)的上涨。尽管市场费用有所增加,但淘宝闪购有望在未来1-2个季度为淘天电商带来红利。该战略通过高频业务吸引用户,解决平台流量瓶颈,并有望通过优化用户结构来改善单位经济模型(UE)。长期来看,淘宝闪购将与淘天电商形成深度协同,成为集团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 淘宝闪购有效解决了淘天电商的流量瓶颈问题,拉动了手淘8月DAU增长20%,为客户管理收入(CMR)的增长奠定了基础。分析显示,流量增长是CMR增长的关键,尤其是在GMV增速与CMR增速出现反差的情况下,闪购通过提高流量总供给,刺激了淘天整体营收增长。

💰 尽管淘宝闪购在第二季度投入了约一百多亿元的市场费用,但其带来的收益是可观的。这包括了80亿元的CMR收入增长(对应约1500亿元GMV),以及16亿元的总营收净增加(剔除补贴成本)。这些数据表明,闪购业务的投入产出比在当前阶段是积极的,值得肯定。

📈 淘宝闪购的战略目标清晰,短期内(2025年Q3-Q4)将持续为手淘输送流量和用户,提高市场占有率,预期淘天CMR将保持双位数增长。中期来看,将进一步拓展业务,吸引更多品牌入驻,目标是实现万亿交易增量,并优化单位经济模型(UE)。长期则将与淘天电商深度协同,成为高效的流量引擎。

🚀 淘宝闪购战略的成功实施,离不开阿里巴巴集团整体的优化措施,如回归业务主航道和出售非核心资产,这些都为闪购的进击提供了物质保障。管理层对闪购战略的信心以及其对未来业绩的预期,表明这一战略将是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看点。

文 | 思辨财经

本季度财报公布之后,阿里美股盘前起初乃是波澜不惊,仅从总营收,经营利润等基础指标来看,此次财报多在市场预期之内,直到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蒋凡详解淘宝闪购战略之后,资本市场旋即进入亢奋状态,全天大涨12.9%,市场对淘宝闪购显然寄予了厚望。

我们简单归纳了蒋凡所披露信息的最关键要点:

1)淘宝闪购拉动手淘8月DAU增长20%,流量上涨带来了广告和CMR(客户管理收入)上涨;

2)在保持消费者当前优惠投入的情况下,UE亏损可以缩减一半。

借此机会我们有更多数据和信息,认真梳理宝闪购的战略和目标,撰写本文与大家分享,核心观点:

其一,应该把淘宝闪购放在阿里电商集团的生态中进行分析,短期内其为淘天所带来的流量和营收常被市场忽略,未来1-2个季度淘天会吃到淘宝闪购的红利;

其二,中期内淘宝闪购不会停止进攻,如今业绩也验证了此前措施的合理性,行业洗牌仍在继续。

在阿里电商生态中的淘宝闪购

尽管该季度淘宝闪购成为最焦点业务,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阿里电商最基石的电商业绩,本季度淘天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0%,达到892亿元,对比之下上年同期该业务同比增速仅有1%。

此前大家讨论淘天客户管理增速问题时,总是用GMV增速来归因一切,认为高GMV必然会带来平台的高收入,反之亦然,却经常忽视现实中的反例:2024年第二季度,淘天的GMV实现了双位数同比增长,然而当期的客户管理收入(CMR)同比增速却仅为1%。这一反差现象揭示了平台收入的核心驱动因素并非仅仅是GMV。

为了深入分析,我们引入以下公式进行拆解:

客户管理收入 = 佣金收入 + 广告收入 = (天猫GMV × 佣金率) + (流量 × 广告加载率)

该公式表明,CMR的增长取决于GMV和流量两大要素,而后者在当时成为了主要的制约因素。

2023年之后淘天开始重新回归淘宝,这一方面意味着在业务方面开始重新侧重于中小企业,在供给侧端为用户提供更具性价比产品,另一方面也在潜在改变企业的营收模型,全站推广功能上线,平台广告变现能力上升。

作为互联网最古老的变现产品,广告业务的核心要素必然是流量,足够的流量配合适度的加载率,平台便可从中获利,现实中平台若要保卫其流量地位,就需要扩大市场费用,以对外采购流量。

2024年Q2淘天客户管理收入与GMV的增速反差,其本质乃是平台的流量增速问题,而非GMV,换言之,用户在淘天下单的欲望仍在,但下单即走,流量的增速相对较低,这也是电商平台的特性所决定的。

对淘天营收,以及增速要素进行梳理和分析之后,我们就非常清楚淘宝闪购在流量方面的贡献:要用闪购的高频业务带动手淘的DAU增速,并提高用户打开和浏览手淘频次(用户使用时长)。

在此框架下,我们再来看本季度财报:

本季度,阿里巴巴集团的市场费用总额同比增加了532亿元。需要注意的是,这项支出还包含了阿里云、电商等非淘宝闪购业务的投入。因此,单独测算淘宝闪购所消耗的市场费比较难,反而是中国电商业务的利润波动更有价值。

本季度中国电商集团的EBITA下滑幅度21%,也就是103.64亿,考虑到CMR收入还有80多亿增幅,按其中一半投入闪购计算,二季度,阿里在外卖大战当中实际的投入/亏钱金额,大致上在103-144亿左右。

也就是说本季度淘宝闪购方面的市场投入大概为在 一百多亿元左右,而非许多朋友讨论的200多亿增量。

但这一百多亿元究又换来了什么呢?

1)淘宝闪购推出后直接导致手淘流量的增长,提高了流量总供给,让淘天客户管理收入增长得以反弹,这部分有80亿元之多,根据淘天货币化率,背后乃是1500亿元左右的GMV;

2)财报中披露淘宝闪购总营收增加了16亿元,根据财务口径此数据乃是剔除补贴成本的净增加;

3)DAU重新回到快增长期,闪购拉动手淘8月DAU增长20%,在当前获客成本越来越高时,这还是非常可观的。

总结本部分:

其一,淘天业务重新回归淘宝,背后是需要丰沛的流量供给做支持,转型初期财报受此因素影响,淘宝闪购推出后可以有效解决平台的流量不足问题,以重组商业模型,刺激总营收增长;

其二,以淘宝闪购单一业务投入产出比衡量业务得失是不够全面的,将其放置在阿里零售的大背景下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

其三,仅Q2数据来看,淘宝闪购确实是值得做的买卖。

淘宝闪购路线图已显现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朋友们最关心的话题:淘宝闪购的终极形态究竟是什么?

淘宝闪购发起于2025年Q2,500亿巨额优惠投入始于7月,许多朋友也很关心此后几个季度的财报情况,其中不乏担心市场费用膨胀影响财务表现的。

我们仍然延续此前的分析框架,将淘宝闪购放置在淘天的大框架内进行分析。

Q3理论上是电商业传统的淡季(前有618,后有双十一),用户活跃度也相对较低,2024年Q2淘天客户管理收入为811亿元,Q3该数字则为704亿元,两者还是明显差距。

前文中我们已经阐释了淘宝闪购在Q2对淘天电商的支持力度,考虑到Q3公司采取了更为激进的补贴的措施,市场份额已有了质的跃升(如今已经在50%左右),蒋凡也披露闪购拉动手淘8月DAU增长20%,流量上涨带来了广告和CMR上涨,在Q3的财报中我们极有可能看到:

淘天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的跃升,Q2和Q3的增速差将有进一步的弥合,Q4双十一大促时平台所掌握的流量也将进一步提升,核心电商业务将进入高流量成长期,形成“外卖大战——流量导入——淘天营收增加”的循环中。

至此,我们可以简单勾勒出淘宝闪购的未来形态:

短期内(2025年Q3-Q4),淘宝闪购仍然为手淘持续输送流量和用户为主,淘天的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将稳定在双位数,此阶段淘宝闪购则以提高规模效应为主,以高市占率为目标,此阶段市场费用开支较大。

但在此前阿里集团一系列的优化措施下(包括但不限于回归业务主航道,出售非核心资产等),阿里经营效率得到明显改善,ROIC等指标也重新回到双位数,为短期淘宝闪购的进击提供了物质保障;

中期内,完善基础运力和设施建设之后,淘宝闪购将加速推进闪购业务,将茶饮和外卖补贴积累的人气和流量引向更高频,蒋凡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中也表示“未来三年百万品牌门店入驻,实现1万亿交易增量”,此部分业务收入能力更强(佣金率更高)的闪购业务,此阶段市场费用触顶下滑,损益表进入修复期,蒋凡也表示“随着老客比例的快速提升,平台的单位经济模型(UE)会随着用户结构而优化”;

长期来看,淘宝闪购将与淘天电商形成深度协同。淘宝闪购将作为高效的流量引擎,为淘天平台持续输送用户和活跃度;而淘天庞大的商品生态和服务能力,则为闪购用户提供了更丰富的购物场景和体验,从而增强用户粘性。在此阶段,市场费用投入将趋于稳定并回归理性,其对集团财报的正面贡献也将更加清晰地显现出来。

淘宝闪购自推出至今争议就从未停止过,如此前相当部分观点认为在高成本高消耗等因素作用下,会影响淘宝闪购的持续性,当蒋凡为代表管理层披露更多细节时,上述担心已经不复存在,这也注定了闪购大战仍将持续相当长时间,我们仍然期待未来1-2季度平台可以有更有针对性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双十一闪购和淘天的联合营销等等,也寄希望2025年Q4公司财报能有质的提升,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淘宝闪购 阿里巴巴财报 电商战略 流量增长 客户管理收入 Taobao Flash Sales Alibaba Earnings E-commerce Strategy Traffic Growth Customer Management Revenue
相关文章